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政策,如何由下而上啟動正向循環?以「竹科交控走廊改善計畫」為例

智慧交通政策,如何由下而上啟動正向循環?以「竹科交控走廊改善計畫」為例
在城市通勤常遇上塞車問題,可利用智慧運輸系統緩解交通壓力。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11-15
文・王穆衡(交通部科技顧問室主任)
30853
隨著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分流上班成為過去,學校開學,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與嬉笑打鬧的學生再度出現於人行道;捷運、公車一靠站,乘客如潮水般湧出又湧入車廂;馬路上汽機車車潮交織,交警們奮力吹著哨音指揮疏導壅塞的車流,習以為常的車水馬龍又重現在都會中。

不論通勤上班、出門旅遊甚或逛街吃飯,都必須在不同地點之間移動,使交通運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科技時代,交通活動愈來愈多元,如何整合雲端運算、AI人工智慧、大數據、5G網路等最新科技,讓出門和回家有更多選擇?讓每一次移動更安全、更舒適、更便利、更從容?

我們雖是小小島國,卻有世界聞名的資通訊技術,為智慧運輸發展奠定了穩健的基礎。在這個交通不平權、國際疾呼節能減碳的時刻,智慧運輸儼然成為紓解交通壓力的解方之一,也是推動我國相關產業更上層樓的契機。

中央地方、政府產業合作的智慧交通

怎麼做到呢?關鍵就在中央與地方、政府與產業攜手合作。

過去政府施政,總是上上下下殫精竭慮,想為民間指點一條明路;但這種「由上而下」的做法,在市場變化難以預料的情況下,成效顯然有限。於是,我們轉而「由下而上」,鼓勵國內廠商與地方政府提出需求。

推動智慧交通六年來,交通部科顧室每年都會舉辦「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共識營,來獲取各地方政府與執行廠商的在地經驗與回饋,共同發想更好的解決方案,讓政策形成正向循環。

比如說,每到尖峰時刻就打結的竹科通勤圈,是數十年難解的交通難題。長期觀測旅行時間及流量資訊發現,瓶頸路口的交通尖峰時間會提早或延後,傳統固定時間的號誌時制無法因應,導致交通壅塞回堵。

因此,我們導入AI運算,讓系統可運用各種資訊,包括歷史車流量、冬夏季、平假日、是否下雨等因素,建立動態號誌控制系統,並可聰明決定號誌「提前啟動」或「延後截止」。

但改變號誌時制不是兒戲,任何不當決策都可能造成民眾權益受損。為此,以模擬軟體驗證想法後,我們邀請縣市政府與地方民代共同研商具體落實機制。透過這樣嚴謹的過程,「新竹交控走廊改善計畫」實施後,可節省20至30分鐘通勤時間,對科學園區間接提供巨大經濟效益。

新竹-科學園區-塞車-智慧交通-智慧號誌透過智慧號誌系統,新竹科學園區週邊交通大幅改善。圖片來源:新竹縣政府

這個計畫,使科學園區廠商也自發提出合作構想,讓交通從單方面的想法,轉變為互相協調,是相當正向的轉變。

交通部為推動智慧運輸發展,已投入許多資源與地方政府合作,充分了解地方需求與產業供給能量,並提供先進技術研發和落地測試場域,以帶動產業發展和投資;推動至今,對我國智慧交通領域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伸閱讀|智慧運輸走廊為易塞路段解套 屏東水底寮到楓港省下20分

前瞻技術的願景與挑戰

場境從都市轉換到偏鄉。

交通是生活的命脈,偏鄉地區運輸服務稀缺,青壯人力在大城市謀生的同時,M型化兩端的年長者與幼齡者只能坐困家中、不良於「行」。

在山巔海濱的偏鄉,每天僅有寥寥無幾的公車班次,人們只能抓緊時間;唯恐錯過了這一班公車,就是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的等待,不然就只能央求家人鄰居順道載一程。

如何透過前瞻技術,把這條運輸的生命線串接起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連結人與科技,完成多領域整合?

在達成偏鄉與都市交通平權,可借鏡國際積極推動的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行動即服務),以「共生共享」概念充分串連在地網絡;未來,不論公路、鐵道、海港或機場,都將整合成一體,運用外在資源借力使力,讓偏鄉交通能自給自足、永續經營,滿足民眾出行的新體驗,布建完成智慧運輸的最後一哩路。(延伸閱讀|公車上下刷|九成乘客下車「嗶」一下 北市每月多上億筆數據改善路網

除了持續用科技解決問題,還需要國產化,利用題目淬鍊國內廠商的的實力;產業跟上來,才能複製和擴散。未來關鍵就是「車與路的協同」,要有系統、步驟去推動,並建立產業標準化,才能創造經濟規模,帶動產業正向循環。

此外,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年提出的資料,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面對人口結構急速轉變,交通環境勢必要採取更多作為來積極因應。我們不斷協助廠商投入新技術研發與試驗,目前已有幾組國產自駕車團隊,不斷累積經驗,期能加速自駕巴士投入開放道路混合車流營運。

未來,科顧室全體同仁也將以柔軟的身段,耐心傾聽地方與產業需求,透過跨域協作,全力支持地方政府與產業,以期加速達成智慧運輸新願景。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