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就成「辦公室公敵」?企業無彈性工時,77%上班爸爸難兼顧、9成媽媽怕上班

顧家就成「辦公室公敵」?企業無彈性工時,77%上班爸爸難兼顧、9成媽媽怕上班
許多父母受職場要求限制,無法充分陪伴家庭。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12-03
文・黃喬鈴(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專員) 圖・Shutterstock
27062
上班,一定要趕尖峰時段通勤嗎?

上班,一定要在辦公室坐滿8小時,甚至超時以示「努力上進」嗎?

上班,一定得固定時段,晚1分鐘就算遲到,早退請假就成為全民公敵?

上班,一定要自行排除家庭照顧需求,隨叫隨到配合加班才是好員工嗎?

上述問題的答案,你可能覺得「都不對」,但身處的職場現狀,又使你不得不說,「對」。職場與幼兒照顧服務的僵化,讓每個育兒父母痛苦又心累。(延伸閱讀|台灣是已開發國家,為何工時卻跟墨西哥一樣長?因為老闆沒做這4件事

高工時、缺乏彈性的職場現狀讓許多人無法兼顧事業與家庭。高工時、缺乏彈性的職場現狀,讓許多人無法兼顧事業與家庭。

工作與育兒銜接的各種關卡

雙薪家庭已是主流,多數育兒家庭中的家長早已身兼照顧者與工作者,但制度卻遲遲無法有效回應這群廣大家長的需求。

「6點到6點半一定要接到孩子,必須提早1個小時出門,下班都是用衝的!」

「我找工作、遇到的工作,工時普遍都太晚了,我最早7點半離開公司,老公工作時間從10點到7點。我們期待爸爸可以彈性提前8點上班,就可以順利在7點前接到小孩。」

「停課滿煩的,認真覺得滿煩的,一停課就造成非常大的困擾!我們得要輪流請假,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希望員工常請假。」

「去年家庭照顧假都請光,還用到事假、特休,三個寶貝接續停課,還好老公可以在家用連線方式視訊處理事情,總之11月大概只上班半個月。」

訪談過程中,媽媽們的苦惱一湧而出,現況很糟、很窘、到處都被卡死。未看見員工身兼照顧與工作的雙重角色,使得育兒爸媽上班趕打卡,下班狂飆車;公共托育服務不夠普及、與家長工時斷裂,選項不多的自由選擇,家長只能勉強送托。

職場爸爸也不輕鬆,上個月yes123求職網才發布「職場爸爸疲勞指數調查」;只有22.9%職場爸爸自認可以兼顧家庭和事業,亦即高達77.1%的爸爸認為無法兼顧。

育兒家長們,正深陷於工作與家庭的恐怖平衡。(延伸閱讀|家庭事業難兼顧 調查:8成6爸爸曾想離家喘息

勞動職場法令看得到吃不到,幸福企業只是少數

為了讓育兒家庭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台灣勞動職場法令沒有任何因應嗎?員工沒有彈性調整工作的可能嗎?

法令是有的。「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9條規定:「30人以上公司,員工為了照顧未滿3歲子女,可向老闆請求,每天減少1小時工作時間,或調整工作時間。」

第20條規定:「員工家庭成員預防接種、發生嚴重疾病或其他重大事故,須親自照顧,得請家庭照顧假,全年以7日為限」。

但根據2019年「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可以發現(下表),僅有3.2%員工提出減少工時申請,近2成不被同意。調整工時的狀況相對好,有43.3%的公司原本就有彈性上下班措施,但仍有超過五成沒有,未制定中僅有1.3%員工申請。家庭照顧假申請的比例較高,為9.5%,但不同意的比例也達21.7%。

然而,沒人申請,不代表沒有需求;就算申請,公司也有說不的權利。

 

勞動部為了鼓勵企業支持勞工平衡工作與生活、促進員工身心健康,辦理了三屆工作生活平衡獎,31家企業拿到工作彈性獎座;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設有工作時間與地點彈性的措施。企業真實地看見員工背後的家庭,讓員工依需求彈性調整上下班時間及工作地點。

例如,台灣電通實施彈性上下班措施,員工可選擇於早上九點半至12點間上班;波士頓科技讓有家庭照顧或健康因素需求的員工,每周最多在家工作兩天。長興開發科技則是透過公司配發的筆電、手機、VPN在家遠端工作,更提供員工12週全薪親子假,讓孕後女性員工可以充分休養,也支持男性員工陪伴孩子成長。

但由於法令留給公司彈性,以至於絕大多數員工可獲得的彈性措施「看得到、吃不到」;唯有幸運進入這些幸福企業裡工作,才能有餘裕的安排生活。(延伸閱讀|請假照顧小孩,為何瑞典父母不怕被老闆刁難?|肺炎蔓延時的托育制度

企業提供在家工作的彈性選擇,有助於員工兼顧家庭。企業提供在家工作的彈性選擇,有助於員工兼顧家庭。

職場僵化 二度就業媽媽能選的工作有限

我們也可從重返職場媽媽的求職困境中,看到職場的僵化,如何使一群想工作的女人找不到工作。

因育兒離職,準備二度就業的媽媽,在網路上東問西找,苦惱什麼工作可以兼顧公幼四點放學、私幼娃娃車六點就到家的接送與照應。一問之下才發現,這不只是單一媽媽的困擾,而是每個二度就業媽媽的心聲。

今年,親子天下也做了一份「媽媽幸福感」網路調查,發現85%的兼職工作媽媽、九成的全職媽媽害怕回到企業內上班,因為擔心無法兼顧幼兒照顧,她們期待的是「有彈性」的工作。

媽媽們在社團裡彼此鼓勵、分享經驗,盤點發現可以做的工作其實也不少,例如早餐店、便當店、廚工、保母、居服員、清潔員、便利商店、網拍、業務、直銷。這些工作的關鍵都是——時間短、彈性、不用加班、甚至是在家工作。

二度就業的婦女常選擇服務生、廚工等工作時間較彈性的職業。二度就業的婦女常選擇服務生、廚工等工作時間較彈性的職業。

如果這些職業剛好是媽媽的興趣與專長所在,當然很好;萬一不是呢?二度就業女性已經犧牲前半的職業生涯,等到孩子大了、重回職場時,卻又被限縮職業選擇。

工作職場的設計需要再進化,公共托育服務也需與職場相互銜接,肯認並支持每位正在或是想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員工。

丹麥人努力工作 但不追求長工時

丹麥人是歐洲最有效率的工作者之一,但這不代表丹麥人為工作而生;他們認為,維持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非常重要,雇主也同等尊重。

下午5點的辦公室,近乎所有的座位都已空著,多數人會在4點左右下班接孩子回家,準備料理晚餐。若在7月下旬拜訪丹麥的辦事處,可能發現門都上鎖了!因為每年的此時,丹麥人會請假享受短暫的夏季。

上述是丹麥外交部網站向世界介紹丹麥的說詞,令人稱羨的丹麥生活如何做到?據2017年OECD美好生活指標(Better Life Index),丹麥平均周工時37小時,超時工作不被鼓勵,僅有2.3%受雇員工每週工時達50小時以上(OECD國家平均為11%)。

與台灣大不同的是,丹麥沒有法定最低工時與基本工資,勞動條件主要由雇主協會與工會集體協議,有高達67%的丹麥人加入工會。而假期法(Ferieloven)直接保障所有員工5週年假,部分公司同意員工每周在家工作1到2天,但仍鼓勵員工至辦公室與同事們面對面交流。

然而,除了適切的工時、保障的休假、彈性的工時與工作地點調配,支持女性生育與就業、普及的公共托育服務,丹麥同等照顧到,且是一連串不中斷的支持服務。

包括女性分娩前後有18周帶薪產假和2周帶薪陪產假,接續32周的有薪育嬰假。6個月大的孩子就有進入正式托育服務的權利,也讓丹麥未滿3歲幼兒的正式托育比例高達67%,為OECD國家中最高。

當家庭預見生育後,有國家支持、有企業協助、有時間調適多了家庭成員後的日常安排,也難怪丹麥人對生活感到滿意。(延伸閱讀|彭婉如基金會專欄|台灣是公托悲情城市?瑞典觀點:女人有就業權,男人才能成為真正的父親

丹麥政府的勞工及育嬰政策能讓家庭無後顧之憂。丹麥政府的勞工及育嬰政策能讓家庭無後顧之憂。

根據2016年歐洲生活品質調查(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Survey),丹麥人認為兼顧工作與照顧困難與非常困難的比例,僅有23%,因工作而無法履行家庭照顧責任的比例也僅有24%。絕大多數人認為兼顧工作與照顧是容易的,完全與台灣相反。

丹麥人重視工作與家庭平衡,透過員工組織工會與企業有同等的地位協商、透過政府立法各種與生育、照顧相關的帶薪假,並建置保障可使用的公共托育服務,照顧每位幼兒、每位婦女、每位員工及其背後的家庭。展現的成果,便是長年維持1.7到1.9的高生育率、高女性勞動參與率,以及對工作與家庭平衡的高滿意。

能跟丹麥一樣,孩子好好上學,家長好好上班,是台灣廣大育兒家長的期盼。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