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瑞、義都有「無車城」,歐洲人在想什麼?

德、法、瑞、義都有「無車城」,歐洲人在想什麼?
瑞士策馬特深受國際遊客喜愛,也是著名的無車城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2-03-08
文・蔡黛華、方常均
27463
在今日西歐主流社會,「無車」指的不是交通不便,而是最新潮的環保意識。

因為在環保風潮中,人們享受慢活、講究回歸自然;而無車就是保護健康與地球的選擇之一——這也為城市發展帶來新可能。

歐洲最知名無車城——水都威尼斯

一開始,「無車城」並非環保產物,而是人類依自然條件所做出的相應選擇,例如歐洲最知名的無車城——義大利威尼斯。

在義大利,偉士牌機車是輕快自由的交通符號,但它在這座古城卻寸步難行。因為,水都威尼斯有著獨特自然條件,城市水道相間、與人文建設交織,古船和古橋相映成令人醉心的風情。

即使現代科技已能填海造地,也不會有人為追求便利通達,而破壞這座無車城的百年風華。

法國聖馬歇爾山(Le Mont-Saint-Michel)與威尼斯一樣是無車城;這裡受潮汐影響,退潮才能抵達該地。而聖馬歇爾山自古就是天主教朝聖地,至今仍具極高的觀光價值。

不論威尼斯或聖馬歇爾山,這些無車城都因地理環境而能維持特色,也開創出未來。

瑞士也有九座無車城

Zermatt-瑞士-無車城-策馬特-馬特洪峰-低碳交通-SDGs瑞士最知名的無車城——馬特洪峰山腳下的策馬特。圖片來源:方常均攝

瑞士也有九座無車城,國際遊客最熟悉知的即是馬特洪峰山腳下的策馬特(Zermatt)。

約200年前,策馬特迎來首批國際觀光客——他們是工業革命後,飽嘗都市化污染惡果的英國人。這群人特來享受清淨空氣和遼闊無際的自然視野,也尋找挑戰身心的登山活動。

至今,策馬特仍只有馬車、自行車與電動汽車等少量交通工具。

其他八座無車城也各自發展觀光特色,例如,琉森湖畔的瑞吉山(Rigi)可眺望琉森湖的美景、體驗遊湖,是亞洲遊客時常造訪的景點。而棕林(Braunwald)主打闔家歡樂的親子行程,四季都可登山與體驗飛行傘,冬季還能滑雪;且因為無車,父母較不必擔心孩子的交通安全,祖父母也可牽著孩子的手慢慢走——這也體現了瑞士讓人安心且放鬆的旅遊特色。

Braunwald-瑞士-棕林-馬車-無車城-親子-旅遊-觀光-低碳交通棕林有許多闔家共享的親子行程,如搭乘馬車同樂。圖片來源:方常均攝

回溯到大航海時代,富裕冒險家登上阿爾卑斯山山巔的畫像與故事,吸引西歐富豪前仆後繼而來。當時,瑞士人便看見土地的附加價值——他們能從大自然的美好獲益,也提升崇尚環保、保存文化的意識。漸漸地,各地都傳承「愈在地、愈國際」的文化基因,也種下後來無車城的種子。

回顧瑞士無車城的歷史,大多如策馬特,都曾是受限於地形與經濟發展的窮鄉僻壤。但現在,這些無車小城對瑞士有多重意義,它們搖身一變,成為養生的山間美地,並且提升環保意識、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經濟,甚至鞏固了國家意識。(延伸閱讀|訂單滿到2022!電動單車╳國內旅遊 成瑞士疫後新內需產業

德國的無車日,改變大眾交通方式

在丹麥和德國的北海邊,也有幾座人煙稀少的小島,已化為無車城,並規劃成自然保護區。但在不是無車城的小鎮,還有哪些體驗環保無車的生活方式?

德國近年是「無車主義」的推廣大國,在巴伐利亞的小城菲斯登布克(Fürstenfeldbruck),人們組織了自行車協會(ADFC),鼓勵人們改以永續環保交通方式,企圖打破鄉間「無車就是行動不便」的刻板印象。

為此,他們舉辦了無車週日活動,邀請大家參與夏日單車郊遊,共騎20公里,最後在終點站喝啤酒、開派對同歡。不只單日活動,更有協會會員每日不畏風雪地騎上十公里;他們認為,摒棄汽車是重拾健康及快樂生活的原因。

這些活動起初不被看好,如今已成為慢活與綠色生活的主流,連冬天大寒之時也有許多人騎車共遊。

德國-ADFC-腳踏車-綠色生活-無車主義-低碳交通-減碳-SDGs德國自行車協會近年發起無車週日活動,邀請大家騎單車共遊。圖片來源:ADFC網站

無車運動,影響了巴伐利亞鄉間地區的大眾運輸網的建設。

目前,該地免費提供再生能源公車;離峰時間時,公車雖不行駛,居民仍可預定區域性計程車,且費用等同公車票價。這套大眾運輸系統是當地穩定、可靠的代步工具,並成功減少民眾購買車輛的意願;銀髮居民在車上說說笑笑,更是一幅快樂畫面。

無車行動雖然緩慢,卻是另一種慢活的自在。在講究節能減碳的生活裡,走一趟無車城,也能帶來不同的眼界與思考。(延伸閱讀|「電動車之都」奧斯陸玩真的!市長每四年編列碳預算,爛攤子不丟下一任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