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Forty 讓東南亞移工回家創業不是夢

One-Forty 讓東南亞移工回家創業不是夢
2018-03-31
文・劉光瑩
3585
在台灣,每四十個人就有一位東南亞移工,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實也想創業、扭轉命運,台灣青年創辦的「移工商學院」,如何幫他們回鄉圓夢?

七月十九日,從台北二二八公園、台北車站地下街到大廳,精心打扮的印尼男女,席地而坐,分享餐食,開心聊天。這是穆斯林齋戒月過後的開齋節。

許多女性的頭巾、服裝綴滿亮片,別上珍珠K金胸針,畫起淡妝。難怪她們慎重,因為許多人一年當中,只有今天能休假。

在台北車站地下街的穆斯林祈禱室外,出現一群台灣年輕人,專心聽二十七歲的印尼家庭幫傭Yuuny,念著阿拉伯語祈禱經文。

在內湖幫傭的她,已經來台五年。「很開心跟這些年輕人一起慶祝開齋節,」她笑說。

這群台灣青年聚集在此,不是政府組織辦的活動,而是二十六歲的陳凱翔號召的。他與伙伴在半年前就開始籌備「One-Forty」(四十分之一)團隊。七月初正式上線,就已透過臉書召集了二十人參加「開齋節小旅行」,在印尼移工陪伴下,走訪台北車站與印尼商店街,希望讓台灣人更認識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為什麼要叫「One-Forty」?陳凱翔解釋,台灣的東南亞移工人數已將近六十萬人。也就是說,台灣平均每四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東南亞移工。

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其實沒那麼不一樣,」陳凱翔說,我們都希望過好的生活,只是位置不同,很少彼此了解。

他與移工的接觸,是一連串的機緣巧合。

陳凱翔從政大企管系畢業後,決定壯遊三個月,於是到菲律賓,在韓國朋友開的英語學校一邊上課,一邊體驗當地生活,認識許多菲律賓朋友。

回台後,有個朋友的妹妹考慮赴台工作,希望陳凱翔幫忙找資料。他一頭栽進研究,發現法規多如牛毛,後來乾脆到車站、教堂找人攀談,希望了解移工生活。

他發現台灣人要打進移工圈子很難,一來語言不通,二來移工防備心重,往往認為他是詐騙集團或推銷員,讓他一度感到挫折。

後來陳凱翔在顧問公司工作,一邊在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當中文老師,還自費學印尼文。他有個夢,希望能讓更多台灣年輕人認識移工,不要對他們視而不見。

「我們不希望說教式地告訴大家『移工都是怎樣』,而是創造管道,讓大家有興趣認識移工,」陳凱翔說。

他鎖定大學生為溝通對象。一來是因為最熟悉與年輕族群溝通;二來,年輕人一旦有感,親身參與友善移工的文化運動,就能透過網路擴散。長期的目標,是讓移工的雇主能更了解移工需求,塑造友善的職場環境。

「One-Forty」的第一個活動,是「移工商學院」。陳凱翔發現許多移工回國後希望開店做小生意,於是貢獻企管系所學,以三個月、八堂課的時間,教導二十位移工,關於基礎財務、營運、行銷等管理知識。

消息曝光後,許多人寫信來問:「什麼時候會辦讓台灣人認識移工的活動?」讓他靈機一動,趁開齋節的機會,舉辦印尼社區小旅行,只有短短一週的籌劃時間。

因為鎖定年輕世代,陳凱翔以活潑的視覺設計,和輕鬆的小旅行活動,沖淡議題嚴肅色彩,讓年輕人更樂意認識移工,與他們接觸。

參加開齋節印尼社區小旅行的團員之一,是在軟體公司工作、二十多歲的林子榆,「以前只看過給移工的活動,沒看過給台灣人的小旅行。」

活動在網路上曝光後,陳凱翔陸續接到各地團體串連的邀請。包括台中好伴共同工作空間、宜蘭漁會和高雄鹽埕區獨立書店,都希望與「One-Forty」合辦移工小旅行。

除了文化交流,陳凱翔也希望實際改善移工生活。

「目前的祈禱室設計,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在今年初設立的台北車站地下街穆斯林祈禱室外,陳凱翔引領參加者思考。他觀察,穆斯林祈禱前要先洗淨手腳與臉,表示崇敬,但台北車站內的洗手台,卻在祈禱室近百米外。此外,祈禱室門口的使用說明也只有中、英文,沒有印尼文,不夠貼近使用者。

陳凱翔與另一位創業伙伴吳致寧,將在八月底開辦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工作坊,找印尼人與台灣人一起構思,祈禱室可以怎麼改進?

「印尼朋友能參與設計他們的空間,培養自信,台灣人也會看到印尼朋友的創意,」吳致寧說。

建立自信心不容易。吳致寧說,曾有印尼朋友告訴她,很多台灣人面對移工,常露出不屑表情,好像把自己當成雇主。

「我自己到美國打工也算外勞,但美國人不會給我高高在上的感覺,」她認為,台灣人對移工的態度,可以更友善。

沒創過業,如何教人創業?

陳凱翔與吳致寧坦承,他們還在摸索經營模式。初期,他們不向移工收費,將來希望透過群眾募資、向企業募款,或做東南亞人才的媒合、訓練平台等方式,獲取收入。

儘管陳凱翔熱情滿滿,但也有人擔心,他本身還沒有成功創業的經驗,如何幫移工創業?

「至少出發點是善意的,」曾任《四方報》總編輯,現任東南亞書店「燦爛時光」創辦人的張正,正面看待陳凱翔的嘗試,認為他可讓年輕人多接觸移工議題。

他認為,讓台灣人認識東南亞,甚至有機會去看看,都是好事。

至於移工能否創業,要看機運。張正說,許多移工存了錢,會想回家鄉做小生意,但往往對現金流、成本控管沒概念,有了基礎管理知識,成功機率會高些。

「原本想創業的人上完課後,說不定發現自己不適合創業,轉而思考別的出路,也很好,」他說。

「儘管凱翔沒有很多創業經驗,卻比我接觸過的許多創業者,投入更多功夫與興趣,」曾是陳凱翔同事,「Career for Change」平台共同創辦人吳昭怡說,陳凱翔研究移工議題將近兩年,還曾親赴香港、印尼和菲律賓,拜訪樂施會等經營移工議題的團體。

「我認為他找到了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這個議題好好經營,將來可以走出台灣,」她樂觀地說。

「One-Forty」創立宗旨之一是:「所有的夢想都平等」(All dreams are created equal)。陳凱翔的夢想雖小,但他願意和移工一起向前。(英文版同步上線www.cw.com.tw/english)


陳凱翔成長路

1989年出生於新竹

22歲/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畢業

23歲/短居菲律賓3個月,第一次與東南亞朋友近距離接觸

25歲/擔任印尼外籍勞工中文課志工老師

26歲/共同創立「One-Forty」團隊

開路五招

開路青年怎麼做

1. 出於幫助朋友而鑽研移工議題,從純研究到做田野調查
2. 活潑視覺設計與活動,讓年輕人更有興趣認識移工議題
3. 觀察到移工有創業需求,開設「移工商學院」
4. 得知許多台灣人有興趣認識移工,舉辦開齋節小旅行
5. 遠程目標為創建東南亞人才培訓平台,為企業提供服務

你也可以這樣做

1. 有興趣的議題,不只研究第二手資料,更發揮田野精神
2. 將嚴肅議題的接觸門檻降低,以吸引目標族群
3. 察覺目標經營對象需求,提供所需服務
4. 在對的時間點,提供社群成員想要的服務,並迅速執行
5. 做公益事業,也邊思考未來永續發展模式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