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落地,為何這麼難——別再做概念驗證(POC)了!

智慧科技落地,為何這麼難——別再做概念驗證(POC)了!
政府鼓勵智慧科技發展,但往往停留在概念驗證,難以落地應用。圖片來源:智齡科技網站
2022-01-10
文・康仕仲(智齡科技創辦人)
33638
我常在想,「智慧生活科技」談了這麼多年,落地,為什麼這麼困難?

14年前,我還在台大當教授,在機緣下接手了一項智慧生活研究專案。每個月,我要帶著頂尖的工學院學生,開一個小時的車到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實地觀察場域中的需求,發展各種高齡照護、健康促進的科技。

未來30年,台灣高齡化的程度,會從現在的15%快速增長到35%。換句話說,每三個人,就有一位是超過65歲的高齡者。

當需要照護的人變多、能夠提供照護的人卻變少,將造成很大的照護缺口。現在,我們尚能倚靠大量外籍看護、家屬子女等作為照護人力,但這種模式在未來30年將逐漸無以為繼。

如何打造一個新的智慧城市,有完整可信賴的醫療照護服務,讓高齡者能幸福居住;甚至輔助亞健康、輕度失能長輩安心自主的生活,是我們迫切需要關心的議題。

智齡科技-長照-科技-遠端照護-健康科技-智慧城市-高齡化-智慧科技-長照服務智齡科技開發長照科技,便於家屬隨時照護高齡者狀況。圖片來源:智齡科技網站

離開學術圈,尋找智慧科技落地之道

十多年下來,我和超過20位不同領域的優秀教授,一起研究過許多科技產品,包含睡眠輔助裝置、失智症減緩的互動遊戲、幫助回憶的相框、跌倒偵測、機器人助行器等;除了硬體科技,也跟心理、職能治療領域的專業教授,一起研發沙遊活動、回憶治療等服務與課程。

國際上,我們也同步建立和日本東北福祉大學、芬蘭Laurea大學的合作研究關係,一起發展高齡社會所需的智慧科技。

這些研發成果有很多亮點,得到許多媒體曝光,也獲得不少獎項,唯獨有一個遺憾——多數研究成果都在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階段結束後,就無以為繼;即便我花了很多心思,也難使技術和服務長期在場域落地實踐。

這個遺憾,在我離開學界後有了轉機——2018年,在台灣大學科技部計畫、國發基金及創投的支持下,我將學術研發團隊衍伸成立了新創公司——智齡科技。

我打造了一個跨領域的團隊,整合了護理、社工、資料科學、公衛、工程等專業領域,發展符合華人文化、家人導向式的照護科技。

研發產品的目的並非取代照護人力,而是利用科技,省去不必要的行政流程,使輔助照護更精準,將更多時間留給人與人間的直接互動,促成更溫暖的照護環境。我們最終的心願,是使照護者的工作專業且輕省、長輩能自主隨心所欲、家人也安心無負擔。

目前,台灣已有超過200家照顧機構使用我們的產品,服務了兩萬名長輩與照護專業人員。同時,我也努力讓智齡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團隊,結合本土優異的科技產業,一同輸出台灣的照護科技。(延伸閱讀|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卻要做智慧城市?台南化石小鎮的改造故事|黃偉哲專欄

智齡科技-長照-照護科技-照護機構-健康科技-智慧城市-智慧科技-高齡照護智齡科技將科技產業帶入健康照護領域,與全台多家機構合作,推廣長照科技。圖片來源:截自智齡科技網站

智慧的科技重點在「落地」

創業給我非常大的學習與突破。即便老師當了接近20年,一跨進產業成為企業負責人時,就不得不再次承認自己仍是個「菜鳥」,得快速學習資本市場的規則、熟悉商業環境的步調。

本質上,做研究和新創是相似的:兩者都需憑藉想像與勇氣,無中生有;也要號召一群年輕人一起努力,才能夠突破現況、為社會創造新的可能。

而那個關於「智慧生活科技落地為何如此困難」的疑問,創業三年後,我也終於想出了答案。

原因很簡單:智慧生活的科技,光概念驗證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智慧生活是個連貫的過程,是有脈絡、有情境,也是非常個人化的。

各級政府推廣智慧科技不遺餘力,大量透過政府補助與法人推動,提出各種概念驗證計畫,但通常亮點多、延續性少;久而久之,智慧科技往往淪為口號,變成各種計畫的千年主題。這樣的補助,難讓智慧科技真正地落地。

因為,沒有好的技術團隊持續支持系統營運與優化,也缺乏完整的商業模式,創新的種子就難以生根發芽、成長茁壯。

新創產業是幫助落地的最快路徑

要讓智慧生活科技落地,必須揚棄「只試辦計劃」「概念驗證」「科技亮點」等片段思維,而該全面從產業角度思考。

產業的本質是進步與競爭,汰弱留強;政府要做的,是建立好的創業環境、健全的市場機制,並從政府資金挹注、政策獎勵投資、建立品質指標等方式,讓好的創業團隊成長茁壯,創造一個智慧生活的產業聚落。

智慧生活科技,是解決問題、創造幸福的科技;和台灣過去外銷導向、代工生產一小段產業鏈上的零組件,是不同角度的經濟思維。因此,要回應台灣這片土地的迫切需要,此刻需要的不只是一種新技術,而是一個新生態系;如果發展得好,也有機會延伸服務海外的藍海市場。

我十分希望,智慧生活科技能不再只是概念驗證、施政亮點,而是新產業的契機。(延伸閱讀|雲林60年老藥局如何兩度數位轉型,用長照科技守護地方長輩?


本文稿費全數捐贈公益團體。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