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現場:魚腥味到錢味,海港小鎮如何蛻變成世界風電之都?

丹麥現場:魚腥味到錢味,海港小鎮如何蛻變成世界風電之都?
艾斯貝格港邊,有鑽油平台也有離岸風機安裝工作船。圖片來源:劉光瑩
2018-04-13
文・劉光瑩
24464
距離首都哥本哈根4小時車程的艾斯貝格(Esbjerg),100多年來從一座充滿魚腥味的北海邊小鎮,經過近20年努力,變成離岸能源大本營。艾斯貝格除了擁有石油與天然氣帶來的「黑金」,還有離岸風力發電的「綠金」,他們做對什麼?

通往艾斯貝格的路上,眼前所見幾乎都與離岸工作相關。有離岸鑽油平台、風電設備運輸、風機塔架組裝、倉庫,幫然還有相伴而來的餐飲、住宿、電工等等。

在這人口11萬6000人的丹麥第5大城,有1/3的工作機會在能源領域,其中超過一成在離岸風電。

但艾斯貝格其實是農漁業起家,從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和漁業的緊密連結。「艾斯貝格的意思是,人們把魚餌裝上鉤子的地方,」家鄉就在10公里的沃旭能源資深企業溝通顧問彥森(Jens Jensen)說。

如今,有250間能源相關公司在艾斯貝格註冊,提供了1萬3500個工作機會。丹麥62%的離岸相關工作機會在此。對於離岸風力來說,這更是重鎮中之重鎮,有7成5的離岸風機都是從這個港口送出海的 

艾斯貝格是怎麼轉變的?

剛上任、43歲的市長拉斯姆森(Jesper Frost Rasmussen)說,19世紀末,丹麥和德國戰爭失敗後,原本丹麥人控制的重要港口漢堡,只好拱手讓給德國。丹麥因而需要在北海邊再開闢一座港口,1868年建港以前,艾斯貝格原本只有兩塊農田、23名居民。

「城市和港口可說是一起成長,」拉斯姆森說。一開始是出口培根與奶油到英國,後來經濟活動一度轉向漁業,帶來百年繁榮,到了1970年代還有700多艘漁船。「那時候大家都說艾斯貝格聞起來到處都是魚味,」他說。

1970年代後,北海發現石油與天然氣,開始進入能源開採大爆發的時期。 

到了2000年左右,新的成長動能出現,丹麥開始投入離岸風力發電。沃旭能源的前身在距艾斯貝格約15公里處的海上,建造丹麥第一座真正在海中的離岸風場 Horns Rev I。

離岸風電所需的技術能力很多與離岸鑽油平台與漁業類似,因此從鑽油、捕魚到海上種電,有很多經驗可以移植,但還是需要一些轉換。

(劉光瑩攝)

54歲的漢森(Henning Hansen)是幫沃旭能源開人員運輸船的船長,他在1980年代末期曾當過十幾年漁夫,到2000年左右,一方面發現北海的魚資源愈來愈少,而離岸風電正好又缺人,他就應徵上了船長的職務,但也得先到其他城市接受半年訓練,了解離岸風電的技術細節,才能幫風電開發商工作。

拉斯姆森說,過去幾年國際原油價格不好,很多人失業,導致很多投資與人才紛紛轉進離岸風電產業。他也坦承,要做這樣的轉換並不容易。但他強調,只要政府與企業有共同目標,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會比只有政府努力來得有效。

以離岸能源發展為主的城鎮,雖然工業氣息濃厚,但生活機能卻出乎意料的好。

在拉斯姆森身後,就是預計明年要完工的遊艇碼頭。(劉光瑩攝)

2009年版的寂寞星球旅遊手冊在寫到艾斯貝格時,下了個不太正面的註腳:「沒有人會到艾斯貝格度假,這就跟其他工業港口一樣,遊客停留時間愈短愈好。」

但很快的,這點可能也要改變了。

走進艾斯貝格市中心的步行街,有文青咖啡館、時裝店、家具家飾店、百年餐館,甚至還有畫廊與跆拳道館,可以看出這儘管是座工業城,仍希望打造完整的生活機能。

從下榻飯店的雜誌也可看出艾斯貝格國際化的企圖心。一篇文章內容強調藝術史學生也在這裡找到夢想工作、另一篇文章訪問當地的國際學校,顯示想吸引國際人才的決心,目前已經有30多國人在艾斯貝格工作與居住。

除此之外,拉斯姆森還有個更大膽的計劃。預計明年完工的全新觀光遊艇碼頭,將有購物中心等適合一般民眾闔家蒞臨的設施。「因為艾斯貝格的港口幾乎都被離岸能源產業使用,一般民眾很難親近,我還是希望城市裡有可以親水的港區,」拉斯姆森說。

30年前原本以藍領工人為主的城市,慢慢轉變成需要國際人才、以離岸工作為主。「因為我們很希望吸引許多不同的人才,企業需要的高學歷人才,通常也希望住在有很好生活品質的地方,」他說。

艾斯伯格甚至重金邀請丹麥知名建築師英格斯(Bjarke Ingels)事務所,設計出三座造型特異,被戲稱為「仙人掌」的學生公寓。

(取自nybygget)

「現在的年輕人希望跟朋友一起分居這樣的新房子,我們就想辦法提供他們想要的,」拉斯姆森說。

而從油氣產業跳入離岸風電的人,又有什麼想法?

(劉光瑩攝)

45歲的蓋友(Morten Geil)擔任沃旭能源環安衛經理6年多,在這之前他曾當過消防隊員、屠夫,後來在天然瓦斯公司謀得一職。30多年前蓋友的父親就是因為要做離岸鑽油工作,才從別的城鎮搬到艾斯貝格。

「一開始聞起來都是魚腥味,現在可說是遍地銅臭味,」蓋友半開玩笑說。 

蓋友的三個小孩都以父親的工作為榮。「因為我不只是把這看成是單純一份工作,而是想到我可以為下一代留下更清潔的環境,就覺得驕傲,」他說,最小的孩子燒開水時,都會對他說「爸爸,這是你在海上發的電。」

孩子的話語,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鋼鐵老大哥拚了!中鋼:台灣風電能超越丹麥
離岸風電九千億商機台灣隊準備好了!
台灣企業拚進歐洲風機供應鏈 被拒絕三次還是不能放棄!
台灣去哪找上萬名綠能技師?靠他培訓

延伸閱讀

德國沒落小鎮北堤 1500人靠離岸風電翻身荷蘭奇蹟:循環經濟不是夢台17線的新風景:被太陽點亮的農舍屋頂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