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科技會報】面對疫後新常態 適者為王

【DIGI+科技會報】面對疫後新常態 適者為王
2020 年上半年因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經濟巨幅震盪,產業遭逢巨變;隨著疫情發展趨緩,下半年度進入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TheNew Normal)」模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07-09
4173
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肺炎)肆虐,2020年成為巨變的一年!隨著疫情發展趨緩,下半年度進入後疫情時代,「新常態(The New Normal)」已經成為熱門討論主題,牽動著企業發展、產業消長、每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唯有最快調整步伐、緊扣最新趨勢,才能在後疫情時代生存、勝出!

2020年上半年,因為新冠肺炎肆虐,世界各國央行競相降息,加上鎖國、停工、油價暴跌、東京奧運延期舉辦、供應鏈斷鏈危機等變數,全球經濟巨幅震盪,產業遭逢巨變;2020年下半年,隨著疫情發展趨緩,各國陸續解封,產業及生活逐漸回歸「正常」狀態,但是在後疫情時代,一切的樣貌與本質已然發生變化,再也回不去疫情前的景況。

經濟工作生活 全然翻轉改變

新冠肺炎的發生,對全球的經濟活動產生重大衝擊,為了避免群聚,人們儘量不出門購物、聚餐,市場需求萎縮牽動了訂單驟減、工廠停工,直接衝繫各產業下半年的訂單;在這一連串的變化下,產業已經展現新常態樣貌。以製造業為例,供應鏈斷鏈危機浮現,訂單需求明顯下滑,停工更引發生產力危機、貧富懸殊問題惡化等問題。

「新常態」牽動著新的消費習慣與工作型態,以工作型態為例,傳統在辦公室超時加班的狀況,轉變為遠距工作(Remote Working)或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為了避免人際接觸,許多醫院開始以機器人或人工智慧(AI)分擔醫護工作;大型零售業者紛紛走向「亞馬遜化」,引進大量自動化機器,應付實體店面日常運作與巨量的網購訂單;隨著社群媒體內容篩選的工程量越來越大,社群媒體管理層也引進AI,成為審批平台內容的主角。

遠距工作或在家上班已經是未來的工作型態。

在後疫情時代,掌握「新常態」是一大關鍵,企業未來若要成功,首先必須認知新常態即是新日常、新商機,及早進行深度的分析了解的細節,掌握新常態對於企業自身與所處產業造成的影響,進一步把握機會超前部署。

解讀後疫情 新常態對策出爐

進入2020年下半年度,全球都想提前了解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細節,麥肯錫(McKinsey)、美商鄧白氏、IBM等領航企業紛紛發出研究報告,我國國發會也從3月起請益產業界、學界、智庫,針對後疫情時代的產業機會及經濟發展方向提出看法,研提「後COVID-19台灣經濟發展對策」報告。

統整各方觀點與預測,有以下幾項重點,包括(1)透過數位做法重新聚焦在滿足客戶期望、(2)使用全新數據與人工智慧改善業務運作、(3)強化彈性和效率、(4)從電子商務到非接觸式經濟,加速進入數位化和自動化;(5)從線性、封閉式的工作型態,轉變為網絡化、團隊作戰;(6)加速組織的敏捷應變能力……等,將成為未來企業決戰商場的王道。茲將上述重點詳述如下:

透過AI及數位化科技,將大規模改變全球的經濟發展方向。

(1)透過數位做法重新聚焦在對應客戶期望

許多公司正加速數位化,例如建構電子商務系統,串聯倉儲、銷售、行銷、客服等功能。然而,在數位化的進程中,顧客滿意度更是重點,企業必須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思考整個消費體驗旅程,方能對應客戶期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汽車製造商可以自行提供過往委託經銷商的服務,例如舊換新折價、車貸、維修、送貨到府等。而受疫情重創的航空公司,也正全力研發非接觸式旅程,透過重塑顧客體驗、守護旅客健康安全,擁抱新常態商機。

(2)使用全新數據與人工智慧改善業務運作

對於每間企業來說,針對日、周、月、季、年度等時間點,應對人力調配、鎖定市場、後勤支援……等面向,都必須做出眾多營運決策。全新數據與人工智慧能夠優化決策與業務運作,以生醫產業為例,透過AI精準高效分析患者病理與醫學影像資訊,改變傳統醫療模式與醫病互動關係,實踐個人化的精準醫療;藥廠透過AI分析早期臨床試驗資料,早一步預測藥物分子通過臨床試驗的成功率,顛覆傳統新藥開發流程。 

(3)強化彈性和效率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開始逐步解封,企業必須提早研擬全新運作策略。如果相對於競爭對手,企業展現出更佳的彈性與效率優勢,在遭受疫情衝擊時可以有如變形蟲般快速應對、重整旗鼓,更能在後疫情時代確保生存、持續領先。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麥肯錫研究發現,到了2009年,具有彈性優勢的公司收益增長達10%,非彈性公司則衰退近15%!

具備彈性代表著提早在危機前做好準備,企業必須擁有更強大的資產負債表,並在疫情期間採取降低運營成本等有效行動。供應鏈的運作也至關重大,在疫情衝擊中面臨斷鏈危機的企業產生強大危機感,重新思考及時庫存與零件採購的供應鏈策略,開始建立備源等安全部屬。美商鄧白氏就特別提醒,針對供應鏈中的關鍵零組件,必須進行雙源採購(dual-sourcing)作法,在最短時間修復斷鏈的危機,例如蘋果公司已採取行動,未來將要求供應商必須具備兩個廠區、兩個國家的生產能力,降低斷鏈風險,為全球企業做了最佳的示範。

(4)從電子商務到非接觸式經濟

在國發會的「後COVID-19臺灣經濟發展對策」報告中,也特別提及「發展零接觸經濟」。在各國祭出隔離檢疫、封城鎖國等政策,前所未有的管制措施限制全球數十億人類的移動、徹底翻轉大眾的互動方式,也帶動零接觸式經濟的新商機。擁抱零接觸式經濟有幾大前提,包括個資保護、友善的操作介面、提升用戶體驗等,都必須加碼數位投資、提升虛實整合能力,進一步提供加值服務,創造產業新價值。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非接觸商機成未來關鍵。

(5)從線性、封閉式的工作型態,轉變為網絡化、團隊作戰

因應新冠肺炎的衝擊,企業組織產生已經變化,傳統的組織結構將被打破,冗長而沒有結論的會議不再出現,組織中的成員不再爭權奪利,在解決問題時摒棄過往「非官大學問大」的思維,改採專業導向,而加快決策制定、強化執行速度、提早果斷行動等,更成為企業在後疫情時代的必備信仰!

(6)加速組織的敏捷應變能力

「敏捷」代表著快速重新配置戰略、結構、流程、人力與技術,守護並創造企業價值。因為疫情的挑戰,趨動越來越多企業進行敏捷轉型,自上而下的命令與控制決策大幅降低,採用更扁平的決策結構,造就比傳統更快、更靈活的決策系統。

當全球都在期待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與疫苗時,疫情期間按下OFF鍵的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逐漸恢復。經濟學者展望世界經濟復甦的模式與進程,給出了V、U、W、L等4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觸底後迅速反彈、低谷持續時間延長、驟降驟升,或是最糟的蕭條狀態,長期陷入深度衰退。不論未來的經濟前景如何,提早準備、快速轉型的企業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當疫情過後,工作、生活、消費、產業發展出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一連串的挑戰牽動著轉型與龐大新商機,而數位扮演重要角色,唯有加速IoT、AI的運用,搶先適應新常態,就能在未來的市場浪頭中站穩腳步,為企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產業領頭羊!

當疫情過後,工作、生活、消費、產業發展出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不論未來的經濟前景如何,提早準備、快速轉型的企業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