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美國製」成本高,企業靠工業4.0回老家設廠

不怕「美國製」成本高,企業靠工業4.0回老家設廠
智慧化生產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讓製造業回流成為可能。圖片來源:王建棟
2018-03-12
文・賀桂芬、陳顥仁
8991
沒有工業4.0東風助力,就算川普高喊「美國優先」也起不了作用。因為自動化、智慧化科技,在德國上演的製造業回流,如今也在美國發生,一場顛覆供應鏈生態圈的製造業世紀大遷徙,正在進行。

德國工業大城科隆附近,塑膠射出工具機廠Valder原本在深圳代工,工業4.0的概念觸發這家半百家族企業轉型。執行長莫妮卡拉巴4年前回德國恢復自家工廠,用機器人客製化生產。

這樣的故事,繼德國之後,成千上百地在美國上演。

工業4.0、先進製造、智慧製造,無論稱它是什麼,大國間的這些博弈,都為了把沒出走的製造業留下,把出走的吸引回來。(延伸閱讀:減稅當胡蘿蔔、關稅當棍子,川普「好敢」讓企業甘願回流

但在人力成本比重高、工會和勞動法規彈性低、科技尚無法取代人力的時候,再優惠的振興方案,都還欠東風。如今,自動化、系統化甚至智慧化的生產科技成熟,東風來了。

工具機大廠上銀在芝加哥設廠就近服務客戶。圖為上銀芝加哥研發工程師。(黃明堂攝)

拜科技之賜,很多人因此終於可以揮別三不五時的長途飛行和午夜電話了。「我再也不用一年飛中國6次,一次兩個星期;也不用再每天熬到半夜11點跟中國開電話會議,我太太比我更高興,」高端耳機品牌Sleek副總裁克里葛(Jason  Krywko)笑說。(延伸閱讀:親愛的,我把供應鏈縮短了!全球製造業的世紀大遷徙

 

工業4.0實現「美國製」大夢

Sleek原本在中國代工,克里葛接著說,「幾年來瑕疵品超過十萬個、丟掉的生意上百萬美元,又常常必須緊急訂空運艙位,」3年前,Sleek終於決定在家鄉佛羅里達州馬納提郡(Manatee County)自己設廠,「以前想這麼做也不可能,但現在自動化科技已經可以在我們能夠負擔的範圍內,取代大部份人力。」

在「回流倡議組織」(RI)的統計裡,回流或投資美國設廠的1900多家國內外廠商當中,有高達325家提到,因為自動化或智慧化生產的相關科技成熟,產品標籤上貼上「美國製」,才能成真。

順應製造業回流趨勢,位於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市的奇異家電廠,一幅美國國旗高高懸掛,標誌著曾經外包的家電生產線,如今已經移回美國。(黃明堂攝)

「我們的新設備和新工法,在成本和品質上能比中國還有競爭力,」也從中國回流的泡泡包裝紙廠The Packaging Team 總裁布蘭戴爾(Bruce Brandel)說,他的新設備,封裝速度比中國快10倍,「你花時薪2美元付中國勞工,你在這裡可以給20美元,機器幫你付了差價。」(延伸閱讀:自己的市場自己顧,海外製造退燒,就地生產當道

ISM最高顧問歐瑞很喜歡舉一個例子:他和太太35年前結婚時,買了個開罐器,19.95美元。用了35年後,它終於壞了。「我們花了4.95美元換了個新的,你這叫廠商怎麼活?當然必須去省供應鏈裡其他環節的錢,比方說運費、高度的自動化和周轉率。」

歐瑞告訴《天下》,他前陣子到北卡一家紙漿廠參觀,「以前那麼大的廠至少要25個人,現在只有5個人,搬運、生產、入庫、裝車,完全電腦化、自動化,「川普推銷國家榮譽,如果沒有機器人、3D列印這些科技,他也沒輒。」

台大管院院長郭瑞祥指出,個性化、快時尚的需求,「小量快速客製化,在地智慧製造絕對是趨勢。」

大國力拚製造業回流,原本是外包潮全球化之下的受益者台灣,有被跳過的危機,但更多的是機會。工業電腦大廠研華董事長劉克振便說,大國製造業回流,台灣就該扮演讓他們裝上輪子的角色。(責任編輯:賴品潔)

點圖可放大點圖可放大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跨國生產到貨慢半拍,製造業「再靠近一點」搶先機
美國吹起「愛用國貨」風,帶動Made in USA潮
揮別遠得要命的供應鏈,企業為何和中國說再見?
製造全球化的逆襲:短鏈革命
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從長變短,台灣恐怕被跳過?

延伸閱讀

九成德國企業也怕工業4.0 梅克爾政府怎麼幫?雜學問當道 工業4.0迎接章魚人才時代無人智慧工廠就在阿里山下!特斯拉、BMW為何非它不可?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