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神借1.5小時!智慧醫療系統鐵三角,搶回5成腦中風病患

向死神借1.5小時!智慧醫療系統鐵三角,搶回5成腦中風病患
2018-12-21
文・陳穆寬
12704
搶救腦中風是十萬火急的任務。只要晚一小時,大腦就將因上億個腦細胞死亡,退化3.6年。靠三套系統,彰基將搶救精確度拉到最高,時間減到最低。

【最新消息】未來城市開設新 FB 粉專囉!按這裡加入吧!

中風,是一種醫師得與死神賽跑的疾病。

大腦血管密麻交織,無論大小粗細,輸送養分供應腦神經細胞,一條都不能少。只要有一條5毫米微血管阻塞,就可以造成病人右側手、腳癱瘓。即便電腦斷層掃影描影像顯示,阻塞點比一顆芝蔴還小,但阻塞點後的腦部卻一片反白,代表那一整塊腦神經細胞,都因缺血死亡。

一但腦血管破裂或阻塞,每一分鐘,將有190萬個腦神經細胞壞死;而腦神經細胞一旦死去,就再也活不過來。救治只要拖延一小時,大腦就將因上億個腦細胞死亡,退化3.6年。這也使腦血管病變,排名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四位。

因此,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成了救回腦中風病人的關鍵。

臨床決策支援系統,搶回5成中風病患

然而1970年以前,台灣沒有電腦斷層可確診腦中風狀況,醫師只能透過目視外部症狀,推測病人是否腦中風及其病情輕重,無從得知大腦受損部位與狀況。

此外,腦中風急性期的治療禁忌症高達30多種,如服用抗凝血劑、嚴重肝硬化、嚴重失智症等。醫師若事先不知情,當下根本無法判斷能否注射溶栓劑,打通腦血管阻塞處。

有電腦斷層輔助判斷後,腦中風搶救效率固然大躍進,但醫界仍希望縮短查閱病史等前置作業時間、提高診斷精準度,讓病人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治療。

搶救腦中風病人是十萬火急的任務。為達成這些目標,彰化基督教醫院運用中風臨床決策支援系統(CCHS iStroke)和Telestroke、Rapid兩大系統,打造搶救腦中風的智慧醫療鐵三角。

數據上,則動員體系7家分院,費時一年半,分析超過100萬筆腦中風個案資料;加上醫師臨床經驗,歸納出26個診斷決策項目,作為建置iStroke的基礎。

系統上線前,更嚴格測試至少100名病人,直到零誤差值,2014年才正式啟用。這套系統,將治療黃金時間從3小時延長到4.5小時,從死神手中搶回5成病患。

數據遠端連線,省時、彌補人力不足

彰基怎麼做到?有三個關鍵:

首先,只要曾在彰基體系看病,病歷就會輸入大數據資料庫。只要送至彰基任何一家分院,診斷為腦中風,只要1秒,iStroke系統便會顯示病人在體系所有醫院就診紀錄;並以紅色標示禁忌症項目,提醒醫師注意,並立即作出正確治療。

假如分院醫師當下作了初步緊急處理,治療記錄會經由電腦傳輸到大數據資料庫,同步更新iStroke,供下一位接手的醫師參考。

其次,telestroke系統能輔助iStroke,透過連線,醫療等級的高畫素鏡頭,可遠距局部放大病人身體部位,及遠距拍攝偵測病人的心臟超音波等儀器面板,使醫師彷彿親臨現場,節省通話溝通病情的時間。

此外,總院及分院的醫師都能透過telestroke遠距互相支援,彌補人力不足,並提高病情判斷精準度。尤其是偏遠地區分院的值大夜醫護人員,也能因這套系統紓解排班壓力。

機器分析判讀,協助醫師下處方

2016年,彰基獲衛生福利部核准成為第一家遠距中風治療醫院,也得到醫策會台灣管服務暨醫療照護中心證書。

然而,腦中風病情瞬息萬變,醫師看著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各憑經驗作出處置,結果卻往往天壤之別。其中最令醫師糾結的,就是「要救或放棄?」若繼續搶救,是要開刀,還是注射藥物?如果放棄,又該怎麼跟家屬說明?

彰基把臨床上複雜而難以客觀的工作,交給系統運算。透過引進美國史丹佛大學開發的Rapid系統,輸入病人的生化與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檢查數據,系統便能快速運算大腦血流速度,判讀能救回多少部分。

2018年11月的中風學會年會,彰基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孫穆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iStroke結合telestroke、Rapid系統,提供醫師在緊急救治時刻所需的複雜資訊,大幅減少難以避免的失誤。2018年1至8月搶救的12名腦中風病人,73%無殘障後遺症,能獨立生活,其中5成康復。

智慧醫療系統,幫助醫師遠距診斷,現場精確判斷,使病人在最短時間得到最精準的醫療。也使彰基中風團隊在2017 年,獲得衛生福利部頒中風照護品質績優獎,2018年率先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醫策會腦中風照護品質認證的標竿醫院。

責任編輯:陳芳毓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陳穆寬專欄|給機器人開刀,除了擔心安全,更該擔心隱私陳穆寬專欄︱智慧醫療更耗電?員基如何月省30萬電費幫眼睛拍張照,就知道生什麼病──中國醫療新創顛覆看診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