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運輸減半,汽車讓位!瑞士自行車爭路權,汽車市區限速30公里|疫情城市預言2

大眾運輸減半,汽車讓位!瑞士自行車爭路權,汽車市區限速30公里|疫情城市預言2
疫情期間,瑞士自行車族增加,騎士的路權也受到各界重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08-17
文・蔡黛華、方常均
16926
疫情下,瑞士漸漸竄起一股自行車風潮。

瑞士大眾運輸系統普及,疫情之下,企業與個人逐漸習慣居家工作,大眾運輸量僅剩疫情前的二分之一。

但整天在家工作的人,仍想利用休息時間出門透透氣,呼吸新鮮空氣,也活動筋骨;對愛運動的瑞士人來說,「自行車」完美扮演了這個休閒角色。自行車族人數增加,傳統自行車或與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銷售量都一再創新高。

這個潮流,暴露了城市現有單車道不足的窘境。瑞士部分地方政府面對迫切的改變,著手縮減車道、移除路邊停車位,以拓寬單車道並規劃增設自行車停車格。

自行車臨界量:城市的自行車社會運動

疫情之下,自行車相關的社會運動——「自行車車臨界量」(Critical Mass)也引發更多關注。

該運動源於1992年的美國舊金山,至今全球已有300多個城市共襄盛舉,旨在集合自行車騎士的力量,使路上的自行車數目達到一定臨界值後,集體出發,迫使汽車駕駛禮讓單車。

單車-路權-城市交通「自行車車臨界量」(Critical Mass)在全球城市展開,騎士紛紛上路爭取路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場對汽車文化表達不滿的社會運動,固定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五晚上六點在各城市發動,在瑞士的規模也愈來愈大,最後終於在2021年六月底,達成癱瘓蘇黎世市區交通的目的。

這場抗議完全由群眾自主參與,大家「約好同一個時間一起騎自行車出門」,不受任何集會組織的規範。只是,當市區突然有1,000多台自行車同時上路,不只開車族憤怒,也讓主管單位相當頭痛。

蘇黎世的「單車臨界量」活動規模如此之大,報紙、電視台皆有報導。或許是近期公投《二氧化碳法》不如預期,有環境意識的團體也開始積極上街頭,督促政治人物重視自行車路權。

最大城蘇黎世,將成友善自行車城市

面對「友善自行車」的市民呼籲,蘇黎世市政府歷經15小時激辯後,做出重大決議:議會以77票對30票,決議增加100多公里的自行車道,將蘇黎世打造成友善行人與單車的城市。

該決議包含四個面向:

  1. 汽車在市區內只能以時速30公里行駛。
  2. 取消所有的免費汽車停車格。
  3. 在市中心的老城區,直接取消所有汽車停車位,並且不再建置地下停車場以彌補地面上的停車位。
  4. 小型的鄰里社區改造成無車區,只容許特定的貨車與外車進入。

具有環保野心的綠黨議員更進一步要求:市區至少要有50公里無汽車道路,以滿足市民的迫切需要。

同為蘇黎世州的另一大城——溫特圖爾,是瑞士最早開始重視單車騎士路權、也是全瑞士最適合騎乘自行車的城市。市內具有標示完整、清楚的自行車道,總長度超過175公里;從市區任何一個地方騎自行車出發,都能輕鬆在15分鐘內抵達市中心。

除了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停車的便利度也影響騎乘人數。

隨著單車流量愈來愈大,市區的自行車停車格勢必增加;瑞士國鐵決定在火車站內新增三倍的自行車停車容量,預計2021年底完工。這對於通勤族將更便利,也對市民騎自行車轉搭大眾交通系統,有實際助益。(延伸閱讀|哪個城市最有「智慧」?台北全球第七,空汙與塞車最惹民怨

全國大眾交通工具都能運送自行車

近期一份歐洲單車聯盟(European Cyclist Federation)的報告指出,瑞士國鐵對於自行車旅行運送的排名為全歐第二,僅次於德國柏林地區的火車系統。

為讓旅客更方便攜帶自行車出門旅行,瑞士國鐵、私人鐵路公司及郵政公車,也增加了運送自行車的能量。這項服務有多搶手?答案是,雖然自行車也需要一張「車票」,但沒預約不見得搶得到,瑞士紙媒還得呼籲旅客出門前要先做好規畫及備案。

瑞士國鐵的城際列車(Intercity,指連接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火車),可接受旅客出發前先上網預約自行車運輸;否則,遇到夏季旅客出遊尖峰期或好天氣,自行車停放位根本一位難求,出門前還得先上網查詢即時車廂乘載情況,避開人潮及自行車超載時段。

瑞士-自行車-大眾運輸-疫情-交通火車上的單車置放處。圖片來源:方常均攝

而郵政公車的單車乘載量有限,上網預約系統也無法即時呈現乘載狀況;位置有限時,也以輪椅與兒童推車優先。自行車騎士很可能到了現場卻無法放上自行車,只能搭乘下一台公車,或改變搭乘計畫。

遇到自行車出行量大的夏天,公車車體後端還會有單車支架,可載五、六台單車;若預先知道乘載量,甚至會加裝一台拖車加運,可運送16至20台自行車,作為變通之道。

瑞士-自行車-大眾運輸-疫情-交通郵政公車的腳踏車支架。圖片來源:蔡黛華攝

政策輔助,山國成自行車大國

瑞士人喜愛運動與戶外活動,加上環保風潮興起,將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已成當代潮流;以環保支持未來,改變移動方式減少碳排放,也已成為多數國民的共識。

瑞士地方政府呼應氣候變遷的社會需求,以政策支持民眾主動形成環保生活模式,輔以實際建設來支持減碳生活,即是瑞士的永續方程式。(延伸閱讀|氣候變遷是門好生意!全球最創新國家瑞士 如何養出改造水泥業的綠色新創?


​​疫後城市,還有哪些改變?

​​#1 商圈回不去了!一周進辦公室三天,實體零售與餐廳黃金時代落幕
​​#2 大眾運輸減半,汽車讓位!瑞士自行車爭路權,汽車市區限速30公里
#3 沒遊客,奈良小鹿過更好!你願在家工作一個月,讓動物安靜繁衍嗎?
#4 通風、隔間、抗菌、快速、零接觸 防疫住宅的五個設計趨勢
#5 經濟如何復甦?1000個城市的共同解答:更綠、更公平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