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本交通出發,打造行人安全美麗的臺北風景

由人本交通出發,打造行人安全美麗的臺北風景
2023-09-28
文・整合傳播企劃
4893
為了洗刷「行人地獄(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惡名,臺北市決心建構一個行人安全友善環境;除了全面盤點人行環境及其成因,並成立府級專案小組,從硬體改善、軟體推動、加強執法、宣導並尋求社會支持等各方面著手,齊心打造一個讓行人幸福安全的臺北市。

許多外國人到了臺灣,都驚豔於我們的風土人情,但其交通混亂程度也常驚嚇外國友人;近年臺灣頻頻登上國際媒體版面,在稱讚臺灣科技、社會先進、民主制度、醫療保健等優點之外,臺灣的交通,尤其是行人不友善的問題也屢屢被報導,CNN更以行人地獄(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形容。

臺北市做為臺灣首善之都,加上因為大眾交通發達,行人眾多,雖然推動人本交通多年,但成效有限,尤其對推著娃娃車、輪椅或長者、幼童,走在一般的道路上皆有許多危險與困難之處。行人走動困難,主要是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行人專用道不友善,包括騎樓被占用、有高低差等,以及長久以來文化與法規上以車本導向,常見車人爭道、機車騎上人行道等。這些問題牽涉的問題與管理單位眾多,以往缺乏跨單位的溝通與改善的目標,以致多年沉痾無法處理。

整合各局處,改善行人安全

為了建構臺北市行人安全友善環境,臺北市政府決定扭轉現行困境,首先以市內45所地區級以上醫院、280所高中職以下學校及34條主次要幹道為主軸,進行全面盤點行走不便的環境與成因;同時今年5月1日成立「行人安全友善計畫」府級專案小組,由交通局、工務局、警察局、 都發局等局處共同推動,針對路口、路段、車輛及其他層面,透過「通暢行人環境」、「確保路口行人安全」、「提升大車轉彎安全」及「落實人本理念的道路設計」4大主軸改善,並研訂10項策略及34項具體工作項目,訂定分年期計畫,由各局處依循執行。

北市整合各局處資源,共同推動行人安全環境。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臺北市警察局開始針對行人專案啟動執法,取締行人闖紅燈及不走行穿線(今年上半年近二萬件)、拖吊或查報人行道與騎樓的廢棄機車或自行車、開罰人行空間機車騎乘及違停,還有近期造成熱議的車輛不停讓行人,在今年上半年也取締了一萬六千多件;建管處也針對公有建物開放空間的違規案件開罰,以清除騎樓或人行道上的障礙物,透過實際的執法行為,讓民眾感受市府對於改善行人安全的決心;透過執法將行人空間開放出來後,再由工程單位完善相關的工程,例如交工處改善人行道標線、新工處拓寬人行道、建管處啟動騎樓平整工程、交工處調整行人號誌位置等。

同步尋求民眾支持友善行人政策

除了政府在環境硬體上提升行人友善度之外,民眾的參與是政策執行完善與長久的支持力,因此臺北市政府建置「臺北市行人安全友善環境網」,讓各局處可以即時將改善成果傳上網供各界檢視外,也開放民眾通報,例如人行道上出現障礙物、或路面毀損等,民眾皆可主動向市府通報,以利市府各單位處理。

北市工務局辦理路面更新作業,重新提供民眾一條舒適好行的道路北市工務局辦理路面更新作業,重新提供民眾一條舒適好行的道路。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臺北市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為保護長者外出時的安全,市府統計後發現在清晨四至六點特別容易發生死傷車禍,因此在全市413處四車道以上路口,清晨的燈號改以三色閃光,讓駕駛人放慢車速並注意各方人車。另一方面各局處也加強行人專案的相關宣導,例如人行道不可騎乘機車、路口應停讓行人、辦理公車行車安全講習等,聚集社會共識,齊心洗涮「行人地獄」的惡名。

在一連串積極作為下,今年以來臺北市行人死傷數量已緩步下降。事實上,每個人在每段旅程中,不論使用什麼交通工具,最初與最後的一段路上都是行人,對行人友善不只是為了改善城市名聲,也為了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與保障每個人的安全,期待「以人為本」將可以成為從政府到民間,成為每一個人心中重要的交通理念。

北市除辦理跨局處行人安全友善計畫外,同時,專案性針對醫院、學校及幹道周邊人行環境盤點及改善,透過分年計畫及專案的帶動,建構臺北市行人安全友善環境。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廣告)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