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前立委林靜儀:機器人能避免院內感染嗎?先問問你願為「高科技」付多少健保費

醫師、前立委林靜儀:機器人能避免院內感染嗎?先問問你願為「高科技」付多少健保費
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能藉由病人細微的反應或表達,判斷出誰可能病況即將惡化。這些是機器人做不到的,更是醫療人員與病患接觸的必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03-11
文・林靜儀(醫師、前立法委員)
6129
有立委建議,「在醫療院所導入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汙染器械、衣物、醫療廢棄物回收、病患或訪客生理量測、藥品餐食運送、環境消毒,認為這可以減少一線醫療人員直接接觸病患,用以降低感染風險。」

有立委建議,「在醫療院所導入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汙染器械、衣物、醫療廢棄物回收、病患或訪客生理量測、藥品餐食運送、環境消毒,認為這可以減少一線醫療人員直接接觸病患,用以降低感染風險。」

我必須說,醫療現場沒有這麼美好,不知道這位委員是否跟著第一線醫療人員走過全部照護程序,或者這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畫面。

【延伸閱讀】一月專題|醫療、設計、科技:2020大未來

三關鍵原因,醫院無法立即「無人化」

姑且不論防疫十萬火急之際,不可能立刻有機器人來重新設定醫院服務模式、解決問題;機器人無法真的達成委員所說的效能,還有三個原因:

一、許多器械與衛材仍須靠人工清洗:污染器械、衣物、廢棄物回收以機器人處置,「聽起來」或許可行。不過,許多器械尖端細節十分精密,不經人工單純用機器回收和清洗,可能很難兼顧細節洗淨和器械維護。

二、醫院必須重新設定管線和收集軌道:如果要讓衣物和廢棄物回收以純機器人或靠自動收集鏈來操作,醫院勢必重新設定管線和收集軌道,而且軌道感控是個難題。況且醫院回收物和病患衣物、治療布巾極為多樣,要怎麽設定能夠在投入處就一一分類好的管線和軌道,工程十分浩大。這絕對不是現階段防疫期間可以付出的成本。

三、 醫院必須打掉重練:如果不設管線和收集軌道,要由「機器人」在各樓層和病房穿梭收集,這不是比可以換防護衣與口罩手套、而且能夠受感染控制訓練的清潔人員,更容易因穿梭過程未能做到防護,而四處污染嗎?

藥品餐食運送的問題一樣,各病房都要以「無人化」方式進行以避免接觸的話,整個醫院的通道與管線必須大規模打掉重練。

資深醫護見微知著,機器人無法取代

再者,立委提到「減少一線醫療人員直接接觸病患」,根本設定就錯了。

【延伸閱讀】一分鐘揪出骨折、腦出血!AI助手出動,幫急診室搶時間

武漢肺炎是一個爆發不到兩個月、全球還在摸索中的新興疾病,甚至連傳染模式和速度都尚未有定論。而診療病人不是對機器作業,護理師對於患者的評估,不是只有血壓心跳呼吸的「生理徵象」,還需要由病患對於身體症狀的主訴、對於診療過程的反應,以及在治療與探問過程中,病患的不適程度與回饋,來評估治療效果。

因此,很多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面對同樣的血壓心跳,卻能藉由病人細微的反應或表達,判斷出誰可能是病況即將惡化,甚至隨時可能需要急救。這些是機器人做不到的,更是醫療人員與病患接觸的必須。

醫人醫病,要醫心;病患生病過程中,除了需要專業醫療,也需要醫護人員的情緒安撫、焦慮排除,而不是靠輸送帶把便當和藥品送進病房就夠了。

台灣在醫療科技發展上,設計者常常不是使用者,也未由病患和醫療工作者端思考發想「要如何用科技協助醫療」,甚至常有「用科技取代醫療者」的這種想法。

健保給付過低,醫院買不起新科技

還有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就是台灣的全民健保。

【延伸閱讀】城市大小聲|健保大數據揪浪費:4成頭部斷層掃描與疾病無關

健保對於醫療處置的給付極低,長期以來,不但導致新藥品和器械因給付不符成本而消失在台灣市場;更使醫療場域缺乏資本引進新科技,除非醫院本身就有科技產業。

因此,很多醫院規劃的「科技病房」其實噱頭多過實質、特殊點綴者多,普遍使用者少。目前多數運用得最好的,大概是只需研發成本的APP;護理站一人一台的行動工作車,配備可以使用電子病歷系統,對很多醫院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

我的立委辦公室過去關注手術室煙霧防治議題。國外有特別針對手術電燒刀配載的抽氣裝置,價格是一台手術健保給付的十倍,哪個醫院可能引入?除非進入大量自費衛材時代,不然以健保這樣的給付,哪個醫院有設置機械照護的成本?

醫療是不斷更新的行業,卻也是古老的行業。古老的部分,是醫療者和病患、甚至家屬之間的交互合作;疫病來臨衝擊了我們,也讓我們承擔風險。但是醫療人員需要的是做足準備、充分的保護,若有科技能夠協助,很好;可是認為醫療行為可以一一由機器取代,目的是「避免接觸」以「減少感染」,這不是流行病學與醫療專業的思考方式和根本需求。

而且,最根本的問題是——大家願意付出多少健保費,讓全台灣各級醫院都能擁有這些「高科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林靜儀臉書,亦曾刊登於《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