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體調查≠普篩,為何全球都在做?

血清抗體調查≠普篩,為何全球都在做?
彰化進行全台首個萬人新冠血清檢測。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劉國泰攝
2020-08-27
文・詹長權(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5284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8個月,全球超過2,300多萬人確診;這些感染者的身體,就是人類和病毒正面衝突的戰場。

如果在人的鼻咽和喉咽中找到新冠病毒的核酸,就表示這些人現在正感染新冠病毒;如果是在血液中找到新冠病毒抗體(一種因感染病毒而產生的蛋白質),就表示他們過去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抗體的存在有兩種意義:一是病毒感染後在人體內留下的足跡;二是人類戰勝病毒後,在體內積存的防衛武器。

若將新冠肺炎大流行視為病毒和人類的戰爭,抗體就是是病毒戰敗後留下的重要戰鬥情報;帶有抗體的人,則是我們要戰勝病毒、控制大流行時的重要生物資訊,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或缺的「防疫資產」。(延伸閱讀|全球第一台檢體採樣機器人!成台灣邊境管理小助手|智慧醫療懶人包#4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與彰化縣政府合作,完成學術計畫也實踐公衛服務。前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與彰化縣政府合作,完成學術計畫也實踐公衛服務。圖片來源:台大公衛學院網站

在帶抗體者身上「挖寶」

世界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是以「挖寶」的心態,藉由血清學抗體調查,積極尋找大流行至今、身上有新冠肺炎抗體的人。

藉由廣泛了解這一群帶抗體者的年齡、性別、職業、居住地分布,可以更精準掌握病毒傳染人類的藍圖和時空變化,也能幫助政府決定檢測、檢疫、隔離、社交距離、群眾聚會、戴口罩、邊境管制等公衛防疫政策的強弱鬆緊。

同時,透過深入分析帶抗體者體內抗體的種類差異和效價(titer)強弱,可了解人類制伏新冠病毒時免疫反應的輪廓,對加速醫藥機構開發疫苗和抗體免疫療法,做出貢獻。

各國城市都在進行血清調查

為解全球大流行當下新冠肺炎血清學的狀況,世界衛生組織(WHO)領導各國公共衛生機構和學術單位,建構了一個血清學公共衛生研究的全球平台「團結II」(Solidarity II);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在進行、或已完成全國、城市、社區的血清學抗體調查。

以美國為例,美國疾管署(US CDC)的血清學抗體調查,是透過和州、地方、地區政府、學術單位和商業夥伴合作,以科學方式,經由(1)大規模地理分布的血清盛行率調查(2)社區的血清盛行率調查(3)特殊人群血清盛行率調查等3種方式,來了解新冠肺炎在美國的盛行率。

世界各地新冠肺炎抗體血清學的流行病學調查,大多顯示:根據血清陽性率估計的新冠肺炎感染數量,比根據核酸檢測報告的病例多。而隨著時間推移,持續追蹤人群中的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可做為調整新冠病毒傳播模型,和改進非藥物介入防疫措施的參考。

WHO認為,血清學調查有助於理解:(1)不同人群之間發生感染的情況(2)有多少人患有輕度或無症狀感染,並可能沒有通過常規疾病監測發現(3)致命感染在感染者中所佔的比例(4)人群中可能受保護免於感染的人口比例

彰化血清調查的防疫貢獻

彰化縣於萬人健檢平台加設採血站,進行血清檢測。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劉國泰攝

因此,為進一步了解新冠肺炎在彰化縣的傳染全貌,彰化縣執行了台灣第一個新冠肺炎抗體血清學調查。(延伸閱讀|連續16年!兩位台大教授與全台最資深衛生局長,如何把彰化「萬人健檢」做到14國來取經?

彰化縣衛生局採用類似美國疾管署的「特殊人群血清盛行率調查」的方式,針對醫療照護防疫人員3,517人、確診個案18人、接觸者827人、居家檢疫者4,230人、居家關懷者30人、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1,500人等高風險族群做調查。

執行上,是藉由彰化縣在各鄉鎮進行的萬人健檢平台,加設一個採血站,提供受檢驗對象參加檢驗的可近性;同時使用多重試劑交叉比對,提高抗體檢測的準確度和嚴謹度。檢測對象抗體陽性,代表過去曾經感染、但現在已康復且不具感染力。

調查結果將可用來評估高危險族群的感染風險,了解確診者抗體產生量和持續性,作為疫苗發展和治療方法研發的參考,以及疫苗施打時所需的群體免疫背景資料;並做為規劃精準防疫,因應下一波新冠肺炎流行時所須具備的抗體資訊。

彰化縣這一筆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較完整的國人抗體資料,將對我國未來強化防疫工作有所貢獻。

(本文獲詹長權授權轉載,僅節錄部分並重新編輯,全文刊載於《蘋果日報》,標題為〈抗體資訊是防疫資產〉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