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除夕,急診室來了三位武漢老太太⋯⋯台中榮總用哪四招守住中台灣?

去年除夕,急診室來了三位武漢老太太⋯⋯台中榮總用哪四招守住中台灣?
台中榮總在疫情之初,就緊急召開防疫會議,減少院內感染風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05-24
文・許惠恆(取自《AI快思 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
25739
隔天就是除夕了,台中榮總主任秘書姚鈺還是忙到過了下班時間才鬆口氣。剛在自家車庫停好車,手機鈴聲大作,姚主秘瞄一眼來電顯示,竟是「急診室」。

「該不會出事了?」他深吸一口氣後才按下接聽。

「主秘,我是急診室值班護理長,有三位來自武漢的老太太因為輕度咳嗽和發燒就診,想攔下她們暫時隔離篩檢,但對方執意要走,怎麼辦?」

姚鈺大吃一驚,急促回說:「千萬不能讓這些老太太離開!妳先攔人,我跟院長報告後就趕過去。」

從武漢發出的新冠肺炎警報,此刻轟轟然在姚主秘腦海裡巨響,身為中榮防疫應變指揮中心執行官,他立即報告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

還沒走進急診室,姚鈺就在外頭聽見帶著鄉音的驚恐哭喊:「只是生病來看個醫生,你們怎麼就不讓走呢?」

姚主秘快步入內,撞見台灣導遊正拍桌大吼:「你們醫護人員沒有權力限制我們離開,這樣子扣人造成後面行程延誤,醫院要賠嗎?」

眼看同事快招架不住,姚鈺先打電話報警,再一個箭步上前解圍,一邊安撫導遊和老太太,一邊詢問事件的來龍去脈。

原來,三位來自武漢的老太太趁春節假期到台灣旅遊,2020年1月22日抵台,才玩到第二天就有兩人開始發燒,另一人則不斷咳嗽。

台灣已於1月23日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全國醫療院所嚴加戒備。採檢結果證實,護理師的疑慮是正確的,三位老太太中有兩人為陽性,必須隔離診療,成為台灣第六位和第七位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隔離在負壓病房的兩位老太太,一開始因為鄉音與溝通不良等因素,加上手機沒網路,無法聯絡親友,時常在病房裡哭泣。

只是,兩位老太太體內病毒相當凶猛,二採陰後又復陽,整整治療80天才穩定下來。她們出院時一度哽咽,向醫護人員一再道謝:「台灣的醫護人員真好,照顧我就像家人一樣,真的謝謝你們。」

除夕前就召開新冠防疫會議

與中國僅隔一個海峽的台灣,比許多國家更快繃緊神經。

台中榮總身為中部最大醫學中心,許惠恒於2020年1月23日即召開第一次的「2020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會議」,並成立中榮防疫應變指揮中心。

「中榮可算是把台灣守住了。」許惠恆說,若非急診護理師警覺性高與防疫應變指揮中心的正確預判,把兩位老太太「扣留」在負壓病房;從武漢「原裝進口」的新冠病毒,恐怕早就跟著趴趴走的兩位老太太在台灣到處散播,形成防疫大破口。

「SARS帶給台灣的沉痛教訓,教會我們不可小覷新興傳染病可能造成的危害。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我們才有了足夠的警覺性與應變能力。」

智慧醫療-許惠恆-台中榮總-新冠肺炎-防疫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恆召開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會議。圖片來源:林澔一 攝影

許惠恆看得非常清楚:新冠病毒與SARS不相同,感染傳播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久,未來中榮可能再遇到更多位「武漢老太太」,且病人沒有任何症狀,那就不是一時「機警」能搞定的事。

中榮該如何備戰,才能將「紙上兵棋推演」進化為實際操練,地阻擋新冠病毒入侵呢?

超前部署,設立中榮防疫應變指揮中心

「超前部署」是國內防疫期間誕生的新詞彙,強調對疫情的預先規劃或安排。

中榮首先成立「防疫應變指揮中心」,院長、醫療副院長、主任秘書、醫務企管部、感染控制中心、行政部門和補給室等等關鍵決策人物統統納入防疫智囊團。社群LINE群組則方便橫向溝通,透過雲端日誌上傳執行進度,隨時都能即時掌握狀況

許惠恆每週一、四早上召開防疫會議,「只要疫情還沒熄滅,我們就不會鬆懈,相關會議持續召開。」

特別的是,中榮設有「防疫秘書處」,由醫務企管部主任蔡鴻文主責。「面對不確定的感染疾病,訊息的傳達非常重要,」他負責擔任「大聲公」,整理最新規定,向院內同仁、民眾統一溝通。

台中榮總-新冠肺炎-防疫-假新聞-蔡鴻文中榮醫務企管部主任蔡鴻文負責整合、傳遞最新防疫消息。圖片來源:葉信菉 攝影

中榮防疫四大關鍵

防疫應變指揮中心另規劃醫院防疫工作的四大方向:

1. 決戰境外、診療分流

一旦感染控制出現漏洞,即使僅是一絲隙縫,醫療人員總是最快遭殃。

許惠恒回憶,台灣逢SARS肆虐,和平醫院因院內感染而封院,七位醫護人員因此殉職,「這回,包括中國和歐美多個國家,早有許多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殉職,我們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為了保護站在醫院前線的醫療戰士,中央的疫情指揮中心曾迅速下達指令,要求醫療院所必須於急診檢傷及一般門診看診時,落實詢問民眾的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是否群聚)。

好在,民眾出入境資料已串聯健保資料,醫院只要一插健保卡,就能看到完整資料。

不過只試行了幾天,蔡鴻文就發現問題:「健保卡內的資料太多,我們必須從許多文字資料中去查詢,說真的,很『難』看。」

僅管疫情期間,中榮門診量減少了一成至一成半,但每天門診仍高達4,000多人次,若一個人一個人慢慢查,民眾恐怕要大塞車了。

許惠恒擔心工作人員為了避免民怨,隨便查一下就放人,於是建議後勤部的資訊室人員「加工」,讓站崗人員能快速判讀健保卡內的資料。

後來,健保署同意中榮工程師重新設計系統程式。

資訊室運用目視化管理手法,以顏色區分風險程度,曾出國旅遊,或是居家檢疫和居家隔離的對象,刷卡後,電腦就會亮紅燈。

難道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的人如果有病,不可以看病嗎?

並不是,但必須透過「通訊診療」方式看病。民眾可透過衛生局轉介至中榮,由工作人員依病情,協調適合的科別醫師預約時間上線看診。「我們透過雲端視訊軟體ZOOM來通訊診療,不會使用ZOOM沒關係,工作人員會一步一步指引你下載和使用。」

醫師雖然能「隔空看診」,但還沒辦法「隔空刷健保卡」和「隔空領藥」。2020年2月10日起,中榮特別在門診大樓前棟一樓大門口設置「慢箋領藥得來速」,民眾只要提前預約,在大門口就可以領藥,不必進入醫院,減少感染風險。這項得來速服務,平均每天處理218人次。(延伸閱讀|醫師、前立委林靜儀:機器人能避免院內感染嗎?先問問你願為「高科技」付多少健保費

2. 感染管制、演練稽核

「疫情來襲,醫院最不樂見的就是院內感染,」許惠恒說。SARS發生院內感染,造成醫護傷亡、震撼全台,從此醫療機構更重視院內感染控制。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如何落實院內的感控,是中榮防疫應變指揮中心最重視的問題。」特別是「武漢老太太事件」,讓中榮學到重要的一課:疑似病人不一定從門診端或住院端出現,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遇到。

於是,中榮考量所有就醫路徑,包括掛號櫃台、診間外、門診內、急診室、病房內,規劃出一套能安全輸送疑似病人或確診病人至負壓隔離病房的專屬動線。同時,動線也考慮病人能否行走、有無插管;若需要緊急手術,還需要演練一番。

「背後有堅強的防疫團隊,我們有足夠信心讓感控做到安全無虞。」中榮護理部護理長劉雅絃說。

他們實地模擬轉送、感控環節,還曾成功幫中國返台、需要居家隔離的病人完成緊急手術。

台中榮總-負壓病房-防疫-新冠肺炎-院內感染-醫護台中榮總模擬負壓病房作業。圖片來源:截自台中榮總影片

3. 階段應變、分艙分組

面對新興傳染疾病,人力和醫療資源的調度是大型醫療院所的煩惱。

許惠恒說,他擔憂大量的疑似個案和確診個案湧入醫院,因此請各科規劃可當檢疫病房的床位數與病房啟動順序,一但一區滿床,就開啟另一區病房。

醫護人員也要注意應有的隔離措施、減少跨部門或跨樓層輪調。如果遇到衛生主管機關徵召醫護人力,派遣順序也要事先安排好。

光是人力因應調度計劃,全院就研擬了41份。

「最壞的狀況我們都考量過了。」許惠恒舉例,假如疫情非常嚴重,原規劃的261張床位全部徵用,醫院必須減少46%一般病人收住院;若重症加護病房不夠收確診個案,原有病人依病情輕重安排轉院;若是科內醫師被中央徵用,人力不足,則縮編臨床業務。

台中榮總-新冠肺炎-醫護人員-院內感染-防疫人力調度妥善,讓醫院每一關鍵環節都能順暢運作。圖片來源:截自台中榮總影片

因應防疫,臨床工作上的人力及資源調度需要有嚴謹的管理辦法,行政與教學工作的管理規劃也不可馬虎。

許惠恆時時交代「防疫智囊團」,一定要給醫療人員最充足的物資和最安全的工作環境,前線的醫療戰士不必擔心沒有足夠的口罩及防護衣,他們才能好好打仗。

許惠恆也時不時出現在急診發燒篩檢站和檢疫病房探視員工,「身為醫院管理者,我必須向大家保證努力過後一定有『軍餉』可拿,也要提醒大家在忙碌之餘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延伸閱讀|張上淳專訪・17年為台灣打了三次疫戰 張上淳:疫情沒有真的結束,人類和病毒的戰爭沒完沒了

4. 人員管理、教育訓練

許惠恒院長很重視每一則國外發表的最新研究文章和疫情新聞報導,只要有參考性,就再用電子郵件轉寄給防疫智囊團的成員閱覽。

他曾轉寄一篇美國醫學會文章,裡頭寫道,美國老太太開車載發燒的老先生去醫院急診室,沒想到醫院就此把她和先生完全隔開,先生從確診到過世,她都沒再見到先生。

「我看到新聞裡面的老太太淚流滿面,內心十分衝擊。」許惠恒院長皺著眉頭說,疫情當前,醫院要隔離的是病毒,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沒有溫度的隔離,會造成病人更強烈的無助感與家屬更多的憂慮和牽掛。「身為醫者,我們不應該無視病人和家屬的感受,中榮必須減少這樣子的遺憾和悲劇。」

有的病人會使用手機視訊聯繫家人,還算可以「見面」;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病人,孤單單待在隔離病房更寂寞不安。護理人員就向許惠恆報告,有幾位疑似個案的阿公阿嬤輾轉難眠。

後來,高齡醫學中心搬出解方:於隔離病房及隔離空間架設平板電腦,供長輩和家人視訊聯絡,而且操作要夠簡單,頻寬連線也要夠快速,有效率的聯絡才能達到足夠安慰的作用。2020年二月中,所有隔離病房都架設了平板電腦。

「後來我們發現另一好用的功能,也就是做為隔離病房的遠距健康記錄工具。」許惠恒解釋,疑似或確診個案住在隔離病房,但護理人員仍要每天穿好防護衣,進到病房內替病人量體溫、了解健康狀態。有了平板電腦,護理人員透過視訊即可查看病人狀態,無需冒著風險多次出入病房,也能減少防護衣的資源浪費。

「許院長常常提醒我們,醫者要兼顧人性溫暖,」蔡鴻文回憶疫情之初,有幾位發高燒送來醫院的病患,採檢報告還未出來就往生了。按政府規定,醫院必須立即將往生者送去火化,且家屬不可以待在現場,「但院長認為不可以就這麼了事,要我們發揮巧思,把處理過程全部記錄,完成家屬見病人最後一面的願望。」

「新冠病毒和SARS,兩次疫情都激起台灣醫療體系極大的危機感,我們必須將危機視為一個課題,學會應對並自我提升。」許惠恒說,SARS讓醫療機構更加重視感染管制,新冠疫情則提醒醫療機構思考如何在有限資源內拉長戰線。(延伸閱讀|每日確診百例,為何民眾覺得「已經很好」?我的芬蘭經驗:「政府信任度」是重要防疫素質


許惠恆-AI-智慧醫療-新冠肺炎-醫護-院內感染

書名:《AI快思 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
作者:許惠恆
出版社:聯合報系
出版日期:2021.03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