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訂做一個理想寶寶,有錯嗎?

用科技訂做一個理想寶寶,有錯嗎?
2019-12-01
整理・陳顥仁
4851
你覺得父母可以用修改、篩選基因的方式,訂製一個心中最完美的寶寶嗎?暢銷書《正義》作者、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極具爭議性的新書,帶你認真思考這件事。

基因工程科技快速演進,滿足了人類「追求完美」的欲望,貌似群體的狂歡,實則蘊藏著深切的危機。

當「人」能夠被完美訂製,當科技的腳步比道德的理解快速時,我們將面臨怎樣的道德挑戰?又該如何解釋並化解心中的不安?

知名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是哈佛大學最熱門課程之一「正義」的開課教授。不僅累積了超過一萬五千名修課人數,課程還被哈佛大學製作為電視節目。他更親自將課程撰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在全球造成轟動。

《訂製完美》在基因工程科技突飛猛進的今日,被公認是桑德爾爭議性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部作品。

透過《訂製完美》中清晰的論證和生動的案例,我們將逐漸體會到在辯證訂製完美的背後,桑德爾對身而為「人」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人性與天賦的深切關懷。以下是內容摘要:

 

幾年前,一對同性戀伴侶決定擁有一個孩子,由於兩人都失聰,並以此為傲,所以她們決定這個孩子最好也是聾人。

雪倫.杜薛諾和坎蒂.麥科拉跟其他以聾啞自豪的社群成員一樣,認為耳聾是一種文化認同,不是一種需要治療的殘疾。

兩人期望懷一個失聰的孩子,因此找到一個家族裡五代都有聾人的精子捐贈者,後來果然成功了,她們的孩子葛文天生失聰。

《華盛頓郵報》報導她們的故事後,隨之而來的是廣大的譴責,絕大多數的責難,集中於指控她們蓄意將殘疾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我們不認為我們所做的,跟許多異性戀伴侶想要孩子時的做法有多大的不同,」杜薛諾和麥科拉否認耳聾是一種殘疾,並認為她們只是想要一個像自己一樣的孩子。

在爆發這則爭議的不久前,有一則廣告出現在《哈佛日報》和其他常春藤聯盟大學的報紙上。

一對不孕的夫妻在尋求卵子捐贈者,但不是任何捐贈者都可以,她必須是178公分高的運動健將,沒有任何家族疾病,大學入學時的學術水準測驗考試(SAT)成績在1400分以上。

無論這對夫妻的原意,是想要一個跟自己相像的孩子,或嘗試得到一個比自己更高、更聰明的孩子,這個出價奇高的案例,並不像那對想要一個耳聾孩子的雙親一樣引起公憤。

沒有人跳出來指責身高、智力和傑出的運動才能,是一種應該要饒過孩子的殘疾,然而那個廣告或多或少還是留下一些縈繞不去的道德疑慮。

如果耳聾不是一項殘疾,而是一個出眾的特質,那麼父母精挑細選想要有哪種孩子的想法還是有錯嗎?或者,人們向來就是用選擇配偶的方式在挑選小孩,只是最近使用了新的生殖科技?

教育訓練和基因改良,有差嗎?

醫療就像體育一樣,是有用意和目的的,且兩者同時既確定又限制了實務的發展。當然,怎樣算是健康和人類正常的功能還有待商榷,但這並不只是一個生物學的問題而已。

例如,大家對耳聾是一種需要治療的殘疾、還是一種需要珍惜的認同,尚未能達成協議,這樣分歧的意見甚至從醫療重點是增進健康和治癒疾病的假設就開始了。

有人認為父母不但有增進孩子健康的義務,而且也有「道義上的義務改良孩子基因」。

父母應該利用科技巧妙地處理孩子的記憶力、性情、耐心、同理心、幽默感、樂觀,以及其他特質,給孩子「獲得最好人生的最佳機會」。

塑造孩子、栽培和改良他們的要求,使得反對基因改良的情況變得錯綜複雜。

我們佩服為孩子做最好打算的父母,他們不遺餘力地幫助孩子獲取幸福和成功。那麼,藉由教育和訓練提供這些協助,以及利用基因改良提供協助,兩者之間的差別又是什麼?


訂製完美:基因工程時代的人性思辨(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作者:邁可.桑德爾
譯者:黃慧慧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哈佛教授桑德爾:什麼都能賣,但不是什麼都該賣
同婚好複雜、年改好深奧? 桑德爾帶你思考4大難題 :不要害怕公開討論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