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激發民眾辯論公共議題

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激發民眾辯論公共議題
2019-11-15
撰稿編輯.黃啟霖
6070
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因為不滿杭州野生動物園要求註冊人臉識別,以侵犯隱私為由吿上法院,被中國媒體封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廣受民眾關注與討論。

由於中國向來缺乏對公共議題的辯論,這起官司激發了民眾討論公共議題的熱潮,也將碰觸到當局的敏感神經。

【延伸閱讀】上學刷臉副作用:中國大學生地震「排隊」逃命,瑞典學校侵犯隱私罰65萬

圖片來源:杭州動物園

中國積極推動人臉識別 加強監控

在人工智慧應用愈被重視的今天,人臉辨識也成為最被關注的熱門話題。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曾在2017年,將臉部辨識技術支付方式評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而中國一直處於開發該技術的最前線。中國已將人臉識別系統廣泛應用於政府和企業監控,包括公司上下班、校園住宅與風景景點進出、十字路口、火車站與機場,甚至WeChat(微信)和支付寶,也都可以用「臉」來支付。

【延伸閱讀】小心你的臉!人臉辨識進入台灣校園,學生隱私誰來把關?

中國路口的人臉辨識系統,立刻判定民眾是否違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這樣廣泛的發展應用下,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10月間因為抗議杭州動物園要求他註冊人臉識別系統,涉及侵犯隱私,一狀告上法院,這是中國積極推動人臉識別系統以來,首次有人就此打官司。

官司激起民眾關注公共議題

知名英文週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11月中就此案專文分析說,儘管中國已廣泛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民眾卻一直缺乏對此議題的公開辯論,這起官司反而激起了相當熱烈的討論。

微博特別設立「#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主題標籤,閱讀人數已經突破一億人,網民撰寫的評論成千上萬,反應極為熱烈。官方新華社和屬於共產黨喉舌的人民日報,也都刊出專文,指這起官司是刺激公共辯論的大好機會。

民眾害怕隱私不保

經濟學人指出,這些激烈討論可能帶來重大後果,訴訟的目標雖是民營公司,然而,民眾更關切國家對人民的經常性「窺探」。

【延伸閱讀】不去健身房就被漲保費?你想不到的智慧手錶風險

在中國社群媒體發表的評論中,許多人都對「自己的個人資料被賣給第三方」表達憂心。1名網友在微博上說,「在中國,隱私無法獲得保護」,這段評論獲得超過1,500個讚。

中國的消費者權利法要求,在收集和儲存個人訊息之前,應先取得消費者同意。如果杭州法庭最終支持郭兵,其他公司都將跟進支付賠償。

更多評論者暗示,他們的憂慮不只是企業對保護個人隱私的疏懶而已。一名評論者表示:「有一種感覺,你說的、做的每一件事都受到監視,這實在讓人嚇壞了。」

另有網民只簡單寫了「1984」,意思是「老大哥無所不在」。

北京盼民眾熱議 不致扭轉政策走向

分析指出,中國政府也承認,此種技術的廣泛運用可能導致濫用。但中國政府的想法是,如果中國公司沒有善盡責任,保護人臉圖像和其他個人資料,可能有礙中國崛起成為全球科技大國。

但在同時,北京當局又不希望,各種討論涉及政府侵犯民眾隱私的敏感部分,比方使用臉部識別監視新疆地區的數百萬維吾爾人,甚至監視香港民眾示威的舉措,所引發的任何不滿,導致這項監視技術的政策改弦更張。

中國輸出監控技術 個資保護與人權受關注

不僅在國內,由於中國輸出人臉識別技術,因此在海外同樣面臨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國資料可能回流供中國政府利用,以及中國利用此種技術侵犯人權的疑慮。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研究員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向美國財經媒體CNBC表示,問題不在如何使用此種技術,而在誰可以存取此種技術所蒐集的資料。如果這些資料透過比如華為等公司送回中國,他們可能被迫在必要時將資料交給中國共產黨加以利用。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中國問題資深研究員王松蓮(Maya Wang)也向CNBC警告說,中國對新疆的監視技術將透過輸出而流向其他威權國家。而未來最糟糕的情況是,這些技術將為那些已在控制人民的威權政府,增添更多利器。

人臉識別的爭議 各國都將面對

人臉識別系統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如何在生活便利性、預防犯罪的考量以及侵犯隱私與人權之間,劃岀清楚的界限,也是世界各國勢必會面臨的問題。

中國這一波公開辯論和這起官司的走向,關係到中國監控技術的推展,各方都在拭目等待最後的結果。

(文章授權自Rti 中央廣播電臺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