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的未來在養殖!海大教授張忠誠助養殖業低成本AI轉型

漁業的未來在養殖!海大教授張忠誠助養殖業低成本AI轉型
運用科技、AI技術的智慧系統,可協助漁業業者減少人力與能源花費。圖片來源:農業部漁業署臉書
2023-08-21
文.蔣士棋(生策中心新創幫電子報)
8840
由於海洋資源枯竭,水產養殖在滿足漁產需求的角色日益吃重,但天然災害頻繁、重度仰賴人力和業者經驗等特性,使得箱網、魚塭養殖產業的資訊化進程一直相當緩慢。看到這個問題,海洋大學電機系教授張忠誠整合團隊將人工智慧導入養殖系統,期望能藉由降低業者營運成本、精準掌握魚群發育狀況等策略,早日實現養殖產業的智慧化。

在海洋大學電機系館四樓的一間研究室裡,大螢幕上跳出的是貢寮水生保育中心裡,箱網養殖池內的實況影片;從螢幕上可以看出,影片的拍攝時間大約是下午1點48分。「現在的時間是1點50分左右,大概是兩分鐘的誤差,」電機系教授張忠誠特別掏出手機確認,「不管貢寮、屏東的試驗點,還是以後用在國內外其他地方,應該都是這個誤差水準。」

畫面一切換,顯示的是從雲林試驗魚塭回傳的即時水質監測數據。「水溫、酸鹼度、溶氧量⋯⋯這些都已經是基本的監測項目了,」張忠誠解釋,「如果業者需要其他像是混濁度或是某些污染物的濃度,我們也可以再加進去。」

新創幫-海洋資源-養殖漁業-海洋大學-AIoT-張忠誠-水產養殖-漁業-AI-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智慧漁業-智慧農業張忠誠解釋,智慧養殖系統能夠協助業者監測水質、酸鹼度與污染物等項目。圖片來源:生策中心

這些養殖場即時監控、多項水質指標監測、養殖大數據分析⋯⋯等,都是張忠誠團隊所開發AIoT智慧化養殖管理系統。2019年首次獲得學研新創類—農業與食品生技領域的國家新創獎時,還是以供箱網養殖業者使用的全套系統為主軸,但在2022年獲得精進獎時,已經進化成不分箱網或魚塭養殖業者,皆可依據需求搭配使用的多個模組化子系統。

捕撈產量停滯,水產養殖前景相當可期

張忠誠看上的,是自199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未來更可能成為人類主要蛋白質來源的水產養殖市場。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統計,全球的漁業捕撈產量在1990年代左右就已經達到飽和,至今每年的捕撈量始終維持在9,000萬噸上下。然而,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成長,全球對漁產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中間的缺口就只能靠養殖補足。

統計顯示,1990年代時,全球漁業捕撈量佔漁產供給的比例大約八成,但到2020年就衰退至51%。張忠誠預測今年起,最晚到2030年,養殖就會取代捕撈成為全球漁產供給的主力。換句話說,養殖才是漁業的未來

這樣一個充滿潛力的產業,目前卻還是重度仰賴人力。張忠誠指出,台灣已經是全球養殖技術相對領先的國家,但在箱網養殖業中包括投餌、箱網操作、魚群監控等工作都需要人工操作;而魚塭養殖雖然已經開始使用機器設備,仍然需要靠業者本身的經驗。

「我們希望可以把AI技術引入養殖業中,降低他們對人力的需求、提升自動化程度進而實現智慧化,」張忠誠說。

張忠誠在獲得漁業署以及科技部的研究計畫經費後,就開始組織研究團隊進行開發。第一代完成的系統就已經相當完整,在養殖地點就有空中無人機、海面工作箱、水下機器人(ROV)進行監測,蒐集到的數據傳輸回設在岸邊的資料處理中心進行初步數據分析,之後再透過設在海洋大學的海洋雲進行AI演算。沒想到,初步洽詢養殖業者的合作意願時,普遍的回應都是「太貴了!」(延伸閱讀|當氣候變遷、農民減少,嘉義如何用智慧科技解決農業危機?|翁章梁專欄

系統模組化後,業者建置成本可大幅降低

「一開始我們是拿政府計畫,為了做出成績,各項硬體都是用最好的,對業者來說負擔確實不小,」張忠誠粗估,整套第一代系統的軟硬體建置成本至少數百萬元,如果拿不出驗證過的成效,業者的投資意願自然不會高。此外,第一代的系統是為箱網養殖產業設計,但台灣的養殖業仍然以魚塭為主流,產量上的占比高達九成。「我們在洽詢業者的時候,也很多人問能不能用在魚塭上,」張忠誠說。

針對業者的實際需求,張忠誠在開發第二代系統時改採模組化策略,同時也在軟硬體上重新設計,將原本高達數百萬元的建置成本,大幅降低到一模組少於十萬元。「我們的AI演算軟體全部都是自己編寫,硬體則是拆分成七個子系統,零組件也都自己設計製作組裝,業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及需求搭配導入,」張忠誠說。

新創幫-海洋資源-養殖漁業-海洋大學-AIoT-張忠誠-水產養殖-漁業-AI-人工智慧-智慧城市-貢寮-嘉津-環保-生態保育-智慧漁業-智慧農業張忠誠的AI養殖系統共設置在海洋大學、新北貢寮和屏東嘉津等三個實證場域。圖片來源:海大張忠誠教授團隊

在數個子系統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智慧投餌系統以及分別針對箱網、魚塭業者設計的自動箱網沉降系統和智慧打水系統。「在箱網養殖上我們希望能降低營運成本,而魚塭養殖則是提升產量,最終目的都是要增加業者的收益,提升產業競爭力。」

以智慧投餌系統為例,目前養殖業者只能定時定點或者憑經驗投放餌料,張忠誠的智慧投餌系統則可以根據搶食狀況判斷出投餌數量、位置和頻率;自動箱網沉降系統則可以協助箱網養殖業者應對颱風等天然災害,智慧打水系統可以維持魚塭內的溶氧量,同時降低魚塭養殖業者的電費支出。(延伸閱讀|科技農業,讓新鮮蔬果收成48小時內出現在你家餐桌

年底前可望看到AI養殖示範場域正式運作

目前,張忠誠團隊在新北貢寮、屏東嘉津和海洋大學內設置了三個箱網養殖的試驗場域,魚塭試驗點則是選在彰化、雲林。而在這些試驗點之外,張忠誠也透露,計畫在年底時,與嘉義、高雄的地方政府或業者合作,開展具商業運作性質的AI養殖系統示範據點。

「對業者來說,沒看到實際成果還是會不放心,」張忠誠表示,希望能藉著示範據點的經營成效,說服台灣養殖產業對智慧化養殖的信心。

國際市場啟動得更快。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張忠誠已經接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業者合作的邀約。其中最積極的,就是位在沖繩的日本IT公司Okicom。「原本的想法是一起開發日本市場」,張忠誠表示,為了這樁合作案,也特別申請了日本專利,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阻斷了國際交流,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合作計畫都被迫暫停。但隨著疫情遠離,這些跨國合作也即將重新啟動。

「台灣的養殖技術、ICT能力在國際上都是很有競爭力的。」張忠誠觀察,雖然歐美等高緯度國家的海洋養殖產業也十分發達,但是地理條件、養殖魚種都跟低緯度國家大不相同,相關技術不見得適用於台灣;「而且AI技術普及也就是這五、六年的事情,大家的起跑點其實都一樣,」他樂觀地認為,如果把市場目標放在跟台灣同樣是低緯度的東南亞國家,這套AI養殖系統絕對大有可為。(延伸閱讀|你會失智嗎?台大「醫師科學家」用磁振造影AI 從腦齡預測腦失智風險|新創幫專欄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新創幫電子報與追蹤新創幫FB粉絲專頁

張忠誠小檔案

  • 現職:台灣海洋大學電機系教授
  • 學歷: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
  • 經歷:科技部「AI技術應用於智慧化養殖系統的建置」計畫主持人、海大電資學院院長
  • 相關專利:(台灣)獲證發行專利九件、新型專利八件;(日本)發明專利11件
  • 國家新創獎得獎紀錄:學研新創—農業與食品科技(2019年)、學研新創—創新防疫科技(2020年)、新創精進獎(2022年)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