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得兩岸四地建築首獎,宜蘭常式建築做對什麼?

奪得兩岸四地建築首獎,宜蘭常式建築做對什麼?
花蓮富里車站滿足使用者需求,也創造環境永續,贏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首獎。圖片來源:鍾雨恩提供
2017-08-15
文・周敏
15036
不到10人的常式建築團隊,如何在城不城、鄉不鄉的宜蘭,蹲點10年,並且憑著花蓮富里車站,獲得兩岸四地建築大獎?

今年6月,宜蘭常式建築師事務所以「花蓮富里車站」,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CADA)專業類組「運輸與交通建設項目」銀獎(金獎從缺)榮耀,從一列大建設、大預算的競爭對手,如北京南站、鄭州機場、與廈門高鐵站中脫穎而出。

得獎的主因,來自於評審表示,交通運輸類很複雜,牽涉到很多機電,而且一邊施工、一邊營運,而常式建築讓評審們認為,「縱使是最小的尺度,依然能看到設計的本心」。

傍晚時分,記者與常式建築師事務所兩位建築師張匡逸與張正瑜,站在宜蘭冬山鄉圖書館前,這棟同樣由他們設計的紅磚綠建築,近來吸引許多專案研究者一探究竟。

宜蘭冬山圖書館。(劉國泰攝)

宜蘭冬山鄉約有53000人,「這間小而美的鄉鎮圖書館,像大家的客廳,」館長李碧娥說。他於2011年調任現職,獲得阿瘦皮鞋慷慨捐贈2400萬蓋圖書館,阿瘦創辦人羅水木只告訴李碧娥,「要蓋綠建築,要特別,不要方方正正。」

拮据的經費,每一塊錢都要謹慎使用,張匡逸與張正瑜想,「冬山鄉長久以來沒有圖書館,我們做的事不是要講造型,而是要想怎麼做綠建築,並且必須考慮到後續不會有很多錢做維護管理。」

而宜蘭多雨,面向西曬的圖書館,首要要考慮的是水與太陽。

他們先在外牆做雙層牆面,紅磚牆與建物外牆相隔至少18公分,以阻隔熱氣;利用地下筏基長年維持18至25度的特性,以抽風機導引氣流循環流動,夏天炎熱,能中和熱空氣後再進入室內,可降溫3、4度;斜屋頂設儲水槽,收集雨水,再匯入地下儲水槽,提供戶外植栽灌溉。

張匡逸說,極端氣候作用下,很難不開冷氣,但至少(在建築設計上)可以減少開冷氣的時間。在這個案子裡,他們務實地思考,怎麼讓圖書館持續營運,才能造福鄉民學子,達到永續。

這是建築學上說的型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以機能為優先考量的理性建築,不同於以外型酷炫奪人眼球的大建築。

開館近兩年來,經常可見阿伯騎腳踏車來看報紙,幼兒中心裡媽媽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對於一心在冬山鄉推動閱讀,扎根文化建設的李碧娥來說,內心充滿歡喜與感激,「唯一的缺點是抽風機太大聲,」他說。

貧窮的美學,合理的美感

常式建築由張匡逸與張正渝夫妻檔共同主持,不到10人的團隊成員,分別來自彰化、豐原、花蓮、高雄、屏東,自四面八方齊聚宜蘭。

除了花蓮富里車站,冬山鄉圖書館、宜蘭永樂國小與萬富國小的風雨操場等,常式的建案大都是極小,極為日常的公共建築。

張匡逸說,「10年,讓我看見自身所處的環境。」

在都市長大,對環境沒有那麼高的敏感度,到宜蘭後,看見這幾年農舍多了7000多棟,但總人口沒有增加,一波波民宿潮起潮落,造成大批空屋閒置與亂象,「這令我們反思,要做建築,就要做和公眾利益有關的,可以服務大眾的事,」他表示。

和張匡逸同樣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張正瑜在90年代赴荷蘭攻讀碩士,回台曾任教職。他告訴記者,每一個建築人都在學校的養成過程中,被教導要重視環境、理解社會、回應公共事務,「常式算是有點左派思想吧!」也因此我們希望自己一輩子投入的工作,能盡量關心公共性的層面。

常式建築夫妻檔張匡逸(左)與張正渝(右)與團隊攜手打造公共建築。(劉國泰攝)

「與其設計一棟封閉型的商業大樓,不如走入地景,設計一處讓大家可以感受陽光風雨的公共建築。」張正瑜笑稱這是他們的「貧窮美學」,以一種合理的美感,對應到當地的營建技術、工人及材料的取得,才能合理地到位。

以五峰旗景觀公廁,與新進完工的龍潭湖景觀公廁與水利工程站為例,「將廁所的屋頂架高,讓空氣流通,廁所就不會臭;屋簷多一點出簷,雨就不會那麼快灑進來,但是太陽可以進來;牆上高處,有一些開口,可以看到外面景色,」著眼細微處,並為後續維養設想,建案不大,但使用者開心,「我們就覺得它成功了,」張匡逸表示。

龍潭湖景觀公廁。(劉國泰攝)

負責與常式合作「淇武蘭遺址」帶狀地景整修工程的宜蘭縣政府文化資產科科長簡澤士說,常式建築的文化素養,對環境關心的程度,以及務實的工作態度,是他們的特色與優點。

這也令人疑惑,為什麼宜蘭能夠吸引如常式建築,以及近年在國際建立聲譽的田中央建築群蹲點10年、20年?

張匡逸說,宜蘭城不城,鄉不鄉,很適合生活。「還有,我覺得宜蘭縣政府有一批很認真做事的公務員,他們對土地和環境很有理念,願意花很多時間和我們討論,經常會被他們感動,」張正渝補充說明。

最小的經費,最大的效益

不同於都會區著眼大建設、國際名建築師的迷思,「針對公共工程的整體規劃,宜蘭縣政府多從功能需求出發,規劃與設計先行,再籌措經費,」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副處長池騰聯說。

宜蘭湖龍潭管理中心。(劉國泰攝)

為求好,依工程規模成立一組審定顧問團隊從旁協助,5到10人的顧問團隊中,約半是外聘專家學者,用意是為了從客觀的觀點看待設計,給予設計團隊發揮的空間。此外,因經費有限,整體工程往往分年分計劃完成,基於因地制宜,或隨時空條件演化產生的變化,予以支持。

這或許是最吸引建築設計人的原因之一:能夠實踐自己的建築理念。

但也因為沒有足夠預算可以一次做成,文書工作繁複又重複,折磨著人心。張正瑜形容,有時有如「印象派點描畫法」,看階段性預算許可,描一點做一點,他樂觀以對,「10年、20年後可能就完成了。」

冬山鄉圖書館腹地「未完成」的規劃,還包括右前方的社區活動中心,以及最南側的幼兒園。

有時候一個小小案子完成了,使用者的回饋如「謝謝你幫我們做了這些,」張正渝說,「這些力量才是更持久,更感動人的。」

在宜蘭,這個城不城,鄉不鄉,生活機能便利的地方上,不追逐大成就的名利場裡,常式持續做著回到設計本心的事。從小著眼,適度地保有地方性,再轉化為能更新前進的力量,張正瑜想,「或許愈在地,愈有特色」。

責任編輯:王珉瑄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台灣「微建築」 贏過中國千億設計,抱回國際建築大獎日本瀨戶內海小島 蓋出與自然共存的地下美術館花蓮鳳林逆向操作 翻身「台灣第一慢城」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