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併校、清大搶蓋智慧醫院 醫學院真的是高教金雞母?

陽明交大併校、清大搶蓋智慧醫院 醫學院真的是高教金雞母?
今年9月,陽明交大第一屆「醫生工程師」學子 就會入學。本圖為陽明醫工所示意圖。圖片來源:陽明大學提供
2020-07-13
文.田孟心 圖.吳宙棋
14252
究竟醫學有什麼魔力,讓交大不惜讓出校名順序,也要談成與陽明的親事?甚至連清大也奔走遊說政要,在醫科生名額難以撼動的局勢下,仍堅持做醫學教育、自建智慧醫院?

明年2月1日,就是國立交通大學與陽明醫學大學正式合併的日子。

得知塵埃落定,遠在數萬公里以外的美國加州,交大前校長張懋中感到欣慰,「我上任就是要做這件事情,如果這事做不成,台灣的下一代就永遠和過去一樣。」

張懋中肩負的不只是自己的理想,也是交大做了20年的醫學夢。2001年,已故交大前校長張俊彥,便與當時的陽明醫學大學校長吳妍華,共同簽署「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合併意願書」,研議醫學結合理工的可能。

然而,兩所頂大的結合畢竟不容易,根據也曾「搶親」陽明的清華大學,一位參與併校過程的老師描述,「陽明很優秀,自然有他們的堅持,有些事情我們努力很久還是難有共識。」(延伸閱讀|張基義專欄|未來大學生需要哪種校園?交大30年老宿舍變工業風青旅 畢典、校慶也大改造

陽明大學是頂尖醫學大學,清大和交大都積極爭取併校資格。陽明大學是頂尖醫學大學,清大和交大都積極爭取併校資格。圖片來源:吳宙棋 攝

究竟醫學有什麼魔力,讓交大能放低姿態,甚至不惜讓出校名順序,讓「陽明」的名字放在「交通」前面,併校後改稱陽明交通大學,也要談成親事?

頂尖學府必爭之地: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

走入交大新竹博愛校區「智慧醫療推動中心」的模擬病房裡,映入眼簾的是一面數位白板,即時顯示著各病房裡不同病床患者的心跳、血壓、胰島素等資訊。

曾任雙北衛生局長,原是陽明教授的林奇宏,去年來到交大接手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他帶著《天下》記者參觀病房,未來醫療在眼前擬真呈現,宛如置身科幻片。

玻璃診間裡,是一台有著電腦外觀的「AI醫師」,以大數據分析病患過去的病史、診斷剛拍好的X光片,讓真人醫師能與病人更細緻地溝通。交通不便時,大螢幕顯示的是幾百公里外另一張醫生的面容,透過儀器輔助遠距看診、開刀,人們不再需要大排長龍搶看一位名醫。

除了診斷與預測病症、遠距醫療,智慧醫療在照護面也將大有貢獻,「像是治療新冠肺炎病人,醫生一天要穿脫壓力衣40次進負壓病房,未來以機器人照護不僅方便,也降低醫護感染風險,」林奇宏說。

雖然智慧醫療還未大幅應用在人類日常生活,倫理爭議也尚未消弭,但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表示,「現在的資訊量大,醫學不用AI、科技來處理,已經不可能了。整個醫療界的下一步,就是徹徹底底的數位化。」

他大膽直言,「再過10年,你最好的醫師就是你的手機。所有生理數值、用藥紀錄都是數據,與醫院及時透過信號聯繫。」

這2年,台大醫學院和電資學院合開智慧醫療學分學程,北醫也成立人工智慧碩士班,可見這已是頂尖學府的兵家必爭之地。(延伸閱讀|讓國旗登上WHO主辦的黑客松!AI一秒判讀新冠肺炎X光 成大擊敗全球1000多隊奪勝

曾任雙北衛生局長的林奇宏認為,健保體制會讓未來醫療遇到難題,接任交大智慧推動中心,就是來尋求解方。曾任雙北衛生局長的林奇宏認為,健保體制會讓未來醫療遇到難題,接任交大智慧推動中心,就是來尋求解方。圖片來源:吳宙棋 攝

下一座戰場是醫學產業園區

事實上,智慧醫療,只是醫療結合理工的其中一支,其他發展重心還有醫材研發、生醫光電、白色設計等等。這些項目有個共通點:醫學,讓理工研究有了更多落地應用,轉化為實質報酬的可能。

更直白地說,高教領域裡,醫院往往是一所大學的「金雞母」。

「從我們其他科學工程的角度來看,醫學是非常大的出海口,讓上游的科技研究有市場,也對人類社會產生更大貢獻,」也曾力爭陽明醫的清大校長賀陳弘說。

舉例來說,近期清大醫工所教授鄭兆珉,與三軍總醫院合作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可供臨床使用的新冠肺炎「重症快篩試片」,能兩分鐘測出患者是否轉為重症,幫助醫護人員提早為重症病患提供呼吸器治療。

「現在全球病患快突破1000萬人,都可能是這產品的客戶,一個300元,潛在收益很可觀,」鄭兆珉團隊表示,目前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緊急使用授權,一旦通過就可上市。像這樣從事生醫研究的學者,清大共有200多位,苦無自家醫學基地,只能尋求其他醫院合作。

清大醫工所教授鄭兆珉實驗室裡有醫生,有工程師,近期研發出全球第一個新冠肺炎重症快篩試片。清大醫工所教授鄭兆珉實驗室裡有醫生,有工程師,近期研發出全球第一個新冠肺炎重症快篩試片。圖片來源:吳宙棋 攝

在這方面,交大搶先插旗。從前述的模擬病房窗戶望出去,新竹博愛校區的一片空地,4年後,號稱全台第一間真正的智慧醫院將在此誕生。

被形容是給陽明的聘禮,這座「憶卿醫院」由交大名譽博士梁次震,與校友黃民奇共同捐贈25億台幣創辦,電影般的就診體驗,將走入你我的生活中。

此外,交大還爭取到鄰近桃園機捷A19的一塊地,未來併校後將成立「智慧醫療產業園區」,想做的就是進一步推動醫療技術產業化,拓寬生醫經濟的出海口。

不過,細看陽明交大的藍圖,短暫的醫療產業大餅是果,為國家打造未來人才,創造下一次經濟起飛的使命,才是合併主因。

跨域培養「發明未來」人才

「台灣最拿手的就是代工!比爾蓋茲、賈伯斯發明的東西,我們替他們做出來。談到發明未來,我們沒有角色!」曾獲美國發明家學會「發明家院士」的張懋中在越洋電話裡激動地說。

他認為跨域教學是台灣人才揮別過去的關鍵。尤其台灣高教過去在醫學、理工方面育才有成,這兩個領域又是人類世界前進的火車頭,唯有更緊密結合才可能在下一波浪潮中取得先機,擺脫代工宿命。

兩校還未真正合併,教學與研究的跨域合作已如火如荼展開。

陽明交大的「醫生工程師」學程,第一屆學子今年9月就會入學。這10位同學前兩年會先在交通大學修電機資訊與通識,後4年再到陽明校區修醫學課程。

陽明校長郭旭崧說明,「希望他們未來不是當工程師,也不是當醫生,而是一個個將來能開公司,發展真正的智慧醫療產業,提升台灣經濟。」

雙方也已共同提撥6000萬台幣進行跨領域研究,交大代理校長陳信宏表示,這是大學罕見的高額研究經費,成員也將在同一個實驗室裡,而非分隔兩地,「跨域需要的是深度整合,老師要整合、資源要整合,否則只要合作就好,不需要合校,」他強調。(延伸閱讀|馬斯克小心被超車!清大生研發電動賽車,加速只差特斯拉0.1秒

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對修習「醫生工程師」學程的未來人才充滿期許。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對修習「醫生工程師」學程的未來人才充滿期許。圖片來源:吳宙棋 攝

清大也準備進軍後醫學系

眼見交大的憶卿醫院、產業園區、醫生工程師學程都即將動工,一旁僅隔了一條小徑的清華大學,也不曾閒下來。

同是理工人才搖籃,又同樣坐落新竹市東區,與交大有著瑜亮情結的清大,也始終懷抱發展醫學的理想。如今醫學結合理工趨勢當道,「台清交成」只剩清大沒有醫學系,校長賀陳弘不甘居下風,已奔走遊說政要,推動成立自己的智慧醫院與醫學系。

醫院這一頭,已有所進展。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表示,航空城、靠近機捷A16一塊7.2公頃的地,將供清大建設1間1,000張病床的智慧醫院。

負責醫院事務的清大副校長呂平江說明,7月起桃園市衛生局、教育部、衛福部陸續審核計劃書,預計年底獲得許可,5年後正式營運。醫院經營採BOT模式,未來公開招標,醫療團隊尚在接觸中。

醫學教育面,清大申請成立的是跨度更大的「後醫學系」,學生必須先拿到大學文憑,再進入清大修習醫學課程2年、臨床實習2年。一屆收30名學生,全為公費生。

清大副校長呂平江表示,智慧醫院預計將於年底獲得許可,5年後正式營運。清大副校長呂平江表示,智慧醫院預計將於年底獲得許可,5年後正式營運。圖片來源:吳宙棋 攝

然而,國內醫學生容額實施數量管制,新設醫學系顯得長路漫漫。最近成功增設醫學系的義守大學,花了20年才拿到這張門票。

醫學教育更需人文素養

理工頂大爭相佈局未來,值得期待。不過台大醫院副院長吳明賢提醒,「醫學不是自然科學,是社會科學;醫生要處理的不是疾病問題,是人的問題。」他強調科技,終究只是解決病人問題的方法,若陷入硬體之爭,缺乏好的教學團隊、人文通識涵養,無法培養出夠格的醫生。

兩校的醫學路,一所才剛跨出起跑線,一所還在等待鳴槍。

如何讓理工氣息濃厚的校園挹注更多人文精神,將跨域的教育、醫院、產業步上軌道,讓台灣真正在智慧醫療佔領一席之地,師生與社會各界都引頸注視著。(延伸閱讀|杜奕瑾 x 台大醫療團隊|人工智慧如何減輕醫師負擔,改善醫病關係?人工智慧醫療大未來(上)

(責任編輯:陳郁雁)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