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確診百例,為何民眾覺得「已經很好」?我的芬蘭經驗:「政府信任度」是重要防疫素質

每日確診百例,為何民眾覺得「已經很好」?我的芬蘭經驗:「政府信任度」是重要防疫素質
芬蘭民眾已經逐漸習慣「疫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會與疫情共存。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05-19
文・凃翠珊
42101
台灣這幾天疫情升溫,而《赫爾辛基日報》記者正好駐台,所以台灣的疫情變化也上了日報新聞網站。記者說,疫情以來台灣第一次關閉酒吧並將警戒升到三級,但她也在第一段裡就寫道,「感染數看似暴增,其實有一大部分,可能也得歸功於防疫追蹤系統的成功。」

的確,我們可以選擇只看到「數字暴增」,也可以選擇看到「沒有成功的疫調系統還查不出這些數字」;可以選擇恐慌,但也可以選擇看到: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能把病毒擋在門外一年多!

因為感染數與死亡數比多數歐洲國家少,芬蘭一向被視為歐洲抗疫的模範生之一;其實,芬蘭的疫情現狀仍差台灣一大截:

目前每日感染人數大約是在一百多到兩百多之間,疫調追蹤一直約有一半的來源不明;邊境管理很鬆,從未要求核酸檢驗陰性証明,「入境隔離」只是宣導並不強制;社區感染一開始就存在,本土與外來案例從來沒有詳細數字。

儘管芬蘭防疫漏洞很多,然而去年夏天,疫情仍在民眾遵守限制措施之下減緩,降到日感染數100人以下,甚至有一天還掛零。

芬蘭-新冠肺炎-Covid 19-防疫新生活去年夏天,芬蘭疫情在民眾遵守限制措施之下減緩。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然而,我們這一年來的限制措施,也已隨著疫情上下擺盪好幾回。目前一天一、兩百的感染數字,若在台灣,應該是第四級警戒的等級,卻已是芬蘭過去半年來最低的平均數字;當局也開始慢慢放寬限制,因為防疫不再是唯一,經濟復甦一樣要顧。

而芬蘭人也從疫情剛開始時的緊張不安、為政府防疫不力與反應慢半拍而跳腳;到後來自然而然習慣「疫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體認到只要世界疫情還在,芬蘭就不太可能自絕其外(加上邊境也沒有好好管制),與疫情共存成了生活必修課。(延伸閱讀|防疫新生活》過去一年,我們家這樣做!台灣旅美教授的12個居家建議

以下幾點是我的心得:

1. 減少外出,學習簡單生活。

買菜可以網購,餐廳咖啡館若關門就自己做菜,活動不若以往多彩多姿,卻更讓人體會平安健康就是福。看似生活受限,其實也讓人重新檢視,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

2. 正確使用口罩,每天更換。

口罩暫時不用的時候,不要掛在脖子上再戴回去,因為這樣會把已經沾在脖子上的病毒帶到自己臉上;另外,如果口罩來源充足,盡量適時更換,不要從早到晚使用同一個。芬蘭實驗室的數據証明,口罩戴了數個小時後,上面的各種微生物數量會明顯增加。

3. 遠距工作要變換姿勢,減少肌肉痠痛。

芬蘭-新冠肺炎-Covid 19-防疫新生活遠距工作時,時常伸展、變換姿勢能減少肌肉痠痛發生的機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去年春天,芬蘭因為疫情第一次啟動國家緊急狀態模式後,一夜之間,一半的人變成遠距工作;超過一年多的遠距工作,大家都發現效率並沒有減少,工作生活更有彈性。物理治療師說,要注意不斷變換姿勢,或坐或站、或常常更換工作的椅子和地點,都可以減少肌肉酸痛發生的機率。

4 不用囤積物資。

去年疫情剛起時,芬蘭人搶購衛生紙,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會賣光;也有人去藥局囤積藥品、消毒洗手液等。其中只有消毒洗手液曾有過「暫時性短缺」,但不久後又四處可見。短缺都是暫時的,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5. 適時放下疫情新聞。

芬蘭疫情白熱化初始,大家都緊張焦慮,天天盯著疫情數字上下而心情起伏;持續一段時間後,我們體會到這原來是長期抗戰,心也需要防疫。

所以,新聞不用每則都看,數字不用每天追;甚至可以適時給自己一段時間遠離新聞,休息一下(比方週末)。防疫之餘,生活還是要繼續過,如此一來會輕鬆很多。

6. 走進自然運動,有益身心健康。

芬蘭-新冠肺炎-Covid 19-防疫新生活在家中種植綠色植物,有助於放鬆心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自家附近沒有大自然可去,也可以買些綠色植物回家。疫情期間,園藝植物在芬蘭變成大熱門,因為大家無事可做,就開始學做「綠手指」,可見植物很有「心」的療癒力。

7. 接受改變,提高人生彈性。

限制措施雖然帶來各種不便,但是順應變化也會增加人生韌性。沒辦法面對面相聚或上興趣課程,就線上聚會或參加線上訓練課,各種線上課程在疫情中變得超熱門。這也許不是原本最喜歡的方式,但防疫之餘,甚至可能開展出新生活/職業面向。(延伸閱讀|邊上課邊追劇,容易恍神分心……遠距教育如何有效學習?

8. 正向思考,永遠感恩。

這一年多來,台灣第一線防疫人員能將疫情擋在國境之外,真的不是理所當然。而且一切都是比較級,與台灣相較實在鬆散的芬蘭防疫,在當地民眾心中卻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發現,「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也是重要的防疫素質;因為信任,就少了無謂的口水戰與究責紛爭,更可以好好防疫。多給在第一線守護大家的團隊鼓勵,並感謝此時此刻仍身心健康地活著,這會是防疫的重大力量,對個人與群體都是。

其實,我們在海外的國人,都對台灣的防疫力很有信心;因為哪怕是防疫鬆散、疫情嚴重數倍的國家,也還可以找出各自的方式面對艱難的時刻。

相信台灣的這波疫情很快就會降下來,即使疫情仍在,也請不要驚慌——只要每個人都做好疫情帶來的功課,就會越來越好。

與疫情共處一年多的最大體會,也許就是:即使疫情不消失,我們還是可以好好生活。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