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就推無條件基本收入,能拯救數十萬被迫復工者的生命嗎?從芬蘭實驗說起

疫情前就推無條件基本收入,能拯救數十萬被迫復工者的生命嗎?從芬蘭實驗說起
5月底,芬蘭公布了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的結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06-11
文・Tyler Prochazka(UBI台灣創辦人)、James Davis(前UBI台灣研究員)翻譯・賴君怡(Pandora Lai ) 圖・Shutterstock
25052
5月底,芬蘭發布了2017年至2018年「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實驗的最終結果。

這項實驗隨機選取2,000名失業者,每個月發放560歐元(約新台幣1萬8,620 元),即使找到工作也不會取消或減少這筆補助,嚴格講是「失業補助實驗」。

結果顯示,基本收入受領者工作天數的增加有限,但他們的快樂與健康卻有顯著進步。

這很令人驚訝嗎?政府給予民眾現金資助,民眾生活當然會改善;而財務壓力減輕後,受領者就能開始尋找更有生產力的時間運用方式。

但依照政府的標準,芬蘭的基本收入實驗仍然宣告「失敗」,因為受領者只增加了將近一週的工作天數。

儘管證據顯示,這項計畫提升了基本收入受領者的生理與心理福祉,但它仍被認為失敗——因為這兩年間,它沒有修復勞動市場的各個面向;儘管受領者工作時間增加了,但明顯還不夠。(延伸閱讀|世上苦人多?灑補助金、發基本收入,法國最年輕總統馬克宏:很吸引人,但我不贊同

芬蘭 城市 街景 無條件基本收入芬蘭公布了眾所矚目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結果。

失敗的是「基本收入」,抑或評斷成功的標準?

或許真正的失敗,是用來評斷這個計畫是否成功的「標準」本身。

我們目前的處境顯示,政府鐵了心不惜一切代價,要讓人民待在工作崗位上。對於「工作保留」的迷思與執著,後果就是政府會援助企業,而非老百姓——政商關係良好的企業如航空公司,最先、且多次受到援助;但與此同時,普通老百姓正在財務困境的邊緣,日漸憔悴。

由於受僱者與雇主的關係僅僅是一張薪資條,美國甚至設計出複雜的方案如「薪水保護計畫」(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簡稱PPP,即由聯邦政府替符合資格業者繳納員工薪資),塑造「工作機會流失輕微」的印象。

但這些「被保留下來的工作」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援助計畫結束後,小型企業會因需求下降而立刻關門。政府看重工作勝過人民福祉的後果,只是養活了許多「僵屍僱主」。

即便美國加發600美元失業救濟金,也是場惡夢。這使人們打從一開始就不願意從事非典型工作,如護理人員或保母;失業者在這種狀況下,會設法不要回到職場。它不像基本收入是無條件給付,當人們接下一份工作,就會失去休閒時間及600美元的失業救濟金。

失業給付同樣也迫使受僱者,在疫情受到控制前就返回職場。

愛荷華州州長表示,解封之後,領取失業給付者若不回去工作,將被取消一切失業補助,即便他們的工作地點位於新冠肺炎重災區。

這意味著有更多性命,將被犧牲在「增加就業」與「保留工作」的祭壇上。

相對地,基本收入能使人們對於復工與否,做出知情並同意的決定,而不用像被一把上膛的手槍抵著腦袋那樣,被逼著與自毀的經濟體系同歸於盡。政府應直接給付民眾,而非他們的僱主;如此一來,僱主就必須在工作安全與工作待遇上,達到讓人們願意返工的標準。(延伸閱讀|美台裔總統參選人楊安澤政見「每人月發三萬」 為什麼特斯拉老闆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必知五件事(上)

基本收入可能拯救數十萬人免於被感染

芬蘭 無條件基本收入 實驗 美國 失業補助 津貼不少國家都曾考慮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希望藉此解決眾多社會問題。

大約一年前我曾寫道,「以實驗來判定基本收入是否導致『懶惰』的時代,應該要結束了。」完成本文時,加拿大取消了基本收入實驗,芬蘭則釋出了第一年的實驗結果。這些實驗在當時都被視為失敗,但這信念有多麼荒謬,則越來越清楚。

想像一下,如果政府在疫情大流行與全球經濟蕭條之前,就實施基本收入,說不定數十萬人就能倖免於難。

基本收入的懷疑論者應該思考:面對疫情肆虐與經濟蕭條的雙重危機,造成雪崩式自殺、成癮行為以及飢餓人口,哪一種社會系統會失敗?

我們處於深淵,一生之中最高的失業率與最深的衰退即將到來;政府卻加倍使勁,將「工作」置於人民的福祉之上,而工作只被狹隘地定義為替企業獲利服務的角色。

這種在疫情中對下滑的經濟施壓,並強迫人們復工、卻無到位的安全防護的不良示範,從各種邏輯來說都於理相違。

基本收入從未打敗我們,打敗我們的是「工作」。(延伸閱讀|「零到六歲國家養」不只能解少子危機,還能縮小貧富差距?|「無條件基本收入」你必知的五件事(下)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