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空氣盒子」用中國貨藏資安漏洞?發起人:軟硬體百分百MIT 

校園「空氣盒子」用中國貨藏資安漏洞?發起人:軟硬體百分百MIT 
台灣是全世界微感測器密度最高的地方。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2021-02-02
文・陳伶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
13783
近期有篇以〈國家應介入資安管理—盡速拆除校園空氣盒子〉為題的媒體投書,內容提及,物聯網設備容易隱藏資安漏洞,並質疑校園安裝的空氣盒子為MIC(中國製)產品,加上環保署近期已大規模佈建微型感測器,因此建議應儘速拆除校園空氣盒子。

本人高度認同該文作者的資安意識,但對於文中許多揣測推論恐引起更多誤解深感不安,因此特撰此文說明。

本人為台灣微型空氣品質感測(俗稱「空氣盒子」)計畫的發起人之一;也是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民生公共物聯網項下執行校園空氣盒子佈建案的計畫主持人。過去四年間,我走遍全台灣各縣市至少兩輪,在全國各中小學進行空氣盒子的佈建與汰換;同時搭配民間自主佈建的感測器,及政府推動的智慧城鄉物聯網微型空品感測計畫。

短短幾年內,透過公私協力,台灣已成為全世界微感測器佈建密度最高的地方;此外,搭配政府的科技執法、民間的公民科學、學校的環境教育,在物聯網、智慧城市、環境治理等面向,台灣的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系統也成為國際著名、且爭相仿效的成功範例。(延伸閱讀|空氣盒子推手:空氣變髒了,難道沒有辦法嗎?

台灣已成為全世界微感測器佈建密度最高的地方。台灣已成為全世界微感測器密度最高的地方。圖片來源:截自https://bit.ly/2YytMkg

正因空氣盒子佈建規模廣泛,同時具指標性意義,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對於資安的要求一直採取最高標準並且嚴格執行;即便因此提高成本、造成計畫經費短缺,也未曾妥協。

不可否認的,在計畫發展初期,由於沒有其他品質堪用的替代品,空氣盒子使用的是中國品牌(其實是中美合資)的PM2.5感測器模組,但該模組功能單純,並無任何資安疑慮;而機器內的運算模組、通訊模組、軟體程式等項目,自始至終全部要求為百分之百MIT(台灣製造)。

2019年,我們不惜提高設備成本,要求廠商將組裝生產線拉回台灣,並通過國內物聯網系統的相關資安認證,同時做到每台機器擁有獨立金鑰的資訊加密等級;2020年更要求廠商必須通過ISO27001資訊安全認證,在確認已有品質相當的感測器替代品後,更一鼓作氣將PM2.5感測器模組更換為其他國家品牌。

除此之外,2019年起,空氣盒子已全面改採NB-IoT資料傳輸方式——就像在校園使用4G手機網路一般,徹底與校園網路達到實體隔離。若說空氣盒子對於校園網路仍有資安疑慮,真的是多慮了。(延伸閱讀|「研究理論也要能接地氣」技術宅成中研院研究員

隨著運算通訊模組、軟體程式改為MIT,且資料傳輸方式全面改採NB-IoT,空氣盒子的資安疑慮大幅降低。空氣盒子的資料傳輸方式全面改採NB-IoT。圖片來源:截自https://bit.ly/2McskBz

即便如此,我們也認知,在資安領域沒有所謂的「絕對安全」,因此對於資安的要求一向近乎苛求;也可自豪地說,空氣盒子在資安的投資與要求,絕對位於國內外物聯網相關產品的前段班,標準甚至比國內對物聯網產品的資安要求更嚴格。

該文還提及,目前國內環保署監測資訊已十分完備,校園空品感測並無實際需要,這其實是過時且不符事實的論述。

環保署與地方環保局體系的傳統監測系統,由於設備造價不菲,無法廣泛佈建;也因此只能選擇在策略位置監測空氣品質,無法深入民眾生活場域,提供即時、在地、有感的監測資料。

即使近年來環保署透過智慧城鄉物聯網計畫,大力推動微型空氣品質感測器;但其目的仍以污染監控為主,主要安裝在工業區與交通要道,無法深入大街小巷,提供最貼近民眾最的感測資料。

事實上,空氣盒子在政府、學界、業界共同的努力下,不論感測器校正、資料分析、資料應用等各方面,也有長足的發展與成果。

過去幾年間,空氣盒子已成功從民間自發性的空氣品質感測計畫,轉型成政府主導的微環境感測基礎建設;歷經前瞻基礎建設的挹注發展後,不但在硬體、軟體與資訊服務上皆已日益成熟穩定,並透過校園佈建,深入社區,提供民眾第一手的在地即時資訊,在最近幾次大型空污事件中,更成功扮演即時感測提供資訊的關鍵角色。(延伸閱讀|如果你住這56個鄉鎮,每三天就有一天要因PM2.5戴口罩

大型空污事件發生時,空氣盒子成為即時感測提供資訊的關鍵角色。空污發生時,空氣盒子成為即時感測的關鍵角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空氣盒子對於促進正確資訊溝通、保護民眾健康、降低風險危害,發揮積極且正面的功用;對於增進民眾的環境觀察、空品常識、健康防護等,皆已有顯著的成效,更屢次獲邀國際媒體採訪,成為台灣公私協力共創共好的成功案例。

因此,空氣盒子應該退出校園嗎?從資安上來看完全沒有必要,從環境監測來看更是如此!

空氣盒子不但不該退出校園,還更需獲得政府長期穩定的支持,持續提供台灣民眾切身相關的環境資訊;同時讓政府與科研單位能透過更細微尺度的觀察,更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更溫暖地照顧民眾、更友善地與環境共處。

空氣盒子是否應該退出校園?這問題就無需再問了吧!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參考資料

1. 【國家應介入資安管理】盡速拆除校園空氣盒子,2021/1/28蘋果新聞網
2. 民生公共物聯網
3. PM2.5 Open Data Portal
4. AirBox Status Report
5. LASS-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網路
6. PM2.5開放資料:社群協同分析平台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