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很清楚:國家數位轉型,每位國民都必須跟上腳步。不分產業、職位高低,火力全開升級全國勞動力素質。
過去臺灣憑藉著產業與人才優勢,以先進硬體技術與高品質,為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但隨著人工智慧與新興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數位轉型的大浪來襲,如何善用新科技,培育未來新人才,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數位科的時代,企業經營遭遇愈來愈多的挑戰,也需要解決方案。解方何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說,答案,就在認科技。
如何讓用紙筆繪圖的老員工與年輕種子部隊青銀共創?
金融科技來勢凶凶,科技業取代傳統銀行的說法甚囂塵上。但在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眼中,科技業者不是敵人、而是伙伴。中信如何將威脅轉為優勢?
臺灣憑藉產業優勢,長期供應全世界高科技數位產品與服務,如今我們更應思考如何善用新科技,幫助培育未來人才,推動臺灣產業的數位轉型與創新。
數位轉型迫在眉睫,臺灣除了積極在教育端將數位科技融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政府更積極為產業搭建一個創新實驗的平臺,讓新的技術與機會可以在臺灣生根。
當數位轉型成為全球企業與國家的一致方向,台灣也正式啟動全程9 年的DIGI+ 方案,為我國5+2 產業創新打造數位沃土,讓國內的產業創新蓬勃發展,加速我國邁向「智慧國家」。然而,在所有行動的背後,策略觀與決勝點是什麼?
告別Windows時代,微軟這頭步履蹣跚的大象近幾年「瘦身」成功,從賣軟體產品轉為提供服務,聚焦雲端服務、人工智慧,股價重新再登高峰。說微軟是最懂如何數位轉型的科技企業,應不為過。
被視為黃昏產業的紡織業,如何數位轉型?全台最大機能布製造廠、宏遠興業,善用「長鏈」與「短鏈」趨勢,在台灣、美國、非洲打造智慧工廠,提供Nike、愛迪達等國際品牌快速、彈性的客製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