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噪音恐致高血壓 「3D聲景地圖」望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長期噪音恐致高血壓 「3D聲景地圖」望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大安森林公園一帶噪音分布狀況,顏色越紅代表分貝量越高。圖片來源:截自地景現聲-城市三維噪音地圖
2022-12-27
文・詹晶雅(大學報) 圖・詹大千提供
12870
人體若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中,不僅會造成聽力受損,聽力師林郡儀更進一步指出,有可能會引發胃潰瘍、高血壓和中風等疾病。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詹大千,領銜打造台灣首個能夠連續監測噪音暴露量的「3D聲景地圖」,而目前此地圖也已正式在網路平台上架。

「歐洲自2002年就開始關注噪音對於人體健康與永續環境的議題,因此當今很多噪音相關的標準與研究,都是來自歐盟。」詹大千表示,雖然自己過去長期致力於研究空汙對健康的影響,但直到前往英國參加一場學術會議,方才意識到台灣在噪音方面的研究遠少於歐洲國家。

「台灣由於(噪音)暴露的資料,不像空氣汙染有連續每日的監測,因此較少噪音對於公共衛生的研究。」他補充道。於是,詹大千在2020年投遞中研院的永續計畫,著手研究噪音地圖的空間模型。

噪音汙染-中研院-詹大千-空間模型-噪音偵測-智慧生活聲景地圖上架後的官方網站,民眾可在左側自由選取欲疊加之圖層,查看某一地區的噪音暴露量。

最早的噪音地圖僅能以靜態、平面的形式檢視噪音分布情形,且礙於人力與設備的限制,一年只能監測四次噪音,一次最多48小時。儘管改良後的地圖能夠連續更新聲音動態,不過由於2D無法精準呈現高低樓層的噪音量,為了發展成3D,團隊也遇到不少挑戰,詹大千說:「除了需要計算水平與垂直距離道路的相關資訊,還需要考慮聲音物理傳導的特性。」

他更進一步談到,起初動態車流時常斷線,後來透過自動化通知系統,請交通局即時修復,成功減少斷線問題的發生。再經由新開發的聲音盒子(soundbox)用於測量聲音分貝、校正與捕捉聲音特性及類型。實證後,「3D聲景地圖」成功上路,而目前團隊正著手改良成更貼近人類感官的「聲音感知地圖」。

主要負責將收集到的聲感資訊視覺化的團隊成員,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學生陳宥榕說明,「因為資料來源是透過民眾參與所提供,但現實層面上若沒有獎勵機制,民眾參與的意願可能就會降低。」他更進一步強調,改善噪音環境除了仰賴民眾的參與外,也需要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

噪音汙染-中研院-詹大千-空間模型-噪音偵測-智慧生活政治大學與其鄰近地區白天噪音的分布狀況,顏色越紅代表分貝量越高。

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潘文驥指出,噪音的危害不僅限於生理,也會提升罹患焦慮症或憂鬱症等心理疾病的可能。

此外,林郡儀也提及,「大家每次想要檢舉還自己錄音,可能環保局那邊還不一定會接受,然後我們錄起來品質可能也不是很好。」因此,3D聲景地圖的出現,能夠有效喚起民眾對噪音環境的關注。他更建議團隊可以嘗試與環保局等相關單位合作,作為取締噪音的證據,進而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空氣盒子推手:空氣變髒了,難道沒有辦法嗎?

噪音汙染-中研院-詹大千-空間模型-噪音偵測-智慧生活政大與其鄰近地區夜晚噪音的分布狀況,顏色越淡代表分貝量越低。

(本文授權自大學報


延伸閱讀

無人機指引逃生路線 望提高隧道火災救援效率
監控系統結合視聽技術 遠端通報強化居家安全
讓AI決定午餐!雲科大創個人化美食推薦系統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