日本數位身分證My Number(上)|只能報稅和申請幼托福利,換卡意願低

日本數位身分證My Number(上)|只能報稅和申請幼托福利,換卡意願低
2019-11-29
文・張郁婕
18139
2016年1月,日本正式引入相當於中華民國身分證字號系統的「マイナンバー(英:My Number)」——所有擁有日本戶籍的人(日本國民與現居日本的外國人),都會拿到一組由12碼數字組成、獨一無二的My Number。

實施My Number制度之前,一般民眾手上同時會有好幾組號碼,包括戶政機關使用的住民票號碼、日本年金機構使用的基礎年金號碼、日本全國健康保險協會在用的健康保險被保險人號碼等。

這些號碼分別由不同的行政機關負責,系統彼此的資料並不相連,光要核對不同系統的號碼是否屬於同一個人,就耗費不少行政程序。所以簡單來說,My Number就是一組用來整合日本社會福利、稅務及防災系統的共通號碼,政府希望藉此邁向「電子化政府」:

一旦My Number結合住民票號碼、基礎年金號碼與健康保險被保險人號碼,再加上IC晶片式的My Number卡,My NumberIC晶片卡就能作為電子證明書,讓民眾完成線上報稅或申辦各種行政手續。

然而,這張晶片卡從申請流程到功能設計,卻是一場混亂。

首先,是換發過程繁複。

My Number只是一組號碼,就像我們的身分證字號一樣。在台灣,身分證字號印在國民身分證上;然而,擁有My Number的人,卻不見得擁有一張My NumberIC晶片卡。

【延伸閱讀】日本數位身分證My Number(下)|憂遭政府監控,40歲以下僅12%領證

由於My Number制度是2016年1月正式上路,2015年底正好在日本交換留學的筆者,有幸參與到制度上路的過程。

當時,每位民眾都會收到一張經過防偽水印處理的紙製My Number「通知卡」。通知卡上有當事人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性別及My Number號碼,但卻沒個人照,所以不能當成正式個人身份證明文件。若要將通知卡當作My Number使用,就必須同時提出其他身份證明文件(如:護照或駕照)。

收到「通知卡」的人,同時還會收到一張傳單、一個回函信封及My NumberIC晶片卡申請書。民眾必須在申請書上親筆簽名、蓋個人印鑑、貼上指定規格的證件照後,郵寄回負責的行政部門,或完成線上申請(須事先準備好證件照電子檔,或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照相功能自己拍),才能進到下一個階段。

等到戶籍地所在的行政機關通知去領晶片卡時,還必須先透過網路或電話預約領卡時間,領卡前還要先想好一組4位數字密碼,和一組6碼以上、16碼以下英數混合組成的密碼,才能領到自己的晶片卡。

【延伸閱讀】數位身分證很安全?愛沙尼亞曾遭駭,德國反個資存手機

當時我住在留學生宿舍,沒有聽到任何宣導,「突然」就收到了這張通知卡。如果只有留學生搞不清楚,可能是因為政令宣導沒有觸及到外國人。但當時的情況是,連日本人也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跟我住同一棟宿舍的日本朋友就說,通知卡寄到她老家,媽媽只說「這好像很重要會幫妳保管」,所以她並不知道自己的號碼,至今也從未用過。

從通知卡升級成晶片卡的流程,至今(已經過了首波全面換發的高峰期)都不曾改變。

【延伸閱讀】該不該有國旗?設計評審還原現場:身分證不應成國族認同決戰點

其次,是My Number能完成的行政業務有限。

日本政府有兩組電子化系統,一個是My Number上路前就已經啟用的e-Tax電子報稅系統,另一組則是My Number上路後,2017年1月才上線的My Port系統

民眾透過My Port系統,可以調閱存放在行政機關的個人資料,也能看到行政機關調閱自己個人資料的調閱紀錄。

理想上,My Port應該作為民眾利用My Number的入口網站;實務上,民眾雖然可以從My Port系統登入e-Tax電子報稅系統,卻無法在上面完成所有報稅程序。能透過My Port申辦的行政手續,除了報稅,只有和生產、替孩子申請疫苗接種等幼托福利相關的手續而已。

因此,許多日本人認定「My Number是報稅用的」。極端一點的人甚至認為,政府缺錢,所以要透過My Number抓逃漏稅,掌控民眾的金流。

另一方面,My Port系統在2017年1月上線後,同年11月日本政府就推出了Android的應用程式版本,但iOS版的應用程式直到今年(2019)年11月5日才推出。原因是Apple最新公開的iOS 13,才有搭載My Port應用程式讀取My Number卡資料所需的NFC與FeliCa技術,且iPhone 7以後的機種才能使用。

一連串嚴重的流程與功能缺陷,使民眾換發My Number IC晶片卡的意願異常低落。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