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之後,台灣何時能再育成「新護國神山」?——期待AI發展新風貌

台積電之後,台灣何時能再育成「新護國神山」?——期待AI發展新風貌
若要讓AI成為國家的發動機之一,應該善用政策、鼓勵企業轉型,並加速產業AI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2-12-08
文・郭耀煌(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23099
台灣過去幾年跟隨全球熱潮,有一番AI全民運動盛況,政府也推出AI行動計畫(2018-2021年)。我曾主導此計畫之初期規劃,後來回歸學界,不再參與。最近為了準備演講,蒐集一些資料了解台灣AI發展的現況,發現它帶著朦朧美感,但有些許憂心。

整體而言,產業AI化推動已經發揮啟蒙作用,但普及率和成熟度有待提升。

根據人工智慧學校調查,有近八成受訪企業導入AI,但其中約75%企業處於定義AI應用場景、評估技術可行性等早期階段,離商業部署仍有差距。

另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企業導入AI的目標在於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利潤,2022年控制成本成為主因之一,反映出企業趨向保守。至於,AI產業化的發展面貌較為朦朧,AI on Chip(人工智慧晶片)的進展也有待觀察。

人才衝刺部分,在人工智慧學校助攻下,培育「萬人智慧應用先鋒」目標成效算是不錯。養成千人智慧科技菁英的績效較難評定,若從台灣在國際AI頂級會議論文發表數遠落後於美、中、日、韓、新加坡和以色列來看,難免令人憂心。

有個統計顯示,全球AI人才缺口達70萬人,求供比3.33;而台灣的求供比僅1.15,可解釋為我國AI人才培育已有成效。然而,過去五年全球AI人才需求成長74%,台灣僅成長約42%,顯示我國AI產業成長動能落後全球。

至於匯集全球AI人才和建構國際AI創新樞紐的雄心壯志,難稱成功。

產業AI化-郭耀煌-人工智慧-AI-政策-科技-新護國神山-IBM-2022全球AI使用率IBM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約34%企業採用AI科技。圖片來源:IBM Global AI Adoption Index 2022

我負責規劃時,有人問及台積電之後,台灣何時能再次育成自己的「新數位神山」,比肩Google等企業在資料經濟的地位。當初,曾構思和國際大廠合作設立大型AI領頭羊公司,串連AI新創,發展從晶片、系統到軟體服務的國際化AI產業生態圈。這幾年,雖有國際大廠來台成立AI團隊,但偏重運用台灣人才,非以台灣為營運核心,並未發揮領頭羊作用。

法規調適則最沒有進展。迄今,我們尚未建立兼顧人權及促進創新的AI相關法規,包括資料治理、科技演算法及AI應用規範等,此不利於促進國民對AI的信任,也阻礙AI應用的普及和產業發展。(延伸閱讀|數位時代,台灣如何靠資料治理實踐海洋國家冒險精神?|李崇僖專欄

近期,政府把關注焦點轉移到資安、無人機、低軌道通信衛星等,尚未對外提出新一階段的AI政策藍圖。但是,這些新興熱門領域也離不開嵌入AI技術。關鍵科技要發揮真正的實力,需要長期深耕,科技政策宜避免像浮萍,風吹到那裡,跟著漂到那裡,沒有扎根,無法成就護國山林。

台灣若要有燦爛的AI發展風貌,仍需嶄新的政策支持,讓AI真正成為發展資料經濟和建構韌性國家的核心發動機之一。除了健全法制,營造親善有序的AI應用環境,也要維持民間持續投資AI的動力。

我曾草擬《產業數位發展促進法》,期望透過政策配套,激勵企業投資數位轉型,並建立通用性ICT沙盒輔導機制,協助民間數位創新構想加速商業化。此法若實現,對產業AI化也有助益。

另外,仍應努力推動台灣成為國際AI創新樞紐之一,建構一個具有跨域合作和全球運籌活力的AI產業生態系;而扶植國際原生新創、軟硬攜手建構國際競爭利基及強化產業AI化服務鏈,是關鍵因素。

最後,政府部門導入AI的步調也可再加速。(延伸閱讀|AI是新護國神山嗎?從「台灣人工智慧年會」5週年看產業AI化的發展與挑戰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