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超爛、沒上台大醫科 威爾許化學獎得主翁啟惠自曝人生三挫折

生物超爛、沒上台大醫科 威爾許化學獎得主翁啟惠自曝人生三挫折
翁啟惠在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前的綠草坪接受採訪拍攝時,談起自己畢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謝佩穎攝
2021-12-13
採訪・吳琬瑜 整理・彭子珊
11417
「創造時代的人」系列報導,希望透過人物報導,鑑往知來,在劇變的年代,找到改變的踏板、前進的解方。本期專訪生策會會長翁啟惠,談從低谷中獲得力量的他,下個新方向是什麼?

11月29日陽光燦爛,映照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綠草如茵。《天下》團隊在草坪上拍攝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也在辦公室訪談。他剛從美國回台、結束隔離,當天中午接受了三位前後任立法院長(游錫堃、王金平、蘇嘉全)的宴請,慶祝他獲得美國化學界最高榮譽的威爾許獎。

從浩鼎官司纏身到被法院判定無罪之後,翁啟惠發表了「正義雖到、名譽難復」的聲明。如今,73歲的他,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又到了見山是山的境界。

翁啟惠

  • 出生/1948年
  • 現職/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化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生策會會長
  • 學歷/台大農業化學系學士、生物化學所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
  • 榮譽/200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4以色列沃爾夫化學獎、2021美國威爾許化學獎

2021年獲得威爾許化學獎,又帶領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發表針對新冠病毒的廣效疫苗,備受矚目。

採訪過程中,最深刻印象是,「研究」是他一生的志業。研究讓他廢寢忘食,專心擔任研究助理八年,在職進修碩士,忘了追求升等,結果碩士畢業的審查委員是同期同學,是人生挫折之一。

研究也陪伴他度過人生幽谷,成為日日的依靠。在浩鼎官司期間的兩年,因無事可做,埋首實驗室,竟是他一生最多產量的時候,共發表39篇以上文章。

翁啟惠也是現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會長,娓娓道來生物製藥、健康產業的前景,預估到2030年將達到15兆美元的市場。

他很看好台灣資通訊和醫療產業的合作,分析台灣切入新的成長機會,有什麼優勢?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醣分子有多重要?為什麼你的研究會受到美國威爾許獎的肯定?

答:醣是生物界三大分子之一,其中人類最不了解醣分子。

我開始也是因為好奇,為什麼到處都有醣分子,但高中、大學教育都沒有被教過,後來走向學術研究後慢慢才知道,醣分子跟疾病的形成有相當重要的關係,我就開發很多新的方法,像合成、醣晶片、醣探針,去了解醣分子在疾病形成時扮演什麼角色,並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獲獎是因為我研究醣分子對於癌症、製藥、疫苗的影響,可以增進人類福祉。

鎖定一個題目,一輩子鑽研

問:為什麼醣分子的研究也能應用在防禦新冠病毒的廣效疫苗?

答:新冠病毒會利用人的醣化機制,就像用一件「醣衣」,包住不容易突變而且比較脆弱的地方,以逃避人體免疫系統。如果要設計疫苗就要考慮,病毒的蛋白質隱藏在醣衣下面,當我們把醣分子拿掉,讓免疫系統能夠辨識,產生比較強的抗體跟T細胞反應。

也因為醣分子覆蓋的多半是不容易突變的部份,所以對變種病毒有效,就稱為廣效疫苗。新冠變異株Omicron還沒有測試,但對印度株Delta相當有效,我猜Omicron一定是有效,問題是保護力有多強。

翁啟惠-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新冠疫苗-新冠肺炎-廣效疫苗-智慧醫療-生技醫藥翁啟惠帶領基因體研究中心發表針對新冠肺炎的廣效疫苗,備受矚目。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謝佩穎攝

問:為什麼你一輩子都專注於醣分子研究,是如何走上研究這條路?

答:要走研究這條路,真的要有興趣,還有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持續下去,一定有重大發現。我幾乎一輩子在做醣科學,我跟著台大王光燦教授做蛋白質化學,對於酵素的反應很有興趣,就繼續到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因為指導教授的引導而進入醣科學,這等於是新的化學領域,產生很大的興趣。

一開始好奇說,怎麼到處都是醣分子,附著在蛋白質上的那種醣,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從高中到大學到研究,幾乎沒有這種課程。

翁啟惠-中研院-麻省理工學院-醣科學-智慧醫療-生技醫藥翁啟惠1981年到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投入醣科學的研究。圖片來源:翁啟惠提供

譬如說醣分子決定了血型。紅血球上面的醣分子的差異,決定你的血型,但是又經常聽到血型決定個性,所以醣分子怎麼會決定你的個性。

例如輸血,因為A型有抗體去對付B型的醣分子,B型也有抗體對付A型的醣分子,但是O型呢,可以給A跟B,但是它不能接受A跟B啊。這種好奇心就一直支撐我,想要了解抗體的由來及醣分子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現在資訊太多,很多年輕人的興趣一直變,但如果你想要在科學有突破性的發展,一定要一直追求未知,鎖定一個題目一直鑽研,不能跳來跳去。

我跟著王光燦教授就當了八年的助理,很少有人做這麼久,我做了八年才出國。所以我拿碩士的時候,口試委員是我同學,已經當上教授了。我這才發覺已經要趕不上了,趕快出國進修。

問:求學過程似乎都很順利,一路走來有受過什麼挫折嗎?

答:我是出生嘉義義竹鄉的鄉下人,沒有經歷過補習。小學只有放牛班跟升學班兩班,我是在邊緣,到了小學快五年級才奮發圖強。

台南一中給我影響滿大的,高三的時候保送清華大學,但我前面的人都保送台大醫科,很多人說你一定考得上台大醫科,所以我就在高三下從甲組轉丙組,結果生物考得一塌糊塗,沒有考上台大醫科,這是第一次挫折。因為我喜歡化學,後來就念了化學系。

第二次挫折就是我當助理當了八年,碩士論文口試委員是我大學同學。第三次就是這個翻大跟斗(編按:指浩鼎案)。

翁啟惠-中研院-王光燦-醣科學-智慧醫療-生技醫藥王光燦教授(左)開啟翁啟惠的醣科學研究之路。圖片來源:翁啟惠提供

八年助理苦熬,是珍貴養分

問:你在美國做的「程式化多醣體合成技術」(一鍋式合成法),讓醣分子合成的效率大幅提升,怎麼會有這樣的構想?

答:那個發明讓我成名,但不是我做的,是我學生,現在蘋果很多重要的程式設計都是他做的。他選我當指導教授,可是當時他做什麼實驗都失敗,到第四年不想念了,我只是問他說這些醣分子的合成有很多反應速度,有沒有辦法整理一下?

他說可以程式化,就把實驗室的筆記本搬回家,一個星期後說自動化的程式寫好了。我完全看不懂,他跟我說沒關係,只要把要做的醣分子序列輸入電腦,把不同單元混合完之後產物就出來了。

因為我親自操作證實,就申請專利跟著作權,一個是20年,一個75年,很快就拿到了。我們發表之後,《科學》、《自然》期刊就報導,這個第一次自動化合成醣分子,其實是他讓我出名。

有人問我這個靈感哪裡來,我說做菜來的,因為我在討論的時候問他說,我們做菜不是一鍋式嗎?A跟B怎麼炒在一起,炒的順序會影響口味,那酵素法其實也是一鍋式,因為體內要合成什麼醣分子,多種酵素混在一起也是有次序的。

問:既然當時在美國成名,為什麼後來選擇回台灣?

答:李遠哲院長要我回來的,他是我崇拜的偶像,但我一直沒有聽他的,三年後才真的被打動,因為他回來做了太多事,很關心社會。

剛好日本政府邀請我去做醣分子的研究,李院長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諮詢委員,他說「你要幫日本不如幫台灣」,我就沒有跟理化學研究所續約,回來中研院化學所客座。

翁啟惠-中研院-李遠哲-研究-人才-智慧醫療-生技醫藥李遠哲(左)當年力邀翁啟惠回台,從日本手中搶回人才。圖片來源:翁啟惠提供

問:從八年助理到最後當上中研院院長,當時你心裡感受如何?

答:我才知道原來這八年算年資,反而當院長不算年資。我卸任之後,秘書說你服務滿15年可以退休,我才知道這八年是滿珍貴的,我也算是第一個從最基層做到中研院院長。

問:為什麼當院長期間起草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改「科學技術基本法」?

答:因為我回來不是為了研究,李遠哲延攬我回來講得很清楚,他覺得台灣需要幫忙,除了研究,就是怎麼讓研究成果真的對生技產業有幫助。

我想到美國1980年通過拜杜法案(Bayh-Dole Act),美國才有了生技業,所以2003年我就和梁啟銘仿照寫出生技條例,但沒人理會。

而且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有一個育成中心,任務就是要技轉,但技轉是違法的,你也不能擔任諮詢委員,可是要我回來做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我覺得滿奇怪的。

後來我用院長的身分去推動,因為我回來主要目的就是幫忙生技產業,培養再多學生,沒有產業還是沒有出路。這個法就是允許你當諮詢委員,而且投資研發有35%的減稅優惠,還有就是鼓勵高階醫材、新藥的研發,不然之前沒有人敢碰。(延伸閱讀|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通過,七大重點一次看

我會堅持到是非分明的那天

問:因為浩鼎案遭到起訴的過程,你怎麼看這段經歷?

答:我開始當然是失望,但我知道我絕對不會做不法或不道德的事。我相信台灣司法。

但國家公權力盯上我,所以我那時候的感覺一定有問題,我一直在打聽,到底是不是有蓋錯章或什麼,也都沒有,但也沒辦法完全求證。因為那個氛圍下,大家都不願意仔細看,只能到法院搞清楚。

那兩年,我就全心投入研究,所以我這輩子最多產的就是那兩年。其實威爾許獎是2016年得到的,但因為我不能出國,威爾許獎被取消。剛開始我思路很亂,不到兩個月我就釐清怎麼一回事,沒有受到影響,剩下的就是要去面對。

我們做科學的就是是非分明,假如我沒有做的事,不管怎麼說我一定要追根究底,我會堅持到完全釐清的那一天。

問:沒想到你那兩年反而是最多產的時候,怎麼調整心態?

答:因為我真的沒有做不法的事。不管原因是什麼,我看清楚後就坦然面對,也專心做研究。

走過這一段,我看得更清楚人跟人之間,各式各樣的人我都見過,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力量,看到更真實的世界。

問:以前都沒有看到真實的世界嗎?

答:以前不知道真假,這次看得更清楚,我對朋友也更珍惜了。雖然我遭遇很大的指責,但也有人不顧一切支持,太太、我的哥哥,還有不少親友同事。每次我出庭我哥嫂就從美國飛回來,開完庭再飛回去,這都是力量。

最大支撐力是我自己,要先了解我有沒有做錯事,有就接受,過程中也看清楚整個司法制度,所以對我來說真的是很珍貴的力量。

翁啟惠-太太-中研院-浩鼎案-威爾許化學獎-智慧醫療-生技醫藥浩鼎案期間,太太是翁啟惠最堅定的支持力量。圖為威爾許化學獎頒獎典禮。圖片來源:翁啟惠提供

問:有了力量,現在要往前走的方向是什麼?

答:最難突破的還是癌症,用疫苗根絕癌症,還有神經退化性疾病,因為阿茲海默症現在沒有藥物,這是我希望能突破的。當然我也很期待生技業發展起來,才會去接受生策會會長的職務。(延伸閱讀|你易得什麼病?該用什麼藥?中研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解密

促進資通訊和醫療兩強對話

問:你是生策會的會長,台灣的資通訊產業也滿強,你怎麼看台灣在這方面的機會,你覺得機會在哪裡?

答:我覺得台灣有很大的機會,因為資通訊跟醫療,兩個都是世界第一的強項,我們的醫療服務世界第一,我們的資通訊也是,但是這兩個強項很少互動、很少對話,所以生策會就希望成為對話平台,鼓勵這兩個強項能夠對話。

2000年人類基因序列決定之後帶來什麼影響?就是個人化跟精準醫療的概念是那個時候形成的,因為整個30億個鹼基對的排列都弄清楚,現在花1,000美元就可以了解個人的基因序列,這個台灣半導體的技術貢獻滿大。

價錢降低之後,整個醫療診斷也改變了,不只進入個人化,更可以早期檢測,及早預防,形成健康產業。

健康產業的規模多大,現在差不多是12兆美元,預測到2030年約是15兆美元,佔全世界GDP的12%左右。

其中生技製藥是2兆美元,醫材約是6,000億美元,又擴充到預防跟檢測,一定是資通訊要進來,利用大數據的處理,才能精準。然後AI再進來。

如果影像能夠走向高解析度,讓各醫院影像系統要看得清楚,我們面板業太強了;後來台大、成大是用了台灣的影像面板。

資通訊和醫療能夠有合作互動的話,一定會推出新產品,領先國際去制定規格,就會領先世界,所以我是相當樂觀。(延伸閱讀|詹益鑑:找出「美國不能競爭、中國不能模仿」的商業模式 比「投入智慧醫療」更值得問How&Why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