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40周年】新加坡都來取經的科技廊帶 1980年代讓國際驚艷的發展策略

【竹科40周年】新加坡都來取經的科技廊帶 1980年代讓國際驚艷的發展策略
竹科的國際能見度高,是外賓來訪時展現臺灣科技實力的櫥窗。圖片來源: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2020-11-30
9415
1982年,美國時代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談到臺灣與韓國面臨的成長痛苦,文中提到新竹科學園區「是動盪未來中具希望的賭博,也是一個新策略的象徵,期望將臺灣在90年代推進已開發國家的行列。」當時我們學習美國矽谷,韓國學習日本矽島,沒人知道誰會成功?竹科管理局的首任局長何宜慈是矽谷創辦人Terman的得意門生,被問及竹科未來是否能跟矽谷一樣,他的回答也像學生一樣謙虛,「如果我們能出一家Fairchild就算成功了吧。」

雖然成敗還在未定之天,但在竹科成立的第一個十年,迅猛的表現就已經開始得到不少國際的關注,例如知名學者高棣民(Thomas Gold)、傅高義(Ezra Vogel)都在80年代讚揚過臺灣這項政策。

在科管局第二任局長李卓顯任內,也曾有美國參議員組團來訪,當時李卓顯只要求主任秘書周山一做好兩件事,辦公室自動化及廁所的清潔,以至於還發生過美國參議員對園區廁所的清潔來函讚許的趣事。

名聲漸響 國際交流日益頻繁

隨著竹科一步步的成功,竹科的國際能見度也越來越高,薛香川驕傲地回憶,他當局長時,曾接受過美國ABC及PBS兩著名電視台的訪問,其他如日本、歐洲及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媒體也都慕名來採訪竹科,可以說世界各國都知曉竹科園區的存在與發展,「(Hsinchu Science Park)這個名字此時已經成為一項資產,我們要保護這個名字。」

竹科經驗揚名國際,讓參觀竹科的外賓絡繹不絕。

時間轉眼來到2000年,短短20年竹科已成為世界上不能忽視的科技重鎮,甚至可以比肩自己的老師,「距離矽谷最近的,不是洛杉磯、不是西雅圖,是新竹科學園區。」從竹科創立初期就參與的台揚科技董事長王華燕堅定地指出;前科技政委、也曾擔任科管局副局長的楊世緘也表示:「20年前,韓國學日本,我們學美國。事實證明,我們的模式更成功。」當時擔任科管局局長的黃文雄,還特別舉辦科學工業園區產業全球論壇,向外展現竹科的優勢,吸引踴躍的國際參與。

專門負責國際業務的副研究員夏慕梅表示,由於竹科成功,再加上政府也積極宣揚竹科經驗,讓前來園區參觀的外賓絡譯不絕,她接待過的元首總統及廠商不勝枚舉,「一開始我們的介紹以英文為主,後來還增加日文、西班牙文、德文及法文,有時參觀人員多得讓我們應接不暇,但對於能將竹科經驗散播至國際,我們都感到很欣慰。」

實力展現 成國際組織要角

夏慕梅對園區參與國際組織與姐妹園區簽訂也是如數家珍,目前竹科參加世界科學園區協會(IASP)、世界大學研究園區協會(AURP)、亞洲科學園區協會(ASPA)等組織,同時也與美國新墨西哥園區、加拿大、俄國、泰國、印度、越南及蒙古園區等28個園區簽姐妹園區。

在國際組織中,最重要的當屬世界科學園區協會,會員涵蓋全球五大洲的科技園區、育成中心及創新區域的協會,而剛於去年卸任、擔任協會20多年秘書長的Luis Sanz就曾表示竹科是科學園區成功的典範,「對世人而言, 新竹科學園區就是臺灣經濟奇蹟與產業成就的象徵。我們IASP總是將新竹科學園區成功範例介紹給其他新興的科學園區,以作為學習的榜樣。」竹科曾兩度應邀擔任世界科學園區協會國際理事,目前,現任科管局局長王永壯還擔任亞洲科學園區協會的理事長至2022年,可見竹科在世界科學園區中的卓越地位。

科管局於 IASP 2006芬蘭國際年會上與泰國科學園區簽署合作備忘錄。 

科管局舉辦ASPA 2019國際年會,盛況空前。

經驗傳播 竹科模式遍及寰宇

而就像當年加工出口區的成功,成為世界仿效的對象一樣,竹科也成為後進者學習模仿的對象,最早來取經的是新加坡,1985年就採取類似新竹科學園區的做法,設立科學園(Science Park),希望結合新加坡大學的這塊小小園地(僅267英畝),能成為新加坡科技走廊,為未來高科技產業鋪路。

新加坡之後,包括俄國聖彼得堡在內,有許多新興園區都期望竹科給予協助與分享,不過都以交流居多,實質協助有限。也是要2000年後,竹科才更多地走出國門,實質播種竹科模式,包括泰國、越南之科學園區也曾參考竹科的發展及營運模式。

而所有向竹科學習的科學園區中,最積極地莫過於中國大陸的科學園區,「二十幾條8吋(晶圓)廠聚集在平方公里的面積上,還有大大小小的設計配套公司環繞,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人才密集。」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在擔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時,就特別來到竹科取經,「臺灣的高科技產業、產品實在搞得不錯,很值得我們學習。」江上舟語氣中絲毫不掩飾他欲師法竹科的企圖,而在中國大陸有此想法者,絕不只江上舟一人,進入21世紀後,每一個大陸的進步城市、高新技術園區,都有參考竹科的規劃。

近幾年,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及科技部科學園區海外力量延伸之計畫,科管局也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及印度的合作,希望於廠商前往南向國家發展時,能給予一些助力。2017年,科管局與印度理工大學海德拉巴分校、中科、雲科大簽署四方合作備忘錄,加強臺灣與印度人才及技術交流。2018年,科管局與「印度矽谷」班加羅爾(Bangalura)所在之卡納塔卡(Karnataka)邦,與該邦科技部轄下之創新科技協會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協助臺灣高科技產業前進班加羅爾的臺灣ICT產業聚落投資,而世正開發公司在印度矽谷打造70公頃的科技創新國際園區(TIIP)已於2018年動土,未來將成為國內廠商前進印度的基地,使臺商與印度互利雙贏。

2018年科管局與世正開發公司合作推動之印度班加洛科技創新國際園區TIIP動土典禮。 

【延伸閱讀】
【竹科40周年】李國鼎:臺灣應該要成立怎樣的新半導體公司? 那些年回國創天下的科技人才
【竹科40周年】宏碁下的棋是沒有邊界的圍棋盤 從中華商場出發的科技巨人
「榮耀竹科 飛越40」 竹科園慶14、15日重磅登場
【竹科40周年】傳承奠基石 開創新未來:竹科國際論壇報導
【竹科40周年】「輸不起的大投資,就到臺灣來」 如何打造媲美高科技搖籃的基地?
【竹科40周年】「我們賣的不是一顆IC,而是臺灣的產業競爭優勢」 科技產業持續進化成冉冉新星
【竹科40周年】「方向正確,就會吸引更多人進入這城市」從硬優勢與軟實打造新竹人文科技城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