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for Good(上)我的AI創業,如何滿足14萬身障者就業需求?

Tech for Good(上)我的AI創業,如何滿足14萬身障者就業需求?
若水國際期望從科技出發,開創身障就業市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11-23
文・陳潔如(若水國際執行長)
19196
2020年是多事之年。肺炎疫情爆發,一連串地震、水患,還有史上最嚴重的加州大火,全球都在問: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

時代演進,隨著「Tech for Good」的概念興起,科技與社會貢獻之間不再非黑即白,而是走向互利共好,兩端同時發展的光譜。

微軟、谷歌等大型企業們從自身科技優勢出發,發揮社會影響力;我從企業界出身,為打造跳脫既有勞務市場的框架、適合身障就業的創新商業模式,決定社企創業,看見科技為社會議題帶來改變的可能性。

彼此起跑點不同,卻都朝向Tech for Good的願景邁進,並且藉此帶動企業轉型。

若水科技期望用科技為社會議題帶來改變,打造能在商業與公益之間取得平衡的模式。若水科技期望用科技帶來改變,打造能在商業與公益間取得平衡的模式。圖片來源:截自若水國際網站

從創投到實戰,失敗29次

在說明什麼是「Tech for Good」之前,先來看看我百轉千廻的創業故事。

我是跨國科技業出身,一直以來處理的都是產品,而不是人。做過CEO特助,專責策略規劃、優化管理流程,也當過行銷主管主責好幾年大案子;但過了而立之年,心裡卻一直有股聲音:這是我要的人生嗎?

2008年加入若水,從社會企業的創投開始做起。當時在台灣,社會企業的概念剛崛起,很不容易找到理想投資標的,向外發展不算順遂;但在創辦人張明正引導之下,對內建立起開放、無畏、no bullshit的企業文化。許多第一代的若水人,都是帶著這樣的信念在台灣開枝散葉。

2010年,若水改變經營方向,進入第二階段的發展,捲起袖子投入社會企業;從創投到實戰經營,我是唯一的見證者,長達2年。為了尋找可行的創業模式,開始深入身障就業相關的機構蹲點、跑遍台灣做田野調查,中間探勘了29個專案計劃,這才意識到自己對社會議題複雜度的想像很「天龍國」,離現實很遠。

或許有人會說,「若水還不是有富爸爸加持才能走下去?」但隨著開始經營社會企業,我開始深切地明白,不是有資源就能解決問題;而是在持續、願意直面社會問題的糾結後,戰戰兢兢修磨出來的思維和運作系統,才是生存關鍵。

好比,弱勢勞動力市場存在著「排擠效應」,身障者、中輟生、更生人、二度就業婦女等族群,共同競爭一份工作。貿然創業,可能造成弱勢取代弱勢,幫助到一個弱勢族群,卻影響另一個弱勢族群的生計。(延伸閱讀|侯勝宗專欄|雇失智老人當洗車員!日本企業呼籲:「失智者不是炸彈,是朋友」

弱勢勞動力市場較小,存在著「排擠效應」。弱勢勞動力市場較小,存在著「排擠效應」。圖片來源:Unsplash

同時,社會議題背後的成因有很多面向,牽涉到當事人、家庭,甚至社會體制,光靠單點或單次的作為,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我不禁反思:企業以為的善意,能否真正從根本解決社會問題,還是又製造了另一個社會副作用?我該如何做到商業規模化及永續發展,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於是,我決定跳脫傳統勞力密集產業,鎖定有高度成長可能的科技業,作為「Tech for Good」的創業起點,用創新商業模式,開創全新的身障就業市場。(延伸閱讀|14萬身障者變AI數據生力軍 教老外結帳員辨識台味麵包

從零到一,打造一個Tech for Good的系統

剛成立BIM(3D建築資訊建模)事業部時,大家都不覺得我做得成,因為大眾對身障就業的想像,侷限在清潔、烘焙或工廠作業員,而不是科技業的核心人物。還有人問我:「妳找的員工,是從鷹架上掉下來的營建工程師嗎?」

於是我開始招募擁有工程設計、施工實務經驗的專業工程師,著手一起做流程再設計,把入門門檻高且複雜的建築工項,拆解成身障者能上手的小工項,訓練他們成為專業建模師;一路晉升台灣前三大BIM團隊,攻下公共建設、醫院和大廠機房的百萬大單。

有了成功先例,2018年底進一步成立AI數據處理服務事業部,訓練居家身障者成為AI數據標註師;目標是同時解決AI產業客戶的大量數據處理,以及全台14萬居家身障者的就業需求。

若水國際訓練居家身障者進行AI數據標註,處理客戶數據的同時滿足就業需求。若水國際訓練居家身障者進行AI數據標註,處理客戶數據的同時滿足就業需求。圖片來源:截自若水國際影片

為了這群手速較慢的身障標註師,團隊研發工作用的科技輔具、智慧標註平台和友善UX/UI設計,搭配職業教育訓練和支持系統的規模化,使Tech for Good作為一種「實現善的工具」,提升AI數據專案的產能和效率;2019年,若水進一步成立日本分公司,接下日本客戶的百萬專案。(延伸閱讀|陳潔如專欄|Tech for Good(下)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為何搶著解決社會問題?

(感謝本文協同研究者王茜穎)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