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設計語彙,梳理城市光點

運用設計語彙,梳理城市光點
2021-10-22
文・整合傳播企劃
20818
一座光臨的城市,驅走黑暗,迎來溫暖與希望;一座美學的城市,改變生活,帶來自在與想望。

「新竹市變美了!」當遊人穿梭在新竹市的大街小巷、公園水圳,許多在地的外地的朋友,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處,感受到新竹日漸美麗。「新竹市運用設計力導入公共建設,」市長林智堅說。美學是一種策略,他更關切的是生活其間的人們是否舒適自在,光臨藝術節則是展現成果、檢驗與體驗的場域。

尊重專業,頂尖團隊共創新竹美學

二○二一年的新竹燈會,因為疫情詭譎,轉型為「新竹光臨藝術節」,原本集中辦理的活動,因疫而延展到年底,新竹市民反而更能在日常生活間,好整以暇地欣賞、感受藝術家們的作品,也更有餘裕在步行間感受城市之美。

市府團隊在舉辦燈會前,實際走訪了柏林、丹麥等國,汲取經驗,對於打開古蹟、融會展演的方式深有共鳴。新竹市府更一改單一素地展出作品的舊模式,讓整座新竹城都成為光臨藝術節的展演場域,無論是新竹州廳、東門城、新竹公園、三民公園、隆恩圳、護城河……都成為展出藝術作品的舞台。

舞台不是一天搭建的,上任之初,市長林智堅即透過馬拉松式的「重大建設會報」進行跨局處的溝通討論,每周一下午一點半開始,數年如一日,從未缺席。正因為團隊已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更能有效率的討論與解決問題,舉凡公共建設、新竹燈會是否轉型為光臨藝術節等課題,都在重大會議上詳盡地被討論,然後有效率的被落實。

在尊重專業的前提下,市府吸引了國內許多年輕、優秀的建築師、設計師與策展團隊紛至沓來,希冀在這座有三百年歷史的古城中,一展身手。市長林智堅舉例,隆恩圳是昔日的灌溉良田的重要溝渠,因為都市型態改變,逐漸沒落淪為臭水溝,在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黃聲遠的擘畫下,一座古老的水圳獲得新生,重回市民生活。

隆恩圳曾是灌溉良田的重要溝渠,從臭水溝翻轉變得綠意盎然回到市民生活。

然而,施工初期,民眾不解建築師的創意,市府即扮演了溝通說明與安撫不安的角色,盡可能最大化尊重建築師,也盡力在不影響藍圖的前提下,微幅調整回應民眾的擔憂,才有今日綠意盎然、水圳潺潺的隆恩圳親水公園。

當來自世界各國家藝術家的燈節創作錯落在隆恩圳四周的綠色廊帶時,「豆娘」停駐在隆恩圳上點亮暗夜、參天老樹成為「日出」作品夢幻的舞台,一家人怡然自得地在隆恩圳上欣賞光臨藝術節的作品,那畫面何其美好。

願意尊重專業、創造揮灑舞台的城市,自然成為人才匯聚之都,更形成正向循環,讓新竹市益發美麗。

運用設計力導入公共建設

新竹市僅104平方公里,卻有三百年的歷史底蘊,以及攸關國家發展的新竹科學園區。傳統與科技兼容並蓄的城市特質,讓新竹市成為歷史悠久,平均年齡卻最年輕的城市。如何展現這城市交錯迷人的特質?市長林智堅希望回到「以人為本」的初衷,重新思考城市建設的美學、環境與建築的關聯,於是一場城市美學的微整形於焉展開。

為了打造一座宜居的「步行城市」,市府把街角變得更寬闊,讓年輕媽媽們更便於推著娃娃車在城市步行、改造東大路,拆除分隔島,將兩側遍植綠樹,透過行穿線串聯不同街廓。林智堅說:「下了車,我們都是走路的人,步行才是認識城市最好的方法。」也是欣賞光臨藝術節作品最好的途徑。

新竹市長林智堅說:「步行才是認識城市最好的方法。」

市府也透過「減法設計」,重現建築與環境空間原本的樣貌,修舊如舊、打開古蹟,讓民眾走進來。林智堅表示,昔日的建築因有過多的設計,市府透過減法讓古蹟回歸原本雅致的風貌。例如,拿掉警察局閃亮的LED招牌、拆除新竹公園入口過多的設計,回歸日式庭園的風貌,讓公園內整排的百年老松重新呼吸再現。當光臨藝術節的光影作品在新竹公園內展演時,正因為減法設計,還給公園應有的開闊自然,反而更能展現作品的光彩奪目。

建築是城市的一環,市長林智堅強調「創造建築跟環境的對話」,打造無違和的空間,以環境為背景,讓民眾耳目一新。例如,改造新竹漁港的波光市集,拆除簡陋的棚架,讓老攤商們有更好的安身立命的使用空間。以海為背景,取波光粼粼的意境,讓環境跟建築可以互相對話,而非讓建築影響周邊的環境。「讓光線來做設計,建築應該跟腳下的土地融為一體。」林智堅引述建築大師貝律銘的話,揭示新竹透過美學來翻轉城市的信念。

新竹的城市美學奠基於治理城市的大策略,無論是以人為本、減法設計還是創造建築與環境對話,都是回歸城市特質的梳理,而光臨藝術節則創造民眾近距離親近與感受的契機!

建築是城市的一環,市長林智堅強調「創造建築跟環境的對話」,打造無違和的空間。

(新竹市政府 廣告)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