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院長陳適安:以智慧、精準、再生醫療,打造全方位醫學中心

中榮院長陳適安:以智慧、精準、再生醫療,打造全方位醫學中心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深耕智慧醫療領域多年,帶領中榮持續轉型。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
2022-09-27
文・陳麗婷、陳慧玲(取材自《引領世界的心跳》)
22475
單就以臨床醫療來看,台中榮總將重心放在智慧醫療、尖端醫療、再生醫療,以及精準醫療等主軸上,這些項目不但是當前全球醫學研究與醫療服務的發展趨勢熱點,更是未來讓新興研究成果,得以發揮更大效益的主要出海口。

其中,由科技部發起成立、用以連結整合全台灣主要醫學中心智慧醫療發展的台灣智慧醫療聯盟,就是以台中榮總擔任推動辦公室,並由陳適安擔任聯盟召集人,台中榮總將成為未來全台灣醫學中心合作發展智慧醫療的重要樞紐之一。

陳適安更將過去在智慧醫療領域深耕多年的經驗與資源,導入台中榮總,短短六個月時間內,已相繼與多家大型資訊科技公司、學術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動跨域協作。

至於產業化研究部分,目前台中榮總已有23項合作開發案正在進行,與陽明交通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的交流,更已建立起常態化的合作管道,陳適安表示:「光是在人工智慧領域,台中榮總就已至少與國內外超過百位的教授學者開始協作進行研究。」

台中榮總在尖端醫療領域也展現出色成果,有多項位居全國醫學中心第一,包括目前擁有最多複合式手術室的醫學中心,提供多樣尖端醫療技術環境進行手術。

此外,台中榮總更是開台灣醫學中心風氣之先,舉辦尖端醫療線上國際研討會,連續三場線上國際研討會的累積觀看人數高達五萬人,探討的尖端醫療技術涵蓋神經醫學、泌尿、外科、骨科、耳鼻喉頭頸科、心臟血管科等專科,共計21項臨床應用主題。

成立特色醫療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台中榮總在2021年成立12個特色醫療中心,包含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失智症中心、眼外傷中心、口腔肌肉功能矯正中心、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肺癌精準醫療中心、淋巴水腫治療中心、脊椎疾病治療暨研究中心、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等。其中,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更是全台灣首創的跨科別整合照護中心。

這樣的做法,也讓台中榮總更加具有特色,讓各個科別不同領域的專長優勢,透過特色醫療中心體制的整合,轉化出讓病患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的效益,由此也可看出台中榮總策略發展布局的靈活性,不只是專注深入研究單一科別,而是以共生體系的創新思維,推動整體醫療服務的發展進程。

相同的靈活與彈性,也可在台中榮總2021年疫情高峰的防疫抗疫工作中看到。

在疫情高峰期間,台中榮總只用三天時間,就完成原本需要兩週才能完成的負壓加護病房與專責病房的改裝工作,提供20床負壓加護病房與99床專責病房的醫療照護資源,並且承擔起收治「北病南送」急重症個案的醫療工作,前後收治11名從北部醫院轉送來的急重症插管病患,而這11名病患最後也都順利康復出院。

在疫苗接種工作上,台中榮總更是以創新的走動式疫苗接種模式,創下迄今仍無法被超越的全國單日最高接種效率,單日走動式動線可完成8,000例的疫苗接種工作。

covid19-接種疫苗-台中榮總-陳適安-智慧醫療-遠距醫療-心律不整-精準醫療-人工智慧-醫療科技-科技防疫-AI台中榮總採取「病友不動,醫護動」方式,快速施打疫苗。圖片來源:台中榮總臉書

智慧醫療科技落地應用

雖然,接下台中榮總院長的工作,並不是陳適安原先預期的人生規劃,但接任後平均每天只睡四小時的他,卻甘之如飴。因為,在台中榮總有更寬廣的空間,讓他與團隊能夠快速導入多項應用新興科技的創新醫療服務,不論是在智慧醫療或尖端醫療,都可以在台中榮總看到實際應用落地成形。

陳適安不諱言:「過去受限一些因素,很多事情的進展較緩慢,光談一個合作意向書就可能談很久,像是5G遠距異地協作手術,台中榮總現在就已經開始做了,除了開刀房、導管室已經完成架設,未來還會在內視鏡中心、臨床教學中心,導入5G遠距異地協作系統,未來如果有緊急狀況需要異地協作,台中榮總就可以立即啟動支援。」

台中榮總也是第一家以智慧醫療科技應用,導入分院與榮家處理複雜病例的榮民總醫院,包括在嘉義分院建置台灣第一套遠距指導心導管手術系統5G遠程協作;在埔里分院整合運用視訊醫療、AR智慧眼鏡、遠程協作平台、5G企業專網,由中榮專科醫師遠距協助判讀影像、病歷、生理數據,進行急性腦中風的診斷治療;在彰化榮民之家,透過AR眼鏡搭配5G專網,提供榮家住民遠距醫療諮詢等。

遠距照護中心-台中榮總-陳適安-智慧醫療-遠距醫療-心律不整-精準醫療-人工智慧台中榮總結合人工智慧和傳輸平台,打造遠距照護中心。圖片來源:台中榮總臉書

只要親自走一趟台中榮總院區,也已經可以感受到將智慧醫療科技融入環境的用心,例如在洗手間裝置阿摩尼亞偵測系統,一旦感應器偵測到阿摩尼亞的數值超過設定值,就會自動通知清潔人員前往打掃。

陳適安認為:「智慧醫療不只是做醫療的智慧化,而是整個流程的智慧化。」

也因為如此,在一開始討論台中榮總發展項目時,就將經營管理、護理照顧等項目列入其中。

不治已病治未病

十分清楚現階段智慧醫療發展重點的陳適安說:「雖然智慧醫療有很多東西可以做,但人工智慧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一塊拼圖,一定要把人工智慧的研究能量培養起來,然後與醫療整合應用。」

而醫療服務與人工智慧的融合,陳適安曾經在公開演講時引用《黃帝內經》提到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再加上唐朝藥王孫思邈著作中所說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極為傳神地比喻了未來人工智慧演算法模型,在醫學研究與醫療服務中扮演的角色。

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模型的建立,一步步從識別、推演、決策到預測,將可以讓醫療不再只是解決人類的痛苦,而是讓疾病的痛苦成為可以被管理的風險。

事實上,過去幾年在台北榮總,陳適安早已將數據科技與人工智慧大量應用在心律不整診療領域。例如,陽明交通大學教授盧鴻興與醫師林彥璋、張世霖、胡瑜峰及劉至民,利用心電圖測試數據結果,發展出一套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模型,用以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遺傳性心臟離子通道病變布魯格達氏症候群,診斷準確率已可達到92%。

布魯格達氏症候群是一種基因遺傳病,可能因為惡性心律不整造成心因性猝死。由於病人多半無法檢查出心臟結構異常,必須通過基因檢測才能夠真正確診,但在陳適安團隊與中研院共同合作開發的這套演算法架構下,僅需使用數量有限的患者心電圖數據,就能建立起一套模型,用來判斷患者是否罹患布魯格達氏症候群。(延伸閱讀|你會失智嗎?台大「醫師科學家」用磁振造影AI 從腦齡預測腦失智風險

成為未來醫療的領先者

對於人工智慧可以為醫療服務帶來的創新,陳適安認為,「醫院裡面會有很多人工智慧的題目,雖然不是每一個都能商業技轉,但至少可以發表論文,將研究成果與更多人分享,讓研究能量不斷傳遞擴散。又或者,將人工智慧用在現階段的流程改善上,例如透過導入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讓既有病歷等結構化資料,用智慧化流程處理,就能進一步優化整體流程,至少讓護理人員不要那麼血汗,這就是人工智慧最基本的價值。」

也因為如此,陳適安定時審視各個人工智慧專題的進度,並且額外補助同仁研究經費,再加上與學界及產業界的緊密合作,讓這些研究計畫都有可能在未來落地技轉。

除了積極推動人工智慧的落地發展,陳適安也強調與學術機構合作的重要性:「要做人工智慧,就必須多跟學校裡的老師合作,這樣才能夠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技術突破。台中榮總現在與陽明交通大學建立起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如果加計其他的學校,大概已與近百位大學老師合作。」

對於未來在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他看好台中榮總彎道超車的實力,「很有機會成為未來醫療領域的領先者。」

在心律不整治療領域上,陳適安已經實現了「台灣自造,引領全球」的輝煌,如今,同樣以「Made in Taiwan, Lead the World」的自我期許,他帶著打造台中榮總成為全方位國際級醫學中心的願景,更肩負著推動智慧醫療更上層樓的責任,「在台灣深耕,在世界發光」,陳適安的下一步,更加讓人期待。(延伸閱讀|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亞洲人的醫療,讓台灣用科學與民主來寫

不踟躅,只是前進

從1986年加入北榮,很多人都看到陳適安在心律不整治療不斷領先創新的成就,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先進的治療技術是深入的研究工作在背後支撐,所以他在忙碌的臨床治療之外,必須持續緊盯尖端學術研究進展,也看到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運算、5G通訊技術與醫學研究及醫療服務整合的潛力。

因此,在他擔任北榮副院長時,就同時擔任北榮智慧醫療委員會執行長,積極推動多項智慧醫療服務與技術合作。

而到了台中榮總,陳適安為台中榮總擘劃的未來藍圖,就包含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尖端醫療、再生醫療等主軸,投射的正是一家全方位醫學中心。對於未來醫療的布局,他說:「台中榮總擁有全台灣最強的醫院資訊系統,這就是實現未來醫療的最好基礎。」

也因此,當其他人還在為陳適安人生轉折的意外扼腕時,他卻早已轉身向前,奔跑在通往未來的全新賽道上。

這就是陳適安,他從不踟躅,只是前進。

引領世界的心跳: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和團隊的故事

作者:陳麗婷、陳慧玲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02/25

引領世界的心跳: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和團隊的故事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