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假評供應鏈(下)|5星商品恐靠假開箱文灌水!下單前,先上這網站用AI「抓鬼」

網購假評供應鏈(下)|5星商品恐靠假開箱文灌水!下單前,先上這網站用AI「抓鬼」
為了讓假評更加真實,有些商家會利用假開箱文灌水評分。圖片來源:截自Fakespot.com
2020-12-01
文・鱸魚(矽谷工程師) 圖・Unsplash
24852
到此為止,所有這一類的假評都不是實際買家的留評;它們在點數計算的份量上,遠比不上亞馬遜驗證的買家所留的評比。

如果你想到了下一步,商家們其實也都想到了──那就是再多花點錢,找個人真買、真開箱、真上傳一大堆照片,真的貼一篇令人感動的開箱文。這是最真實,也最有份量的假評比,而且永遠不可能被抓包——因為,除了他們的內心,一切都是真是的。

這些人表面上是熱衷的亞馬遜忠實顧客,他們花大量的金錢在亞馬遜購物,靠著寫最真實的假評從商家收禮物或拿回扣。做一套這種印有亞馬遜「驗證的買家」一條龍的服務,平均可以賺到美金25元不等。如果商品價位不高,商家在事成之後會經由網上其他的付款通道把錢退回,把商品當作禮物,另外加上小小的酬謝金。(延伸閱讀|網購假評供應鏈(上)|39%網評都是假!東南亞「血汗點擊工廠」 一則假評0.25美元

職業假評家

有科技媒體追蹤過這樣一位全職的假評家。這位潔西卡小姐一共評鑒過700多項商品,家裡各個角落隨時都有堆積如山「待評」的亞馬遜包裹。

要從事這一行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商家會提供一連串指示,要買家按照步驟行事。

亞馬遜會追蹤客戶所有的點擊,所以潔西卡不能一來就登堂入室直接進入特定商品下單。她必須先打入一些廠商提供的關鍵字虛與委蛇、慢慢瀏覽⋯⋯就像一個真正用心的買家一樣;收到商品之後,她會故意等個五、六天才留評,表示是經過一段真實的試用期。

這一步一步的細膩,都是為了確保評比的真實性。而這只是一個媒體報導的一個例子,類似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

全職假評家在收到包裹後,依照商家指示,假裝經過一段產品試用期後才留下評論。全職假評家在收到包裹後,依照商家指示,假裝經過一段產品試用期後才留下評論。圖片來源:Unsplash

平均每一秒,亞馬遜就有50項來自中國的新產品上架。全新沒有品牌、又沒有口碑的產品在亞馬遜很難開賣,投資一點錢贈送免費商品換假評,是建立銷售管道最快的方式。評比成氣候,就能刺激買氣;一旦買氣衝高,產品在搜尋的優先順序也會節節升高。

萬事起頭難,難就難在建立評比。這些參與賄賂的中國商家,會先從臉書上的公開社團利用免費小商品釣魚,一旦找到特定對象,就把對話轉入私密社團,建立長期合作的欺騙關係。(延伸閱讀|營收創新高都是假!中國大數據查「刷單」假交易,電商急補稅恐釀破產潮

諜對諜兵不厭詐

賣家自吹自擂,目標明確很容易被抓包;但若是反過來,為競爭對手留惡評,AI就很難發揮功用——因為留評比只有一次機會,而且對象往往來源不明——如果你看到一堆一顆星的評語,內容只含含糊糊說「用了兩次就壞了」之類的,那很可能就是競爭對手贈送的惡評。

但這也許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更惡毒的。

通常亞馬遜會把不好的留評放在後面,畢竟單一惡評不足改變大局。仇家為了要讓大家都能看到那個惡評,接著會僱人或用機器點擊「這則訊息對我有幫助」的按鈕,把那一則惡評的能見度拉高,出現在評比的最上面。

這種點擊不記名也不留言,只要IP來源不同,亞馬遜沒有理由阻止。所以「留下惡評」只是伏筆,後面的點擊才是灌溉、成長。

為仇家留惡評,聽起來好像有點惡毒?更惡毒的,就是為仇家留大量的五星級好評。

前面說過,好評內容如果空洞而頻繁,步調又不配合銷售節奏,很容易就會被AI抓包而降低搜尋優先順序,讓世界永遠找不到你,嚴重的甚至有可能被下架。

這些天上掉下來的五星級禮物都來自海外地下工廠,讓你永遠搞不清是誰這麼貼心。所以,所以如果你是商家,突然無厘頭多了一大堆五星級好評,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延伸閱讀|【客座總編輯】杜奕瑾 x 吳迎春|平台與媒體,如何靠AI贏回網路信任?

消費者如何自保?

電商世界既然有這麼多爾虞我詐,自然也會出現抓鬼的法器。我最常用的網站就是Fakespot.com——只要放進產品的網址,就會出現過濾後的真相。

去年,我曾在亞馬遜看上了一輛評比4.5顆星的折疊腳踏車,用Fakespot分析後,顯示留評有48%是假造的,有效評比平均只有1.5顆星,列為D級。今年春天疫情高漲的時候,我看中了一個血氧濃度器,有7.6K個留評,評比也是4.5顆星;然而經過抓鬼器過濾之後被降級為三顆星並列為C級,因為留評有26%是假造。

折疊腳踏車在亞馬遜上有4.5顆星評比。折疊腳踏車在亞馬遜上有4.5顆星評比。圖片來源:截自亞馬遜網站

同一產品經過抓鬼器過濾之後只有1.5顆星。同一產品經過抓鬼器過濾之後只有1.5顆星。圖片來源:截自Fakespot

如何抓鬼是Fakespot的商業機密,但他們也公開透露一些基本法則。比如,來自同一地區不尋常的用字、不尋常的文句結構或錯誤、不合乎比例原則、未經亞馬遜驗證的買家⋯⋯等等。抓鬼的法寶,不外乎就是利用AI和機器學習。

然而,上面我舉出的這兩個商品,都被亞馬遜列為「精選」;所以消費者開始質疑,為什麼Fakespot抓得到的鬼,亞馬遜卻抓不到?是科技不如人?作弊規模太龐大?還是抓鬼並不符合他們商業利益的優先順序?(延伸閱讀|AI出手 避免6000件未成年者性交易悲劇

假評=不實廣告

實體店如果出售不符合實情的商品,不管商品出自哪裡,商家都有法律責任;可是電商業者一碰到法律問題,就把自己降格為「只是提供平台服務」:只能盡量做到公平公正,但不能保證沒有弊端,所以不應該連帶受處分。

電商業者的比喻是,如果有人在報紙上刊登不實廣告,犯罪的是刊登廣告的商家,不是報社。

我們都很清楚,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報社沒有介入這筆買賣,純粹只是一個牽線的平台。

因此,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出兩個問題:第一,電商介入收錢、處理訂單和出貨,卻把自己降格為平台,所以不須負法律責任;第二,假評在法律上並不等於不實廣告,所以一直處於灰色地帶,這也是它這麼猖獗的主因。

去年底,美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終於開了第一槍,對一個在亞馬遜做假評,而導致消費者腎臟衰竭的減肥藥商提出「不實廣告」訴訟。雖然亞馬遜倖免於難,但這也等於告知全世界:假評可以當作不實廣告論處,未來網路假評也有可能沿用這個條款。

另外,加州州議會也將提出條款,要電商平台負起實體商家相同的法律責任;如果這條法律通過,亞馬遜的抓鬼能力必然可在一夜之間就做到滴水不漏。不過,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應該知道,如果自己沒有做好功課而盲目相信評比,就等於是在花錢滋養詐欺。

下次點滑鼠下單之前,請仔細思考,你所依據的評比,到底有幾分是真的?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網購假評供應鏈(上)|39%網評都是假!東南亞「血汗點擊工廠」 一則假評0.25美元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