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醫療AI,台灣來得及嗎?|軟體才是成功關鍵 國家產業會議卻由硬體大老發聲

(下)醫療AI,台灣來得及嗎?|軟體才是成功關鍵 國家產業會議卻由硬體大老發聲
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指出,政府主持的策略會議偏重ICT產業大老,應多有軟體新創公司的聲音。圖片來源:行政院
2020-10-29
文・葉肇元(雲象科技執行長)
9668
再回過頭來看,雲象科技已成立五年,我們怎麼活到現在,並且繼續長大?

首先,我們選擇了競爭較不激烈的「數位病理」領域。

提到醫療影像,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是放射影像;放射影像已經數位化20年,累積了非常多資料,許多醫療影像AI新創公司成立時,會選擇放射影像;相反地,病理科大多尚未數位化,因此較少新創公司專注在這個領域。

雲象同時開發數位病理工作流程系統和AI輔助診斷系統,研究AI如何協助病理科醫師提高診斷效率,同時協助病理科數位轉型。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數位病理工作流程系統實現營收,支持公司持續成長。

其次,挑選AI題目時,我們選擇先從較小、較難的利基市場切入。

雲象出身寒微,是在我家人的支持下創辦的。一開始在資源拮据的狀況下,不敢選擇肺癌、乳癌等充斥巨型競爭者的領域;而往另外一個極端走,選了一個較小且難度高上許多的題目——骨髓細胞的AI辨識。

雲象所選擇的題目為骨髓細胞的AI辨識。雲象科技投入智慧醫療領域五年,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骨髓細胞標註資料集。圖片來源:雲象科技

這個題目,世界上沒有既有資料集,想做的人得重新收集資料;而且骨髓細胞辨識難度很高,需要的AI模型仍在持續發展,所以競爭者非常少。

雲象所建置的標註資料集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我們的產品也即將在台灣進入臨床試驗——由於全世界尚無類似產品,因此受到血液科醫師及經銷商的高度關注。

在資料收集上,我們走的是最緩慢的一條路——跟醫院一家一家簽約。但因為選擇競爭者較少的題目,使我們的時間壓力稍微小一些,可以一定的步調前進。

雲象認命地靠自己的努力突圍,但看到外國廠商開始將醫療AI商品賣進台灣,我必須出聲求救,說服政府相關單位及業界做出策略改變,一起強化台灣醫療AI產業,千萬不能錯失抓住醫療AI趨勢最後的機會——否則,最後會淪落到只能採購國外廠商解決方案的下場。(延伸閱讀|(上)醫療AI,台灣來得及嗎?|韓廠已賣進台灣 全球最強健保數據台企卻不能用

最後,我提出兩點建言:

第一,請政府多與醫療AI軟體新創公司對話,傾聽他們的需求、協助他們成長。

我在諸多政府主持的策略會議上,都看到一個現象:主政者將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發展的希望,寄託於ICT產業。例如,行政院科技會報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詢會議,就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來講生技產業的全球戰略布局;在這些會議裡,新創公司幾乎沒有發聲機會,只能坐在台下聆聽大老的教誨。

你能想像,美國政府的生計產業策略諮詢會議,邀請戴爾電腦創辦人戴爾(Michael Dell)來講生技產業策略佈局嗎?我對宏碁在資訊產業取得的成功萬分敬佩,但我認為,生技產業的發展,不應只聽從施先生的建議。

台灣ICT產業的成功無庸置疑,但智慧醫療產業最大的機會是軟體,智慧醫療產業的成功,必須寄望於軟體新創。

因此,台灣最近流行的「強強聯手」論述,其實大有問題。

這論述是說,台灣ICT產業很強,醫療服務業也很強,兩強聯手一定能做好智慧醫療。可是,智慧醫療的關鍵在軟體啊!國際上發展最成功的智慧醫療公司,如Flatiron Health、Zebra Medical、Babylon Health、Viz.ai等,都是軟體公司。

這一波AI浪潮,是台灣發展軟體業很好的契機,請政府跟業界一起好好抓住吧!(延伸閱讀|裝病或真病?解決諾貝爾級難題的台灣醫師楊智傑 用AI畫出精神病人的腦內風暴

智慧醫療產業成功的核心在於軟體。智慧醫療產業成功的核心在於軟體。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第二,我要呼籲醫界與業界,不要再有「這我也能做一個」的想法,想辦法合體打群架吧!

舉幾個例子,包括雲象,台灣至少有五個團隊在做肺部結節偵測AI,但每個團隊手上所有的資料以及投入的資源,跟國際相比,大概少了一到兩個數量級;另外,至少有兩個團隊在做大腸瘜肉偵測的AI,但是資料量各自都只有日本Olympus公司的AI所用的資料量的十分之一。

可以說,台灣有太多小打小鬧的醫療AI專案,往往僅停留在發新聞稿,沒什麼能拿到國際市場去競爭。

我最痛心的,莫過於台灣連「整合全國COVID-19病患資料做一個AI」都做不到。台灣因為防疫太成功,病患數很少;要做出有用的AI模型,把全台灣的資料都加起來都還不夠,更甭談是一、兩家醫院的資料。

雲象使盡吃奶的力氣,才生得出兩、三個在國際上有競爭優勢的項目;公司裡許多正在研發的項目,離世界水準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我們天天在反省求進步,也設法促成醫院之間的合作,才有辦法走出去跟世界競爭。

雲象積極促成與醫院之間的合作。雲象積極促成與醫院之間的合作。圖片來源:截自雲象科技網站

我們身處智慧醫療軟體業界,沒有悲觀的權利,只能無比樂觀堅持前進。但我還是希望,台灣政府及產業環境可以一起創造出繁榮的生態系,才能成大事。

時間不多了,得要用盡全力抓住這個即將逝去的機會。不然我們只能在幾年之後慨歎,台灣繼網路、大數據之後,又在AI的時代缺席了!(延伸閱讀|深度專題|我們的未來醫生╳更快、穩、準的健康新科技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