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最熱?暴雨、落雷兩把刀 一張圖看大台北熱島分布

哪裡最熱?暴雨、落雷兩把刀 一張圖看大台北熱島分布
都市發燒引發不少環境併發症,衝擊城市宜居條件。圖片來源: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2019-06-18
文.洪敬浤、張裕珍、魏翊庭、鄭維真、鄭朝陽(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提供)
8865
如果不改善熱島效應,都市高溫趨勢不變,暴雨頻率或許不明顯增加,但暴雨強度會更劇烈,雨下得更早、更多也更久。

城市烤爐雙重威脅 宜居城恐變「移居城」

都市發燒引發不少環境併發症,除了整座城市像悶燒鍋,致災性的暴雨將更劇烈,伴隨頻繁的雷擊,對熱島嚴重的都會民眾是雙重威脅。

「午後對流雲系旺盛,部分地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旺盛發展的對流常伴隨打雷、閃電與劇烈降雨……」中央氣象局最近這類雷雨預報頻傳,很多人一知半解,部分是夏季典型的天氣型態,學者分析幕後幫凶是熱島效應。

馬路上竟發現鰻魚

二○一五年六月十五日,北部地區因熱對流旺盛下起暴雨、吹起強風,台北市公館三小時累積雨量一九○點五毫米,其中一小時的時雨量多達一百卅一點五毫米,台大校園周邊變成水鄉澤國,學生在馬路上發現鰻魚,戲稱為「台大親水公園」,基隆路一帶水深及膝,被揶揄成「基隆河再現」。

公館這場狂風暴雨引起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教授陳慶昌關注,他認為是受到台北盆地地形與都市熱島效應的綜合影響所致。陳慶昌與中央大學大氣系主任嚴明鉦的研究團隊,分析近半世紀(一九六一至二○○五年)的台北盆地降雨、溫度資料,推斷熱島效應造成台北地區雷雨次數增加七成,夏季雨量驟增八成。

十年前引發南台灣八八水災的莫拉克颱風,當時最大時雨量出現在屏東內埔達一三九點五毫米,風災過後兩天,雙北地區的午後大雨,竟讓板橋、中和、永和大淹水,時雨量高峰最多達九十七毫米,逼近莫拉克最大時雨量七成。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張倉榮說,這也是台北盆地熱島效應所致,升高的地表溫度改變空氣對流結構,原本下在市郊山區的雨量也會落在市中心區,也提高午後落雷機率。

【延伸閱讀】熱島效應 你我活在悶燒鍋裡 退燒藥在哪?

暴雨考驗都市排水

圖片來源: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宜居城市可能會變成移居城市。」嚴明鉦說,近年各地不斷出現愈下愈猛的夏季午後雷雨,日前從北到南才出現水深及膝的災情,時雨量破百毫米似成家常便飯,如果不改善熱島效應,都市高溫趨勢不變,暴雨頻率或許不明顯增加,但暴雨強度會更劇烈,雨下得更早、更多也更久。

嚴明鉦解釋,熱帶地區氣溫每些微增加零點幾度,雨勢就非常驚人,主因是源源不絕的水氣被高溫帶往高空,就像煮開水一樣,溫度愈高,煮出來的水氣愈多,看起來就像老天爺發脾氣,雨下下來「會很不得了」,落雷也會增多。

嚴明鉦說,台灣都會區的雨水下水道都是四、五十年前建造,自然消化不了這種劇烈暴雨,都市防淹的考驗更大。

張倉榮分析台北氣象站資料五十八年來,每年六到十月的時雨量,以時雨量五十毫米為淹水門檻,發現大於淹水門檻的降雨時數有增加趨勢,總降雨時數也有減少趨勢,顯示未來熱島效應嚴重的都市,恐迎來短時間的超大午後雷暴雨。

中研院氣候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傳堯看法略有保留,認為影響天氣的因素很複雜,都市熱島效應會影響降雨,多數在都市下風處增加降雨量,但都市增溫反而讓大氣變乾,也有研究顯示降雨會減少,要看所在環境、大氣條件而定。

【延伸閱讀】改善熱島效應 台北要當海綿城市
【延伸閱讀】熱島效應尋解方…人行道呼吸 新鋪面消暑儲洪

落雷威脅戶外活動

熱島效應熱會使得暴雨落雷增加、提高自殺風險並影響GDP。圖片來源: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全球暖化、熱島效應愈嚴重,落雷機率愈高,且分析大數據發現,落雷總會伴隨暴雨同步發生,對熱島嚴重的都會民眾是雙重威脅。

他說,落雷機率增加,提高戶外活動的致死風險,因為被雷打到的致死率很高,像澳洲、南非都規定學校在落雷頻繁季節,禁止學生雨天在戶外活動;建築物的雷擊防護沒做好,電器恐被雷擊毀損。

另對都市機能的正常運作也有影響,例如貓纜遇雷擊須停駛、飛機起降也多所顧忌等。

【延伸閱讀】勞動力降物價上漲⋯⋯悶燒鍋擴大 小心GDP被烤軟
【延伸閱讀】太熱易厭世 憂鬱自殺風險增
【延伸閱讀】都市在發燒數位專題:寶島變熱島 高溫會殺人

(本文授權轉載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哪裡最熱?暴雨、落雷兩把刀 一張圖看大台北熱島分〉)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