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 Taiwan)6
」共有2045筆搜尋結果有天,當我坐在一家咖啡店,一邊啜飲咖啡、一邊拿出手機,準備無憂地滑滑逛逛時,忽然發現手機資訊頁竟然有我的車子的即時資訊,是由地圖APP所發送——停車位置,距離35公尺,加上一串正確的地址。

西方的舊工業城正在轉型成全球創新的新興熱點。曾經被創業家和投資人所遺棄,如今它們像是甦醒的睡美人,正走向腦力聚集的智慧高科技產業。

讀者的注意力逐漸從紙本轉往線上,「讀者付費訂閱」與「廣告預算投放」成為許多媒體的營收來源;但媒體出版行業如何有效實現「流量變現」與「廣告效益優化」的數位行銷目標?討論遠不如網路零售和電商平台。

芬蘭媒體會製作問卷,幫你找出理念最相近的候選人;還會用影音、圖表、懶人包幫你理解政見,不再怕選錯人。

1982年,美國時代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談到臺灣與韓國面臨的成長痛苦,文中提到新竹科學園區「是動盪未來中具希望的賭博,也是一個新策略的象徵,期望將臺灣在90年代推進已開發國家的行列。」當時我們學習美國矽谷,韓國學習日本矽島,沒人知道誰會成功?竹科管理局的首任局長何宜慈是矽谷創辦人Terman的得意門生,被問及竹科未來是否能跟矽谷一樣,他的回答也像學生一樣謙虛,「如果我們能出一家Fairchild就算成功了吧。」

現在,他的工廠用人工智慧檢測、家裡有時下最流行的智慧音箱,觀察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他說:「我們的生活型態、對社群的依賴度,已經深遠地被科技給改變了,」

3月24日,科技部長吳政忠出席2022智慧醫院院長大會,指出精準健康產業將帶動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資通訊與生醫產業將如何發展?台灣如何把握這次機會?以下是科技部長吳政忠的分享精華:

桃園具有厚實的工業製造實力,並具備東亞運樞紐航空城發展優勢,國家級重點計畫亞洲•矽谷的推動將帶動桃園從ICT到IoT的產業轉型,市府也規劃設立物聯網創新基地,提供實測場地、彈性的法令與國際化的產品規範,連結科技產業,帶動產業經濟及國際市場接軌。

現今當紅的新興科技是甚麼?自駕車?物聯網?人工智慧?還是區塊鏈?無論哪一項炫目的新科技,都不能沒有半導體,如同地球失去了水,就無法孕育豐美生命。

2019年10月23日,蔡英文總統出席〈洞見設計・台灣動起來〉全國設計論壇,擔任閉幕致詞貴賓,也為2020年2月將成立的台灣設計研究院,寫下重要的里程碑。

二、100字重點:(A)假新聞的生成與作用;(B)阻斷訊息生態鏈才是最佳解方;(C)「媒體操縱者」的資訊戰策略;(D)「煤氣燈操縱」與後真相時代;(E)新聞媒體、科技平台、獨立查核單位、官方及非政府組織、個人如何站在不同位置,削減假資訊的社會衝擊。

有一天,同仁們嘰哩呱啦地在內部工作坊討論起「Tech for Good」(科技向善)的台灣案例,突然有人問,「這概念到底是從哪裡開始?」

2013年,某跨國科技公司數據中心首度進駐台灣,原以為純粹單一外商的擴展策略,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錨定效益,包括建築規格、基礎設施要求以及每單位成本等,皆成為跨國及在地業者發展的參考基準值,更首度將台灣推向國際投資人的選址列表。

今天傍晚才開始、明天清晨就結束——結合美學、科技互動與城市設計的全球性藝術祭「白晝之夜」,就像帶你飛進一座奇幻城市做了短暫的好夢。10月3日晚間,2020年的白晝之夜即將點亮台北南港,這個夜晚又將創造什麼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