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哪個地方最適合改造成智慧城市?

台灣哪個地方最適合改造成智慧城市?
林一平繪製的蘇格蘭都市計畫師傑地斯(Patrick Geddes)。圖片來源:林一平提供
2021-07-30
文・林一平
14614
2015年我擔任科技部政務次長,帶隊考察歐洲智慧城市的規劃;觀察到歐洲的思維會加入藝術、文化元素,在設計中巧妙融入著名藝術家的理念,使智慧城市更具美感,也帶有深厚的文化意涵與底蘊。

相對之下,台灣的智慧城市規劃則以實用為主,技術先進、精良,強調功能性,但設計更貼近科技,比較沒有生活的溫度。

我的心得是:要襯托社區的智慧,場域本身最好有文化底蘊。

智慧場域,要有文化底蘊

舉例來說,我最近建置智慧農業的場域,就重視農業科技與文化的結合。這個在台北板橋中華電信學院建立的示範智慧農場,因為場域內擺設羅丹(Auguste Rodin)著名作品「沉思者」(Le Penseur)雕像造景,便命名為「羅丹智慧農場」。

「沉思者」最早是羅丹安置在群雕「地獄之門」橫楣上的一座銅雕,描述偉大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在地獄門前構思詩句。

但丁最後完成了巨著《地獄》,而我設計及實作AgriTalk物聯網設備時,卻如同走入地獄,煎熬了好幾趟;最後完成系統時,完全體會到但丁寫在《地獄》的境界:

我們一起攀登,直到我透過一個圓洞,看見一些美麗的東西顯現在蒼穹。我們於是走出這裡,重見滿天繁星。

林一平-智慧城市-智慧社區-中興新村AgriTalk整合了農場管理與監控等營運平台。圖片來源:截自AgriTalk官網

而在台南,我們建置智慧農場的地點,則是1925年簡吉組織農民組合、捲起台灣最壯闊農民運動的起點。

簡吉,這位拉小提琴的鄉村教師,組織了台灣日治時期最完整的農民運動團體,唱出一首左翼運動的史詩。建置「簡吉農場」時,想起簡吉精神,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

完成大規模智慧城市的造鎮計畫,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比如韓國松島,花了400億美元重金,結果變成了一個世界知名的「不太成功」案例。松島橫空出世,卻無人文底蘊支撐,落得人氣不旺。

除此之外,美國、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及印度等國都有類似智慧城市的改造嘗試,也沒闖出結果,都是人文配合不足的下場。

台灣哪裡最適合改造成智慧城市?

在我心目中,台灣哪個鄉鎮最有機會改造成智慧城市?答案是南投的中興新村。

2015年,科技部利用廣達電腦的物聯網技術,將中興新村規劃為「下一代新村」(Next New Village);當時我被告知,中興新村生活區的建築被南投縣匡列,受到文化保護,不得破壞外觀。

我心中苦惱,「不准改建,如何完成智慧建築?」

仔細了解中興新村整體社區建築結構後,我慶幸南投縣做了正確的決定:這裡可能是全世界少數原汁原味保留「花園城市」設計的鄉村。

林一平-智慧城市-智慧社區-中興新村中興新村是世界少數保留「花園城市」設計的鄉村。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花園城市運動,是1898年由英國埃比尼澤爵士(Sir Ebenezer Howard)發起的一種城市規劃方法;1925年,由傑地斯(Patrick Geddes,本文首圖)於以色列特拉維夫推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

他沿著特拉維夫主幹道的框架結構,設計了寬闊的林蔭大道,實踐歐洲花園城市的思想,成為當代很多都市計畫構思的依據。

特拉維夫這條主幹道,名為羅斯柴爾德大道(Rothschild Boulevard),是今日以色列的創業聚落。可惜的是,由於都市現代化,特拉維夫的花園洋房被改建成商辦科技大樓,花園城市的結構已完全被破壞。

一位英國文化人因此感嘆,「『花園城市』已成歷史!」我拍胸豪氣地說,「花園城市仍在台灣!」,並帶她參觀中興新村。她看完後激動抱我擁吻,直說英國文化被台灣保存了!

我們邀請正瀚科技入駐「下一代新村」,導入智慧農業科技,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並規劃由廣達科技建立青創基地。物聯網運用範圍包括食(農業市集)、衣(穿戴智慧)、行(車聯網)、育(VR/AR娛樂體驗)、樂(藝術駐村)、醫(健康照護)等,讓中興新村成為前瞻科技的試驗場域,再現昔日風華。

我特別整修一棟智慧示範住宅「36智慧驛站」,提供文化景觀、歷史脈絡展示,及未來生活之智慧願景與科技宣示。

林一平-智慧城市-智慧社區-中興新村林一平整修的「36智慧驛站」,前身是省府時期的招待所。圖片來源:林一平提供

完工的「36智慧驛站」位於光明一路36號,過去為省府時期的招待所,具有獨立前後院,環境幽靜,整建做為未來科技生活之展示試範屋,保留既有景觀及建築物外觀,引入智慧及節能設施(太陽能、自動環控系統、照度偵測、燈控、微型氣象站、魔鏡等)及智慧照護功能,導入廣達遠距醫療設備。

2016年,政黨輪替但科技延續,「36智慧驛站」仍持續了兩年的維護。雖然整體發展停止,當年播下的種子,仍有兩顆茁壯:2019年我再訪正瀚科技,已發展出世界一流的農業科技;而廣達的遠距醫療設備則演進為新冠病毒防疫包,在台北榮總等各大醫院使用。(延伸閱讀|林百里:廣達要從「黑手」,變成協助醫師的手|未來招待所——智慧醫療

林一平-智慧城市-智慧社區-中興新村廣達的新冠病毒防疫包。圖片來源:林一平提供

的確,很多應用服務往往非一夕成名,是多年經營後才開花結果。

實踐「花園城市」構想的傑地斯說:「一個花園需要多年的時間才能成長—思想也需要時間來成長。雖然一個播種者知道他的玉米什麼時候會成熟,但思想的播種,到目前為止,還是一件不太確定的事情。」(A garden takes years and years to grow - ideas also take time to grow, and while a sower knows when his corn will ripen, the sowing of ideas is, as yet, a far less certain affair.)

播種智慧城市,重點在於思想的播種;什麼時候會成熟,是一件不太確定的事情。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嗎?(延伸閱讀|智慧城市最強懶人包:一次搞懂全台22個城市的科技革命|智慧城市懶人包#100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