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大戶都在追求全面綠化 推動再生能源勢在必行

用電大戶都在追求全面綠化 推動再生能源勢在必行
2019-12-09
文・曹世綸
26834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而充足、穩定的電力無疑是驅動科技發展的關鍵引擎。然而,在過去台灣主要透過燃煤發電為基載電力,此種傳統發電方式所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不僅直接導致空氣汙染,更間接加劇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遷,對環境帶來不可逆的傷害。此外,核能雖屬相對環境友善的清潔能源,卻也同時潛藏著核災的風險,也因此核電廠存廢的爭議至今未曾平息。為了兼顧環境永續、產業發展與安全性,再生能源的推行勢在必行。

跨國大廠綠能需求看漲 引領全球再生能源市場

有鑑於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引發的環境問題日趨加劇,近年來全球企業興起一波使用綠電發電的風潮,百分百綠電倡議組織RE100截至去年底已吸引全球155家企業加入,包含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Google、微軟(Microsoft)等跨國科技巨擘以及NIKE、IKEA、BMW等各行各業的企業龍頭都已加入其行列。根據估計,這155家企業(累積至2018年底)每年合計能源需求高達188TWh,若將其視為一個國家,將名列全球第23大電力消費國。

RE100最初成立的目的與動機,即是希望透過鼓勵大型跨國企業拋磚引玉採購綠電,帶起產業鏈的連鎖效應,大幅拓展再生能源的市場規模與普及率,並承諾在2020年前募集100家跨國企業使用100%再生能源。從2014年發起至今,從加入RE100的企業規模與數量來看,組織的綠電倡議策略已在全球發酵,由於預定募集企業數量提前達標,後來更將目標提高至2020年500家企業加入。

在致力於提高再生能源使用率的國際大廠中,蘋果(Apple)對微電子產業供應鏈的影響力尤其不容小覷。

蘋果從2015年開始即提出供應鏈潔淨能源計畫,力求可以打造出百分之百使用綠能的供應鏈,而蘋果日前也已宣布包含台積電、鴻海、和碩等多家台灣供應商都已陸續加入此計畫。

受到蘋果供應鏈以及全球大廠紛紛加入RE100的壓力,且綠電的使用逐漸成為跨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再生能源需求面開始大量浮現,許多台灣的企業都開始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可以穩定供給綠電的管道,也因此積極敦促在地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期望可以在不提高太多購電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其使用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

此外,Google也自主在2012年立下100%使用綠電的承諾,不僅已在歐美等地區完成大量再生能源認購計畫,並在台建立的資料中心購買自台電的在地綠電、取得台灣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為台灣投資再生能源業者注入一劑強心針。

推動再生能源不只是一項好主意 更是一門好生意

發展綠能產業與提倡使用綠電不只為環保與友善環境,從成本效益與企業永續管理的角度來看,更有助實質帶動產業發展與經濟成長。

產業的永續經營與長久發展,並非全然仰賴產值與獲利能力的提升,企業是否善盡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義務,更成為評估該企業是否具備永續價值與規模成長潛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長期來看,企業若願意支付額外成本來對環境、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便可以提升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也能吸引更多具備同樣社會關懷的人才投入、間接增加企業的收益。

而近年來,特別是耗電量大的高科技產業,其企業節能策略的落實及採用再生能源的比例,已成為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參考面向與準則之一。

事實上,採用綠電不只因彰顯友善環境的企業社會責任而招攬更多人才投入,其中更蘊含了對日後潛在商機的縝密策略布局,以及從長計議的財務考量與經濟誘因,這從台積電近來釋出將砸下600億元重金在屏東興建台灣規模最大太陽能電廠的消息,即可從中窺見端倪。

若企業自建綠能發電設備或再生能源電廠,並將電力透過自設電網於自身產線中使用,由於未經公用電網的輸配電線路,可以確保綠電來源的穩定、純淨,且電價和與供電業者簽訂綠電採購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的市場浮動價格相比,發電成本相對低廉。

此外,由於太陽能、風能的發電尖峰時段可以互補,前者夏強冬弱、以白天為主;後者夏弱冬強、全天皆可發電,若企業妥善運用兩種綠能建置電廠或發電設備,可視自身用電時間的需求自行彈性選擇再生能源配比,在減少儲能設備支出的前提下,替所有廠房的發電需求量身打造智慧型的輸配電系統。

另外,以發電成本的角度來看,綜合技術路線圖、歷史軌跡等的生產學習曲線,可預測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也就是說未來企業取得再生能源的成本降幅將加速。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的報告,受惠於主要設備成本下降,再生能源從各個面向來看,皆為成本下降最快速的電力之一,若高經濟能效的微電子製造企業及早布局與投資綠電,未來勢必可利用綠能大幅節省企業用電開支,甚至有餘裕販售綠電給電力公司或其他綠電憑證交易平台,為企業開拓更多潛在的獲利空間。

再生能源是台灣產業繁榮興盛的助攻手

儘管發展再生能源已是一個全球公認的正確路徑,但由於受限於公民或政治意識的成熟度、發電成本市場競爭力等,且目前取得管道的便利性也受制於政府法規、政策推廣進度與監管和認證制度公信力等外在因素,因此推廣與普及的速度相對其他已發展成熟的化石燃料發電慢上許多。台灣的能源政策倒是有一個明確的對應標的,也就是於2025年實現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要求用電大戶企業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再生能源設備或儲能裝置,或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繳納代金。像台積電這樣具備雄厚資本且深謀遠慮的大企業,在全力發展先進製程、耗電量也隨之大增的情形下,便試圖另謀出路—也就是採用「自己的綠電自己發」,或是找合作廠商蓋電廠再百分之百收購綠電的方式,加快企業用電全面採用再生能源的進程。

供不應求的綠電市場,推動台灣綠能產業供應鏈的興盛,形塑在地化的新興產業鏈,尤其台灣原本就在全球高科技製造業獨領風騷,無論是布局多年且成果斐然的太陽能領域,抑或因具備蜚聲國際的潛力離岸風場環境,因此規模與發展前景皆備受看好的風力發電領域,台灣在設備製造、電力整合服務與發電服務業的產業競爭力皆不容小覷。

無論站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或產業升級的角度,台灣的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未來尚需全民與政府、產業共同努力,以藉由再生能源的力量進一步鞏固台灣的既有環境資源與產業優勢。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