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人最容易網路成癮?

哪種人最容易網路成癮?
2019-01-04
文・邱玉珍、陳清芳、楊琇雯(取自《失控的指尖》)
13763
愛上網不見得就是網路成癮。根據研究指出,亦有「成癮」機向的人格有機可尋。

【最新消息】未來城市開設新 FB 粉專囉!按這裡加入吧!

有則網路笑話是這樣說的:「人生有三大錯覺:手機振動、門鈴響了、他喜歡你。」

數位產品無所不在,而網路更已經長時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國發會《106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指出,全台十二歲以上、曾經上網的民眾,約有1,738萬人,其中有半數以上(54.2%),只要超過一定時間不上網,就會產生擔心無法與外界聯繫的焦慮感,當中更有14.1%的網路族完全無法忍受不上網。

【延伸閱讀】:【客座總編輯】杜奕瑾 x 吳迎春|Google與FB,兩大平台巨獸,如何改變網路生態?

根據2018年「遠見研究調查」,則有超過六成的人,只要有一定時間沒上網,就會覺得好像錯過什麼;甚至,近五成的人會在無法上網時坐立不安,其中近四成(39.8%)受訪民眾表示,每天會花八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上網,相當於清醒之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離不開網路。(表2-1)

表2-1

不過,留戀網站社群的人得注意了。

英國皇家健康學會(The Royal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 RSPH)在2018年公布一份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情形的報告,分別針對五個社群平台,包括:IG、臉書、Snapchat、Twitter與YouTube,瞭解對於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正、負面影響,他們將其形容為「社群成癮」的情形。

調查結果發現,僅YouTube對青少年健康帶來正面影響,其他四個社群媒體平台都是負面影響,其中又以IG最為嚴重,帶來了包含過度注重外表、睡眠不足或霸凌等影響。

調查中還提到,有高達91%使用社群媒體的青少年,其中有六分之一曾感到焦慮和沮喪,過度依賴及使用社群媒體,導致過去二十五年來,年輕人感到前述兩種悲傷情緒的比率大增70%。

誰最容易成癮?

根據《基層醫學》期刊19卷2期〈網路成癮症,2004〉(作者:曾怡慧、施綺珍、楊宜青)研究分析顯示,以下幾個族群較容易有網路成癮的傾向:有藥物或其他物質依賴成癮者,例如:有酒癮、毒癮的人。潛在精神疾病患者,例如:躁鬱症、病態性賭博、強迫症或焦慮性患者。

科斯塔(Paul T. Costa)與麥克拉(Robert R. McCrae)彙整自心理測驗先驅高爾頓(Francis Galton)等人以來的研究,分析比較學童人格養成因素,提出人格五因素論(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OCEAN):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友善性、嚴謹性,可以解釋個別差異並同時涵括每個人的網路成癮傾向。

【延伸閱讀】:為何蘋果、Google主管不讓小孩碰電腦、從小學程式設計?

結果顯示,不論中小學生、青少年或大學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的神經質特質都最明顯。也就是說,愈具有神經質特質的人,嚴謹性愈高、憂鬱與社交焦慮程度愈高、自尊愈低,這樣的人較具有網路成癮傾向。

彰師大心理與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王智弘分析,成癮只是表面上的行為,是心理問題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或者是發生心理問題時的求救訊號。

(責任編輯:程遠茜)


書名:《失控的指尖》
作者:邱玉珍、陳清芳、楊琇雯
出版:天下文化出版
出版時間:2018/10

延伸閱讀

為何蘋果、Google主管不讓小孩碰電腦、從小學程式設計?網路假新聞恐慌?我們一直活在後真相世界【客座總編輯】杜奕瑾 x 吳迎春|Google與FB,兩大平台巨獸,如何改變網路生態?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