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軟體演算法是「科技月老」?6熟手現身說法:線下相處才是關鍵

交友軟體演算法是「科技月老」?6熟手現身說法:線下相處才是關鍵
演算法是交友捷徑,但提升關係得靠實際相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2-12-14
文・孫慈媛 責任編輯・顧喬琪(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學生)
60009
交友軟體是現代社會中最普遍的交友途徑之一,在疫情帶來高度焦慮及失去親友陪伴下,人們的情感需求無法得到回應,交友軟體使用頻率更大幅提升。

根據知名交友軟體「Tinder」與媒體《報導者》指出,相較疫情爆發前,2020年台灣Tinder會員的左右滑動數成長近四成。交友軟體成為人們認識對象的捷徑,然而,演算法真的是孤寂人們的愛情靈藥嗎?

透過交友軟體的幫助,單身兩年的Amanda終於找到新男友。

Amanda是個生活繁忙且充實的女生,平常雖會接觸異性,沒有情投意合的對象。在過於繁忙、無法擴大生活圈的情況下,她打開交友軟體,想離開交友舒適圈、認識更多潛在對象,進而找到適合的伴侶。

透過演算法的配對,她右滑到同學校的Eli,送出代表有興趣的「Like」;而Eli也被照片中笑容燦爛的Amanda所吸引,並從文字介紹中發現她是一個興趣豐富的女生,於是也對Amanda右滑送出Like,兩人成功配對。

經過一段時間的聊天、語音通話,兩人對彼此的了解逐漸加深,在互換社群帳號後,Amanda和Eli決定約出來見面。透過實際的相處,他們發現彼此個性和價值觀都很相似,感情急速升溫,一個月成為情侶,至今戀情已維持一年多。

新一代月老:幫你在茫茫人海遇到對的他/她

Amanda這樣的成功案例並不罕見,《報導者》引用史丹佛大學社會學家羅森非德(Michael Rosenfeld)和新墨西哥大學社會學家湯瑪士(Reuben Thomas)的研究,發現2017年,美國39%異性戀伴侶是透過網路認識而交往,同性戀伴侶更是超過60%。

在交友軟體Tinder發表的公開數據中,2020至2021年,Tinder每天累計滑動配對的次數高達十億,其中女性配對成功機率更達56%。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演算法。

交友軟體的演算法如何找到適合我們的對象?

簡單來說,交友軟體公司會根據交友的類型,選擇不同複雜程度的演算法幫助使用者推估,類型從單純計算距離,到複雜的多面向綜合比例評估都有。

小B(化名)使用交友軟體長達八年、超過九款的資深使用者,大學時期寫過交友軟體程式。他說,交友軟體主要分為兩類:隨機聊天型及配對型。前者僅透過簡單的限制(如距離、性別)篩選,例如Wootalk、Goodnight、Liveany;後者則會利用多重條件幫使用者配對,從基本的年齡、性向,到複雜的簡介照片分析、左右滑動偏好等。演算法會依據這些條件評估分析,進而找到適合人選,代表則有Coffee Meets Bagel、Pikabu、Tinder等。

交友軟體分類
隨機聊天型
  1. Wootalk
  2. Cheers
  3. MonChats
  4. Goodnight
  5. Liveany
配對型
  1. Tinder
  2. Omi
  3. 心交
  4. Pikabu
  5. 探探

資料來源/喀報 製表/未來城市編輯部

根據Tinder官方資料,2019年以前,Tinder使用「ELO評分制」作為演算法。

ELO評分制是以使用者在社會大眾審美標準中所被評斷的的魅力值為配對標準,為分數相近的人彼此推薦,讓人們能遇到分數相似的對象,以外貌門當戶對為原則進行匹配。評分機制為,當ELO分數比你高的人對你右滑「Like」,你的分數就會提升;弱勢ELO分數比你低的人對你左滑「Nope」,你的分數便會下降,最後得出ELO分數。

這種將「外貌」作為唯一依據的評分方式,形成另一種社會階級,因而引發撻伐。因此2019年後,Tinder取消ELO評分制,並於2020年改採用「動態式機制」:透過年齡、距離、性別偏好、距離、興趣及偵測簡介照片,為相似的使用者配對。

是媒婆不是月老:包介紹不包準確度

然而,演算法真能幫使用者更容易找到對象嗎?多位超過兩年的資深使用者並不同意。

「我喜歡先大量配對到對象,再透過聊天逐一篩選,」小B坦言。可是滑久了,交友軟體上面的女生就全都被滑完了,接下來它只能推薦不在限制內的對象,「因此對我而言,演算法其實沒有存在必要性。」

「演算法只是把比較受歡迎和高機率配對的人放前面,滑到後面常常是我沒興趣的對象,就算遇到有興趣的也配對不到。」使用交友軟體超過兩年的小Z(化名)也同意。

倘若演算法只推薦完全符合條件的對象,使用一定時間後,使用者便沒有對象可以再配對,交友軟體也會失去功能;因此,為使長期使用者能持續滑到對象,演算法會不停調整並放寬原有條件,最後逐漸失去篩選功用。

另外,市面上免費交友軟體幾乎都有配對限制,使用者每天能夠送出的「Like」數量有限,使得使用者開始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機會成本配對到最多潛在對象。

小Z說:「一開始都會很好配對到人,兩個禮拜後機率都會大幅度下降,這種時候我就會刪掉帳號重來。」

實際上,每個交友軟體的限制與重置時間都不太一樣,如Tinder每12小時會重置一次,每次可送出50個Like;OMI每天早上五點會重置,每天可以送出Like給50人;探探每天有50個Like;柴犬則是每天早上五點重置,每天可以與50人配對,另外有三個機會是可以送滿分給對方,每個機會可以換成多滑十個配對對象。Coffee Meets Bagels(簡稱CMB)每天中午12點會推送21位女性,提供男性選擇是否要按Like;女性則是每天可以看到十位對自己按Like的對象,並掌握配對的主導權,決定是否回應對方。

多位受訪者皆發現Tinder的配對規則:程式打開後第一位,通常都是在軟體上的高人氣對象,第二個則是已經「Like」你的人,第三到第四位是很可能「Like」你的人。若關掉程式重開,就會重複這個循環。

「按照這個模式配對,配對成功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一個晚上最多可以配到30多人,」小Z觀察。

各交友軟體配對規則
交友軟體 配對規則
Tinder

50個Like

每12小時重置

Omi

50個Like

早上五點重置

探探

50個Like

早上五點重置

Pikabu

50個人可以配對

Bonus:三人滿分或多配對30人

早上五點重置

Coffee Meets Bagels

男性:21位女性

女性:決定是否與十位對自己按Like的對象配對

中午12點重置

心交 無限制
緣圈 每日16個配對

資料來源/喀報 製表/未來城市編輯部

成功配對後:沒付出時間仍是陌生人

全球用戶超過3.6億、在台灣擁有眾多使用者的交友軟體「探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探探已經成功配對1億7,000萬次,可見對於現代人而言,交友軟體確實能夠幫助建立人際關係;然而,配對成功後,真正維持聯絡的人卻少之又少。

小Z坦言,使用一陣子後,會發現配對到很多對象不見得是好事。

由於時間與心力有限,並沒有充裕時間與每個配對對象聊天,深度交流更是困難。網路交友的不信任感及距離感,導致多數使用者即便配對成功,關係卻始終停留在泛泛之交;一旦配對成功對象過多,便無法記得每個人的資訊、聊過的話題和內容,只有心情低落或情感需求特別強烈時,才有機會展開深度談話;一旦滿足情感需求後,卻又轉頭退出,不再繼續。

交友軟體開啟了一扇能輕易接觸陌生人的大門,但要真正了解一個人,需要一定時間成本;相較於現實交友,想與螢幕另一頭的對方建立摯友、甚至是親密關係,所需的成本更多。

但網路交友多為萍水相逢,為了找到最適合的對象,我們不會一次只與一位對象交流互動,在快速拓展交友圈的背後,我們也必須消耗大量社交能量。

除此之外,網友關係的現實是,只要一方不再回應,這段緣份便戛然而止,彼此不再有任何交集。使得許多人在歷經幾次失敗後,便身心俱疲斷然放棄,其他可能發展的關係也隨之告終,實屬可惜。(延伸閱讀|不只有Tinder!交友軟體導「AI戀愛教練」 Online智慧相親將助70%男女脫單

交友軟體-脫單-網路交友-戀愛-演算法-Tinder-CoffeeMeetsBagels-科技-探探許多情侶透過交友軟體認識、交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找到伴侶的5個成功法則

綜合六位受訪者經驗,我們總結出五點成功法則,能幫使用者提高在交友軟體上找到伴侶的機率:

1. 合宜的照片

無論是在交友軟體抑或是真實世界,在對彼此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照片成為認識對方最大的線索,也成為最重要的自我行銷管道,6位訪談者皆提及照片是認識一個人的門檻,必須通過門檻才會想要認識這個人的內在,如果照片本身並不吸引人,就不會選擇右滑。

2. 真實的自我

在交友軟體Plenty of Fish的調查中,高達84%的使用者期待對方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除了避免上當受騙,也不想將精力和時間投注在錯誤的對象身上。因此,適當地透露真實的自己除了能提升他人的信任感,更能展現交友的真誠,提高對方的交流意願。

3. 頻繁的交流

交朋友的過程中需要花時間培養感情、了解彼此,但交友軟體上認識的對象與自己生活圈大多沒有重疊;在雙方完全不了解、甚至不認識彼此的情況下,更需要頻繁交流才能夠變得熟悉,進而提升好感。

4. 實際的見面

無論雙方在交友軟體上認識多久,回歸現實,手機的另一端終究是一個陌生人。交友軟體像是一個敲門磚,讓使用者能接觸到更多人,但最終還是需要實際見面,才能真正觀察與認識對方,破除網路的距離感,讓兩方皆放下戒心,深入了解彼此。

5. 多元的共通點

兩人如有共通點(如同年齡層、同地區、同校、同職業⋯⋯等)可以大大提升成功機率,除了價值觀、想法較能產生共鳴,在網路上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實際見面甚至是交往,也較有發展的可能。

擁工具和捷徑卻不努力,神仙也難幫

交友軟體是擴大朋友圈的工具,演算法是捷徑,幫助我們找到共通點較多的對象。透過交友軟體,我們能跨出交友的舒適圈,觸及自己未曾接觸過的人事物,聽到更多不同的人生故事;除了尋找伴侶,亦能增廣視野、提升人生的寬度與深度。高度相似的兩人,或許有相對更多的共通話題,但並不代表必定適合成為伴侶;相反地,那些不經意右滑的對象也不一定不適合自己。關係的提升還需時間的考驗,不論是網路上或現實中的朋友,都需要時間培養感情、了解對方,透過聊天和實際相處才能知道兩人是否合適。

與此同時,我們亦須銘記,網路資訊大多經過包裝,不需、也不該全盤相信。認知「光鮮亮麗的一面並非全部,而是選擇性的展現」,才不會感到受騙,也能避免掉入陷阱,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享受交友軟體帶來的好處與樂趣。(延伸閱讀|Netflix《Tinder大騙徒》爆紅!交友軟體如何掌控你的親密關係?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