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國標女神,一路好走」 網路社群時代,人們如何在臉書表達對亡者的悼念?|投書

「最美國標女神,一路好走」 網路社群時代,人們如何在臉書表達對亡者的悼念?|投書
社群媒體,使我們對於離開人世間的朋友多了一種追思方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03-24
文.楊期蘭(「人機共生你我它」社群)
13628
編按:女星劉真日前過世,人們紛紛在臉書留言悼念。在社群媒體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已成了網路時代的新追思儀式。美國學者分析67位民眾在臉書分享的內容,了解他們如何用臉書悼念親友、抒發情緒以及表達關心。僅以這篇文章感謝劉真帶來的美好,並祝福她的家人。

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WeChat,這些線上社群媒體,使我們對於離開人世間的朋友多了一種追思方式,我們能夠在任何一個思念他的時刻,到線上社群找到過去的他、與他的朋友一起悼念。

除了透過社群媒體追思公眾人物外,你是否曾在認識的親友辭世後,透過臉書來表達對他/她的思念?有沒有想過,當自己離開人世時,自己的數位足跡會如何留在世界上?身旁的人會如何透過臉書來悼念自己?

下面這篇研究要帶大家了解,我們透過哪些方式在社群媒體追憶死去的家人或朋友,並一起思考:

我們希望社群媒體怎麼幫助我們思念死去的朋友?又如何讓身邊的人在我們死後透過社群媒體表達他們對亡者的思念?

【延伸閱讀】遺囑App、太空葬、數位墓碑⋯⋯6種「死亡科技」,把告別變溫柔

透過手機自拍一同拍下美好回憶。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透過手機自拍一同拍下美好回憶。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臉書上和逝者的朋友相遇,加深與逝者的關係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Irvine)的研究者們,歷經五年,訪問了67位曾在臉書上遭逢親友去世或看到朋友的朋友去世的人,並透過分析他們在臉書上分享的內容,深入了解他們如何使用臉書悼念親友、抒發情緒以及表達關心。

這篇名為〈導向網路哀悼〉(Orienting to Networked Grief: Situated Perspectives of Communal Mourning on Facebook)研究發現,得知自己親友逝世時,有些人是在臉書上跟逝者的其他臉友一起懷念她/他;透過其他朋友在逝者臉書上的留言,可以看到跟逝者不同關係的人表達思念的方式、從逝者朋友的留言中看到逝者在其他社交圈中不同的面貌;在與其他朋友留言互動中,也更加深了自己與逝者間的關係,彷彿「因為逝者認識你/妳,我們兩人的相遇似乎讓我們都更靠近了逝者一些」。

逝者的朋友們甚至會為逝者創立一個粉絲頁,讓大家只要在想起她/他的時候,就在粉絲頁分享逝者曾經說過的話、曾拍過的合照、曾做過的事,來讓逝者的朋友們有個場所聚集在一起,表達對他/她的想念。

【延伸閱讀】「孤獨」相當於日抽15根菸,50歲後妳想跟誰住?她們花20年催生英國第一個熟女共居社區

我想好好支持那些被留下來的家人

除了表達對逝者的思念,有些人在意的是逝者親近的親友。

他們想像,假如是自己親密的親友離開人世,內心想必十分脆弱;因此當他們在臉書上看到有朋友面臨喪親、喪友之痛時,他們會希望能給予這些朋友或被留下來的家人更多關心。有個受訪者便提到:「我對他(逝者)其實沒有太多話想說,他已經死了,但是我真心希望他的家人能夠好好的繼續生活。」

除此之外,當人們看到逝者親友在逝者臉書上留的言,有些人會去按讚或留言來表達自己的關心。有位受試者便分享道:「我有時候會針對那些PO文按讚,倒不是因為思念他(逝者),而是想跟PO文的家人說:『我聽到、看到你的痛了,也深有同感』。」

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們哀悼某個逝者,甚至會引發人們對逝者的好奇心;當他們看到身邊朋友的情緒受逝者影響很大的時候,反而會讓他們想更加了解逝者生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想了解為什麼他/她能帶給留下來的人如此大的影響。

【延伸閱讀】「想她的時候,就看海吧」 另類葬禮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圖片來源:Unsplash圖片來源:Unsplash

因為太痛了,請讓我遠離臉書靜一靜

在臉書上看到別人遭逢喪親、喪友之痛,其實對於旁人來說已經是一件不好受的事,更可況是對正在經歷這個痛的當事人?

研究發現,有些人遭遇失親之痛時,會選擇逃離社群媒體;有些人則是因為不想在臉書對朋友談論涉及太多個人隱私的事,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不願再讓朋友們的關心,使自己想起已逝的親人。有受訪者提到,當她的姐姐去世的時候,她無法閱讀姐姐臉書上朋友們的任何留言,因為一看到就會想起,而那真的太痛了⋯⋯

【延伸閱讀】真正的終結孤單?16萬日本人預定,共享墳墓為何流行?|城市圖書館

在線上社群中我們互相觀察,共同形塑出悼念逝者的方式

這篇研究帶我們了解,人們如何透過社群媒體哀悼某人的死去;也發現在社群媒體追思死者,人們不再像以往,只是跟自己平時經常遇見的一小群人共同追憶某個逝去的朋友或家人。

在社群網路中,我們可以看到逝者在世時的朋友們,是如何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悼她/他;而當我們看到不同關係的人表達哀傷的方式,自己表達思念與關心的方式也會受他人影響,不再只是用自己跟逝者的關係來追憶,而可能多了一些管道去關心逝者的家人,或透過別人的眼睛來重新認識逝者這個人。

圖片來源:Unsplash圖片來源:Unsplash

在社群網路中,我們可以看到逝者在世時的其他朋友們是如何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悼她/他,而當我們看到不同關係的人表達哀傷的方式,自己表達思念與關心的方式也會受他人影響。

你希望自己用什麼方式被追憶?

在聽到光頭葛格的死訊之前,我其實不知道他;但從朋友口中聽到他的死訊後,在好奇心驅使下看了他過去拍攝的幾個YouTube影片,從底下的留言看到眾多粉絲們表達對他的感謝、想念與祝福,一方面覺得溫馨,另一方面也發覺跟這篇研究得到的結果一致—我從社群網站透過其他認識光頭葛格的人對他的悼念來認識他,從留言中看到他留在世上的形象跟影響力,也從留言中觀察到大家共同懷念他的方式。

這件事也開始讓我思考:當我們離開人世後,自己在社群網站上曾留下的足跡,會如何被認識我們的家人、朋友們想起?

照片擷取自臉書個人隱私設定頁面:前往臉書首頁,點選在最上排左右邊的箭頭,找到設定的齒輪,在一般設定的選項中就能看到紀念帳號設定了。照片擷取自臉書個人隱私設定頁面:前往臉書首頁,點選在最上排左右邊的箭頭,找到設定的齒輪,在一般設定的選項中就能看到紀念帳號設定了。

社群媒體承載了人們活著的足跡,當離開人世間後,虛擬世界卻仍保留著那些影像、聲音、文字以供留在人世間的人追憶,或甚至提供了一個虛擬場所讓思念逝者的人聚集,共同表達思念以及對彼此的關心。

身為使用社群媒體的個人,我們可以藉由這個機會思考:當自己有天離開人世時,會希望任何人幫我們代理臉書帳號嗎?還是會希望一旦自己在實體世界死去,虛擬世界的自己也跟著死去?有沒有可能透過不死的社群媒體,幫自己傳達訊息給留在人世間的親友?又或是當你身旁的親友死去後,會希望社群媒體用什麼方式來讓你追憶他/她?

如果你有了答案,歡迎在底下留言跟大家分享,也可以嘗試在臉書的「設定」裡面選擇你離開人世時,希望怎麼處理你的社群媒體帳號。

*註:本篇是擷取原始論文中部分內容搭配筆者想分享的概念所架構而成,部分研究細節與討論並未完全呈現,鼓勵有興趣的讀者直接參考原文深入了解細節。本篇目的在於讓讀者了解人機互動領域中探討社群網路如何影響人類追憶逝者相關主題。內文並非逐字翻譯,亦不能取代原文 [1]。若要轉載,請標示出處,並以非營利模式開放分享。


【參考資料】

1. Brubaker, J. R., Hayes, G. R., & Mazmanian, M. (2019). Orienting to Networked Grief: Situated Perspectives of Communal Mourning on Facebook. 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3(CSCW), 1–19.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