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林洲民:台北大都會願景裡,它是最後一塊重要拼圖|明日的中正紀念堂5

建築師林洲民:台北大都會願景裡,它是最後一塊重要拼圖|明日的中正紀念堂5
前台北市都發局長、建築師林洲民。圖片來源: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2022-01-14
整理・許鈺屏
20076
(編按)中正紀念堂乘載了什麼樣的城市記憶?未來,這塊25公頃的園區會有哪些可能?「未來城市」從城市空間發展、社會記憶切入,記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見證與續寫」講座精華。

明日的中正紀念堂

2021年九月,促轉會針對中正紀念堂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改造方案,要使中正紀念堂園區走向更自由、符合多元群眾使用的公共空間,引發眾聲議論。

同年十月底,促轉會舉辦了「見證與續寫」系列講座,再次推進社會對威權集體記憶、城市空間轉型的關注。其中,「轉型,下一步!從中正紀念堂看首都公共空間的未來」講座,邀請城市地景、建築空間專業講者同場對話。

「面向過去,我們該如何想像明日?」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拉出主軸,直指轉型正義的重點,是要我們思考該帶什麼樣的歷史走向未來。以此發想,如果中正紀念堂需要改變,它在未來城市空間中,又會扮演哪種角色?

今天的中正紀念堂,我們已擁有與它共存的生活記憶;明天的中正紀念堂,仍待討論想像。

以下為建築師林洲民引言精華:

在高雄的衛武營,我們已經看到相當了不起的集體成就,那就是公共地景和藝術紋理。那中正紀念堂呢?

從都市計畫看中正紀念堂

各位看看台北市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每個顏色都代表一種用途,例如,黃色代表住宅區,紫色代表機關學校用地。從此看來,其實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很完整地規定了土地區分使用。

中正紀念堂-台北市-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城市規劃-轉型正義台北市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將中正紀念堂列為公園用地。圖片來源:截自促轉會講座影片

接下來,我們來看中正紀念堂。各位知道嗎?25公頃的中正紀念堂比大安森林公園還大;在都市計畫裡,他也被列為綠地、定義為「公園用地」。可是,1981年,台北市政府將這裡劃定成中正紀念堂用地。

很奇妙的是,每塊用地都必須有都市計畫書;但1980年代起,應該是公園用地的中正紀念堂,卻沒有都市計畫的說明書。為了這件事,我這兩天跟台北市都發局都市規劃科的前同事討論,他說,依法其實是公園用地,那我們就能用公園用地的容積、建築面積占基地面積的比率。去推動它。

以此推算,25公頃面積若符合60%容積率規範,我們還有許多建築物各層樓地板或其一部分,在該區劃中心線以內的水平投影面積。但不包括第三款不計入建築面積之部分。可以使用;12%的建蔽率也還能有新建築的使用空間。

從法規來看,它能有其他建築規劃

2007年,兩廳院面臨歲修。做了簡單的財務試算後,他們認為,歲修兩年所損失的票房,拿來蓋一個臨時劇場還綽綽有餘。我們事務所便因應兩廳院要求,協助設計了一個臨時劇場,後來卻因種種原因而未實行。

最近,我看了這份2007年的記錄,看了非常愉快。我們根據都市計畫,可以規劃一個合宜的用途,它是藝文、地景與藝術。了解中正紀念堂基地的人知道,這裡有音樂廳、戲劇院、大森林、小森林,當時也希望在大森林有座臨時劇場;所以,我們規劃出一個1,500人的劇場與實驗劇場。

除了劇場,還可不可以有其他公共建築用途?當時的甲方和我的事務所,很密集地花了一段時間討論思考。從這次的運作與法定文件中,我們知道,這處基地確實可以符合今日活動標題上的「公共地景與藝術紋理」。

當時,做這些圖說是為了要發包、興建,並與當時的都發局初步溝通,確認必須經過都市設計的審議程序。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審議、都市設計審議作業,行至今年有其體制,也做得很好。

從此案例看來,未來若想對中正紀念堂有更廣泛、不同類型建築可能性的討論,我想藉今天的機會告訴大家,當然可以做。未來,若有新的建築,在法規允許、經費充裕時,當然可以推動,進入每個工程的時間與程序。(延伸閱讀|不論蔣介石評價如何,這塊地都該有更好的用途|中正紀念堂地景奇想

我的台北願景想像

過一段時間,我會畫一個我心中的台北願景。

通常,我畫台北願景時,我找的是公共、藝術空間;有些公共空間有建築物,我就思考如何打開它。例如,2020年的專訪,我畫了一張台北市的簡圖——這是台北市政府、對上總統府、有228公園、大安森林公園;舊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將變成音樂廳、圖書館;沿著忠孝東路一路過來,看到的是火車站、空總⋯⋯

你看到基地有建築物,但都市空間談的,其實超越建築。

林洲民-台北願景-中正紀念堂-公共地景-城市規劃-促轉會林洲民畫出台北市簡圖,思考都市願景。圖片來源:截自促轉會講座影片

我心中有一個願景,未來的台北機場可以貫穿都市空間。可惜,現在松菸文創區有紋理走得動,到了大巨蛋的過大量體就走不動,這項理想暫時打了折扣。但你看,走到國父紀念館,它又可以打開了。

上面這張圖的重點是,如果把台北機場、松菸文創、大巨蛋、國父紀念館全部納進來,信義計畫區將變成今天的2.5倍,那叫做「大都會」。

我們再拉大看台北市。把中正紀念堂放進來,就是文化部推動至少超過20年的首都博物館園區。

從台灣博物館土銀分館、南海學園的台博分館、附近的歷史博物館也在推動;沿著這個軸線,還可以看到西區門戶、當代藝術館、華山文創園區、建國啤酒廠,一路到剛剛講的台北機場、松菸、國父紀念館;沿著中山北路,又看到台北市立美術館即將增建。

有一天,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完成時,那就是松山機場要遷到桃園的時候了。等到那天來臨時,來看看這張圖,台北會變成一個整合了公園與藝術的大都會。

林洲民-首都博物館園區-台北市-文化部-城市規劃-促轉會-中正紀念堂文化部推動20年以上的首都博物館園區,其實已逐漸成形。圖片來源:截自促轉會講座影片

整體來說,很多人一想到中正紀念堂就認為不能動;到了2021年,雖然銅像和紀念堂主體無法立刻下定論,但我們也不該停留在崇拜、懷念威權的時代。

畢竟現在,我們是一個(正反意見)51比49的社會,這樣一個共存的社會,當然需要更多討論。

在我們討論銅像、建築主體的過程中,我認為,應該從如何讓公園用地有更多更好的用途、如何讓台北的藝術地圖「拼上最後一塊拼圖」來思考。

從1980年至今的40多年裡,已經很多人討論過,中正紀念堂這處公共財,能否變成涵蓋人文、行政的公園及藝術園區。在這張圖裡,我終於放入中正紀念堂,因為我認為它就是屬於台北整體文化、藝術、行政與公共空間討論的重要基地之一。(延伸閱讀|台北郵局、行政院⋯⋯台北哪些建築保有傳奇大師萊特的風格?|林一平專欄

轉型正義是什麼?

轉型正義是什麼?「正義」會隨著改朝換代而落差嗎?

「為促進轉型正義及落實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特制定本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一條就確立定義——不論緊急狀態、以國家安全為由,國家都不應跨過與人民之間的紅線、侵犯人民基本權利。

「確立憲政價值聽起來很古板,但它就是維繫我們共同體的準繩,」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指出關鍵,當國家踰矩,例如推翻人民主權或權力分立的原則,轉型正義會沿著這條界線思考檢討。

因此,轉型正義並非浮動標準,更不是無限的相對主義,才能以此基準面對國家留下的歷史傷害;也唯有如此,正義才不至於落入「誰當政就是誰的正義」的無限輪迴裡。

看更多「明日的中正紀念堂」系列:

#1 立委吳思瑤:轉型正義不只是政治、社會的,更是文化的
#2 許麗玉:在人民占領、休閒時,廣場精神早已重新定義
#3 呂欽文:負面事物的存在,也可構成正面教材
#4 侯志仁:轉型的下一步,先解開文資認定的結
#5 建築師林洲民:台北大都會願景裡,它是最後一塊重要拼圖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