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新創環境 為台灣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持續優化新創環境 為台灣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2020-01-17
3972
1990年代啟動的半導體,帶動了台灣科技產業將近30年的經濟榮景,再加上原有的製造實力,讓台灣在全球市場扮演了難以取代的角色

近年來科技產業開始轉變,第三波AI浪潮快速興起,台灣若能將科技和製造業所累積的優勢與AI結合,將有機會創造出繼半導體、面板、機械之後的另一個兆元產業。因此,目前國內產、官、學、研界都已經動起來,除了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科技部、經濟部、教育部等政府部會制定出相關政策外,中研院成立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也已經培養出大量產業所需的人才,再加上產業的積極投入,各種POC成果逐漸浮現,現在我國的AI發展已不遜於國外先進國家。

行政院科技部執行秘書蔡志宏

政府部會三箭齊發 營造絕佳新創環境

從發展趨勢來看,AI與各產業結合,除了優化企業流程外,也會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也因此近年來包括科技部、經濟部、國發會在內的政府部會,近年來積極培育我國的新創團隊。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蔡志宏指出,科技部創辦的TTA台灣科技新創基地,就引進國際加速器,協助新創團隊與全球市場接軌,另外此基地也開放給國外新創企業,讓本地與不同國家的新創團隊可以交流。

經濟部是由中小企業處負責新創團隊的培育,其將之前世運在林口的選手村改建為新創園區,此一園區除了提供場地與相關設備外,也邀請微軟、NVIDIA等科技大廠進駐,讓新創團隊與這些大廠的人員可以緊密互動,透過大廠的技術與經驗,提升新創團隊的產品效能與市場可用性。

國發會則有亞洲矽谷推動方案,連結國際新創資源與建立國內創新場域,希望可以共同打造台灣成為先進物聯網應用的研發中心與試驗場域,並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

至於在研究機構方面,2018年1月開學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經過將近兩年的培訓,已經透過實戰方式培養出六千名不同領域的AI人才,這些人才現在已成為我國產業AI化的即戰力,並深入台灣各產業,協助企業開始數位轉型。

政府善用數位資源 創造更多價值

除了透過政策面積極培育AI人才外,政府也善用將數據協助產業升級。蔡志宏指出,政府本是各種數據的聚合者,過去各種政策、調查所累積的資料量極為龐大,近年來政府就將數據應用於公共事務、醫療與文化產業。政府近期打造民生公共物聯網,鎖定空氣、水源、地政、災防等四大領域,與國際標準與全球同類型物聯網架構對接,此一物聯網的成效已經浮現,像是環保署就透過系統數據,從污染源找出不當排放的業者進行裁罰。

在醫療領域,今年10月30日成立的Biobank整合平台聯盟,就是要整合國內的人體資料庫,讓醫療領域人員可取得資料庫內的大量數據進行研究,另外為了協助需求者可加速取得資料,Biobank整合平台聯盟也設置了單一窗口和快速審核機制,縮短行政流程時間。

Biobank整合平台聯盟,就是整合國內的人體資料庫,讓醫療領域人員可取得資料庫內的大量數據進行研究。

在文化產業部分,今年最火熱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支持下,該劇組與資策會合作,在社交平台、PTT上找出可與社會有共感的觀點,再加上編劇的田野調查與人物設定,撰寫出讓觀眾有共鳴的劇本,最後創下收視佳績,成為公共電視台史上收視率第三高的戲劇節目。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成功除了劇本外,以超高畫質技術拍攝也是關鍵之一。在文化部的協助下,此劇採用4K技術,以逼真畫質創造出觀眾的絕佳收視體驗,而4K影像不僅需要更換前端的攝影器材,後端的影音處理與資料儲存也都要同步跟上,這些政策都讓我國的新創產業有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環境。

投入長期資金 打造一條龍產業體系

政府的全力支援,創造出我國有史以來的最佳新創氛圍。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相對於國外,我國的新創擁有強大的利基點。首先是人才,台灣長期以來即重視教育,在此環境下,人才不但質精而且量多。其次則是擁有全球少見的ICT產業實力,在產業群聚與政府政策的鼓勵下,台灣的ICT產業相當活絡,除了有各種市占率全球第一的超大型廠商外,自行創業的各類型中小企業數量也相當多,這幾年政府各部會持續推出各種補助政策、設置新創基地,更優化了產業的新創氣氛。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的新創團隊技術能量不遜於其他國家,不過一直以來都習慣單打獨鬥,然而在新世代,單兵作戰已難見效,專業分工彼此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戰力。

不過王健全也指出,我國的新創要能對國家經濟與產業發展有實質助益,仍有部分思維與策略需要改善,首先是投資心態。國內投資者的心態過於保守,大多數資金投入點都在新創團隊成果浮現後的研發末期,這固然是相對安全的投資,不過對新創團對來說,此一階段的注資效益有限,因此他認為投資者在資金配置上,可將一部分資金投入早期研發,雖然風險較大,不過利潤也比較高,並且可協助新創團隊度過最艱困的初期研發階段,增加有潛力技術的市場存活機率。

除此之外,台灣新創環境仍沒有一條龍的產業體系。由於企業營運需要的專業非常多,但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許多環節成為創投的工作,然而王健全認為,創投不可能肩負所有工作,市場必須要有扮演整合角色的創業扶植團隊,接下新創與創投專業以外的工作,藉此降低創業難度。

補強新創專業不足之處 鏈結國際市場

對於營造完善的新創環境,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也與王健全有同樣看法,他指出台灣現在新創環境雖然熱絡,不過政府在幾個層面可以再度強化,多幫新創團隊一把,尤其是市場資訊的掌握。

他指出成功的企業必須對產業資訊有足夠的掌握,這些資訊包括市場、競爭者、消費者等三方面,不能掌握的話,產品註定會失敗。對成熟企業來說,一次損失或許還可以吸收,但對資源窘迫的新創來說,可能就會決定生死,而多半技術出身的團隊不具備這部分的知識,因此他認為政府必須要有協助機制。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表示,Invention(創造)與Innovation(創新)不同,創造者只需要把技術或產品發明出來即可,但創新必須加上管理,而現在國內多數新創團隊都缺少管理知識,因此經營起來非常艱辛。

另一個需要協助的是財務專業,劉鏡清以他個人多次輔導新創的經驗表示,現在的新創團隊對財務評估都太樂觀,但其實這幾年因為失敗者眾、市場不確定性過高,投資人對投資新創的意願已經降低,而失敗的常見因素就是財務管理能力不足。他表示在產業裡,Invention(創造)與Innovation(創新)不同,創造者只需要把技術或產品發明出來即可,但創新必須加上管理,而現在國內多數新創團隊都缺少管理知識,因此經營起來非常艱辛。

為了增加新創企業的市場存活率,現在新創政策都有業師機制,讓具備經驗的業師協助新創團隊制定行銷策略,甚或教導財務層面的公司經營,不過劉鏡清認為,企業需要的並非經驗而是方法,經驗的形成因子是過去時空背景所構成,然而因應過去環境條件所做的策略,在不同時空的現在是否依然有效?這恐怕要打上問號,因此他指出,與其找業師,不如廣邀各領域人士,建立起新創扶助團隊,協助新創團隊以科學化的方法解決營運問題。

政府可發揮效益之處還包括鏈結全球,王健全指出台灣的市場規模有限,因此從過去至今,外銷一直是台灣產業的重要環節,現在新創團隊也應該師法前輩,找出國際出海口,對此王健全認為政府在此可以注一臂之力,他建議可以參考以色列的作法。以色列會善用在美國華爾街猶太裔企業家的力量,將以色列國內新創企業包裝成一大型團隊,並將此方案與矽谷鏈結,由於此團隊內彙集了大量解決方案,除了可以讓需求者從中挑選合適的技術外,團隊內的技術也可以互相搭配,針對特定需求組成專用系統,大幅提升供需雙方的媒合成功率。王健全指出,台灣的新創團隊技術能量不遜於其他國家,不過一直以來都習慣單打獨鬥,然而在新世代,單兵作戰已難見效,專業分工彼此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戰力,因此他認為政府與產業應該先攜手,集結新創之力,先做出獨角獸,有了指標性案例後,市場就會自動形成生態圈,進而帶動商機。

綠色經濟前景可期 台美新創結合可更緊密

至於未來的潛力發展領域,王健全認為綠色經濟會是台灣新創的好機會。他指出過去的環保一直是全球的焦點議題,過去的企業沒有環保概念,任意排放廢氣廢水,這些本來企業應該要解決的污染,最後都由社會大眾承擔,對環境或是國家經濟傷害都極大,這幾年綠色經濟概念逐漸抬頭,不僅聯合國制定出SDGs永續發展目標,推動永續保險原則、赤道原則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強綠色作為,產業界也開始推動循環經濟。例如台糖在今年開始試營運的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就是循環經濟的典範,這座園區導入科技系統,將養豬場過去必須耗費工夫才能處理的豬隻排泄物,轉化沼氣發電和再生有機肥料,並透過設計大量減少豬舍用水,消除養豬場過去常有的異味和髒污。

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的豬舍導入科技系統,將豬隻排泄物轉化沼氣發電和再生有機肥料,並透過設計大量減少豬舍用水,消除養豬場過去常有的異味和髒污。

循環經濟不但可以解決過去內部環保成本外部化的問題,還可以進一步創造產業的差異化,對於環保議題,企業也會因有利可圖,從過去的消極配合甚至是抵制心態,轉為積極投入開發,對社會做出經濟貢獻。

對於近期發展,深入中美貿易研究的王健全指出,近期台商開始回流,美國政府也鼓勵台商投資台灣,政府也可順勢而為,協助台灣企業轉型,將重心從製造轉為研發,讓台灣成為亞太研發重鎮,再將研發成果獨立出來,成為各種新創團隊,此外台灣投資人也可以將資金入主美國創投,台美雙方的新創開始鏈結,進而形成生態鏈,這也有助於我國新創找到出海口,將觸角延伸到更大的海外市場。

政府法規可更開放 強化企業投入意願

最後則是政策與法規方面,劉鏡清表示,近十年來新科技不斷問世,每一個新科技都帶來新觀念,進而衝擊現有法律,因此幾乎每個國家都面臨了法令跟不上創新的窘況,而企業的做法會取決於政府態度,他引述17世紀英國政治哲學家洛克的一個觀念,「個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但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許可。」不過現在政府對新創的態度卻是偏向除非允許才能做,劉鏡清表示,此一態度會讓有意投入的企業縮手,導致新創環境萎縮,對此他鼓勵國家盡量持開放心態。

對於法規問題,蔡志宏則指出政府會因地制宜立法,如果市場有需求,就會舉行跨部會會議研商。例如今年七月正式實施的民航法無人機法案,就立下明確的規範,讓無人機的發展有法可依,進而發展出具實用性的新商業模式,聯航科技的無人機農藥噴灑就是一例。

聯航科技結合定位、通訊與控制技術,可以監控目標農地的作物狀態,精準噴灑農藥。傳統作法中,一分田的農藥噴灑至少要一小時,聯航科技的無人機不但三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藥劑分布更均勻、用量更省,並且可大幅解決台灣農業缺工的問題。

聯航科技結合定位、通訊與控制技術,能精準噴灑農藥,可大幅解決台灣農業缺工的問題。
Combined with positio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anHang Science can monitor the crop status of the target farmland and spray pesticides accurately. It also significantly solves the agricultural labor shortage issue in Taiwan.


從整體來看,在AI、5G、大數據與物聯網等新科技的催化下,各先進國家近年來的新創發展越來越熱絡,台灣新創團隊在過去ICT產業的深厚基礎與政府政策的全力支持下也交出了亮眼成績,不過環境的建置與政策制定沒有「Best」,只有「better than better」。無論在法規或軟硬體環境建置,台灣新創產業機制都仍在進化中,透過每一環節的持續改善,台灣的新創環境將越來越貼合業者需求,為我國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發展動能。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