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德國企業也怕工業4.0 梅克爾政府怎麼幫?

九成德國企業也怕工業4.0 梅克爾政府怎麼幫?
2017-09-15
文・王寶苑
10574
自2011年德國首次提出「工業4.0」,掀起全球重新找回製造業價值風潮、開啟工業「文藝復興」時代的來臨至今,4.0概念的落實雖已在國際間不少引領大企業裡看到成果,但在近幾年來的研究報告中卻看到,支撐德國產業命脈、佔企業總數約99%的中小企業,對踏上4.0之路充滿無力與恐懼感。

早在2015年德國的機械設備製造聯合協會(VDMA)便曾委託研究單位、發展出一套「4.0準備度檢視模型」,透過從組織與策略、智慧工廠、智慧操作、智慧產品、數據驅動的服務以及從業員工,六個面向的不同問題對中小企業進行邁向工業4.0準備度的檢視;其結果顯示,即便在機械與設備業中有九成以上受訪業者贊同、工業4.0可為發展市場的差異化優勢帶來機會,但卻僅有約6%業者符合4.0引領者(Pioniere)的標準、18%業者則可被視為是4.0的初階入門者(Einsteiger),其餘的七成以上受訪業者都只能被歸類為是初學者(Neulinge)。

此外,IT業者組成的創新聯盟夥伴亦曾在「數位化的心理學」研究計畫中,想藉由訪談了解德國中小企業對「數位化」議題的看法。但多數德國中小企業對於此提問卻多抱持著沈默的態度,且在進一步深入了解後發現,握有企業決策權的500個受訪者中、竟有超過3/4的人雖將「數位化」視為是企業必須發展的走向,但也有過半數者認為「數位化」亦是風險,並在提到該議題時會連帶的引發恐懼等負面情緒出現:包括像是擔心相關支出所費不貲、憂慮企業缺乏完整轉型策略,以及缺乏安全感、覺得「數位化」可能會危及企業的未來生存等等,這些由於未知帶來的「不舒服」,都是阻撓德國中小企業跨出數位轉型步伐的障礙。

對於力推工業4.0的德國來說,這些研究調查結果無疑是強烈的警訊,代著在描繪未來工業革命的美好願景與引發各種相關熱切的討論後,終歸得回到看清事實的現實面;原來在這場德國引爆的4.0國際競賽中,竟僅有少數德國「參賽選手」是做好了準備的,絕大多數的業者是仍在摸索猶疑、並自問著:到目前為止,自己的「無作為」或「作為」,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業者走向數位化的良伴-「4.0-培能中心」的廣設

為讓身為德國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面對龐大資訊流時,能對「工業4.0」、「數位化」等悠關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議題有更多正確理解、更高敏感度及更專業的掌握力,德國政府體認到要推動工業4.0的進展與落實,除科技的研發計畫外,更迫切需要的,其實是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包括手工業者)、設置可就近提供4.0資訊與諮詢、協助取得專業知能及形成合作對象網絡等相關事項的單位,協助企業解決因為缺乏知識與技術、而對導入數位化及電子商務流程裹足不前之問題與心理恐懼。

因此,德國聯邦經濟能源部在2015年啟動新政策工具-「中小企業4.0-培能中心」(Mittelstand 4.0-Kompetenzzentrum)」計畫,以競賽提案方式鼓勵具備相當專業與專家條件的產學研單位,成立中心伴隨區域中小企業及手工業者的數位化進展,並聚焦在促進區域產業的深層轉型、商業流程的網絡化、工業4.0的廣泛導入應用等工作。且為給予這些中心足夠的技術後援,德國政府先另行成立了雲端、數位流程、通訊及貿易四個跨領域技術辦公室,提供中心所需專業與技術諮詢協助。初期規劃是在全德成立10家中小企業及1家手工業者專屬培能中心,但後來因企業熱烈回響與擴大需求反應,2016年德國政府加碼啟動第二波增設計畫,預計2020年時全德應至少設有15座「中小企業4.0-培能中心」。

「4.0-培能中心」被賦予的任務與可提供的協助

考量區域重點產業不同、目前公布獲得政府經費設立啟動的中心,亦有聚焦領域差異:像斯圖加特(Stuttgart)中心以智慧交通、健康、營造與生產領域的完整價值創造鏈數位化為主軸,漢堡(Hamburg)聚焦物流領域,多特蒙得(Dortmund)中心則希望藉由協助中小企業導入數位化產品與流程、提供衍生相關服務及創造更多附加價值,至於手工業者專屬中心、則是將展示與測試據點分設於德國的東南西北部四個不同城市、就近提供支援。但即使聚焦領域有差異,選出成立的中心都具備相同的專業條件:包括原本便合適做為學習工廠、展示與測試環境的場域,中小企業適用的專家人脈網絡,並累積相當的知識與技術移轉經驗及保持中立之立場。

而這些中心被期許及賦予的任務,不僅是透過專家傳遞推廣4.0新知、提供合乎業者需求的展示與測試場域,降低其貿然導入技術產品應用的可能風險,並用中小企業能理解的溝通模式和語言,協助他們找出未來可能在技術面與經濟面遇到的問題及發展潛能,並提供其在技術、組織及工作能力升級的數位轉型協助。以筆者自己有接觸過、位於Kaiserslautern的「4.0-培能中心」為例,其可提供給中小企業的免費支援項目:包括可藉由線上問卷方式,檢視自身在技術、策略、產品與服務、以及員工等不同面向的4.0準備度;在此認知與基礎上,4.0培能中心可提供給中小企業的4.0及數位化相關所需資訊、為其員工專業知能培訓提供的課程設計、量身打造的數位化策略規劃協助,以及落實數位化計畫中所需的伴隨支援等。

但最終,德國聯邦政府藉由這些廣設的培能中心希望達成的目標,是可以回歸中心名稱意涵,即達到德文的Kompetenz培能/使能之意,是在未來可以透過專家與中心提供的多元協助項目,讓現在原本可能是處於「無助」或「無能」的中小企業,最終可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能與發展策略,逐步跟上工業4.0的腳步,讓德國的整體產業得以數位轉型。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