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阻擋人口減少的失速列車

「地方創生」阻擋人口減少的失速列車
2018-08-31
5121
日本與台灣同樣都面對人口急速減少所衍生的各種問題,日本提出以「地方創生」來改變消費力下滑、人口過度集中都市及地方生活圈消失的問題。新北市圍繞於台北市,同樣面臨城市競爭與鄉村人口衰退的問題,是否能借鏡日本的經驗,為新北市的地方創生找出方向。

近年來因為台北市物價與房價高漲,圍繞其外的新北市成了許多人定居的選擇,但幅員廣大的新北市,雖然許多地方挾著交通與共同生活圈的優點快速發展,也有地區面臨著交通不便、人才與台北市競爭、文化與人口凋零的困境。不論政府或民間,開始有人面對且試圖扭轉現狀,地方創生的概念與作法慢慢被提起,但台灣對其資源、人力、做法、目的都還在多方討論中,因此藉由長期觀察日本地方創生的專欄作家廖品淨的視角來了解日本與台灣的異同。

出生花蓮的廖品淨,自2015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起接觸日本地方創生的議題,隔年她到日本慶應大學就讀,研究日本透過文化與藝術進行的在地活性化,研究期間造訪許多遊客不會到的小鄉鎮,也與日本人共同進行許多創生專案,目前已畢業的她長駐橫濱,持續觀注這個議題。

「日本開始地方創生最主要就是因為人口減少」廖品淨說明日本對地方創生的原始動力。因為人口老化與低出生率,50年後日本人口將減少三分之一,人口由1.2億減至8千萬人,有6成城市人口減半,8百個市町村將被合併或消失,若不提前因應,勞動力、經濟發展、在地文化都將隨著消失的4千萬人一起隨風而去。因此在2014年首相安倍晉三成立「鄉鎮、人才、工作創生本部事務局(まち・ひと・しごと創生本部事務局)」,由中央、地方到民間,全力投入地方創生。

日本政府推出四項地方創生事業的策略:創造地方安穩的人才工作環境、創造往地方的新「人」流、滿足年輕世代結婚生產養育的希望、創造現代化安居及樂活的城鄉,統合地方政府、企業、學校醫院及NPO組織,依各地現況展開地方創生事業(國發會《地方創生政策與推動之擬議》簡報檔)。

日本政府推出「故鄉納稅(ふるさと納税)」的政策,讓國民應繳的稅金可以直接給地方政府,改善地方財政,同時編列大筆預算支持地方募集「地域活性協力隊(地域おこし協力隊)」把都市人才送往鄉下,許多地方政府成立「移住推進」的單位,非城市地區提出各種租屋優惠、就業媒合、生育補助…等誘因,希望以樂活的生活形態吸引青壯年到鄉下長居,地方型的城市也努力塑造幸福宜居的形象,以便利的生活及較低的生活壓力,保持城市文化與競爭力。

許多民間企業也跟上這波風潮,將振興地方列為企業重要CSR方針,推出地方商品、贊助活動,或協助軟硬體建設。有了錢與政府的支持,陸續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例如獲得日本總務省「地方創生大獎」神山町主打遠端工作、藝術家駐村活動,成為目前日本移住的熱門據點;還有吸引大量海外遊客的瀨戶內海的藝術祭,以及世界最大型的國際戶外藝術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都是相當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


田島征三  絵本と木ノ実美術館

與日本相同,台灣社會已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料,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20%),再過大約40年,台灣總人口將減少22%,其中幼年及青壯年少一半。但與日本不同的是,台灣的基礎交通建設比不上日本,但有相對寬鬆的移工與移民政策,目前非都市地區的勞動力及老人照護需求可由外勞及新住民補充,但人口老化、低生育率造成的整體問題,必需全民嚴正面對。


 
新北市雖然是全台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因為幅員廣大,開發早,也有地方文化凋零與產業轉移的問題,陸續有地方人士投入地方創生,在新北市府的協助下,連結現代觀念與傳統文化,建構新北市多元風貌。例如台灣最東的馬崗曾是重要九孔產區,在只剩百人的聚落中,利用石頭屋、潮間帶、濱臺等自然與人文資源,推動在地導遊及生態旅遊,成為海岸環境教育基地;也有三峽的年輕人為了解決成福地區蕭條的問題,透過社區創藝農場教導在地新住民製作具有商業價值的環保手作產品,創造在地產業、留住外流的年輕人,也讓嫁到本地的新住民對在地有更深的認同。

「地方創生需要長期深耕與永續經營」廖品淨點出地方創生成功的關鍵所在,要改變地方的人口、產業、觀念、生態,絕不是煙火式的一場展覽或修補一棟老宅就能完成的;被視為地方創生成功案例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從2000年開始,已經營近二十年。「一場藝術季也許一年只有1000人看到,但十年就會超過一萬人」如何多元結合地域、產業與人才,讓地方創生涓滴成河地改變地方,需要政府、地方、人民共同的努力。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