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花博精神,用美感動人心

掌握花博精神,用美感動人心
2018-12-06
文・林保寶
4342
有人形容臺中市府建設局局長黃玉霖管理花博像「練兵」。「與其說軍事管理,不如說我是目標管理,」黃玉霖說,就設計面他充分尊重創意,在執行面,他用目標管理,重大決策找大家開會一次解決。

【最新消息】未來城市開設新 FB 粉專囉!按這裡加入吧!

本文出自:﹝聆聽花開的聲音﹞

二〇一七年二月是臺中花博的轉捩點,黃玉霖帶領的建設局改變招標策略,工程標案必需延攬策展人、建築師或藝術家參與。「把全國高手都找來,」曾多年在奇美博物館工作的黃玉霖,一直有策展人的想法,他找來全臺最專業的人,給他們充分的授權,並尊重設計的原創性。前提是所有團隊必需掌握花博的精神、價值與主體性,以臺中的人文、環境、生態、土地為根本。

以花馬道為例,原本花博打算搭一座鐵橋,讓參觀者直接進入園區。開會討論後,往森林園區的空中橋梁,得在森林中找縫隙前進。一路遇樹則彎,為保留樹木,甚至挖開部分橋面,或將欄杆開手讓樹木繼續在原來生長的地方成長。這想法就來自黃玉霖。「森林園區不用花海,花海無法實現花博的精神面與價值面,」他決定找專業人士在園區遍植臺灣原生草木。

改變招標策略後,工程景觀公司必須結合策展團隊一起跨域組合。「說的容易,做來困難,」黃玉霖形容這就像是「文的遇到武的」,有的合作愉快,但更多是一開始無法很好合作,必須經過一段磨合期。

「大目標之下,我可以妥協,大家在理想與現實間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黃玉霖在過程中不斷擔任協調角色,處理各園區大小不斷的狀況,明快做出危機處理。「花馬道的欄杆,設計審查時我一直沒同意,」黃玉霖說,最後空中步道加入百合花元素才通過。

另一項重大突破,是花博不找營造廠商老闆來報告,改成策展人報告。「策展人才是主角,」黃玉霖說,整個花博園區從建築、景觀、裝置藝術、圖書館、圍界、大型琉璃藝術創作等是整體佈展的概念。從藝術家林舜龍的「籽仔」到豪華朗機工「聆聽花開的聲音」,臺中花博把園區佈展提升到藝術領域。園區隨處可見藝術創作,讓人充滿驚奇。

臺中花博另一特色是在展區沒有傳統花海形式,森林園區以種植臺灣原生植物與花卉為主,葫蘆墩園區只有新娘嫁紗的花草,有六次換展,之後也是永久植栽。只有花舞館保留大量花藝及蘭花的呈現。「花草永續的運用,變成永久性園區,」黃玉霖說這需要付出代價,因為多年生花草的成長需要照顧及時間,一時無法看見成果。

黃玉霖記得他第一次聽到后里森林園區上面有許多七八十年的老樹,眼睛都亮起來,到現場看過後回市府開會立刻決定:「所有的樹木保留下來,我們要做森林裡的花博。」並且要求各單位施工期間要保護園區生態,多花了四個月時間調整森林園區的設計規劃。

在策展的執行面上,黃玉霖只有一個要求—— 要美。而且是以美學為標準。「走進園區只看到美,自然美與人文美,工程要化為無形,」黃玉霖要求每個細節都融入環境,就是要達到博物館等級對美的要求,他的目標就是要讓花博「感動人心」。

連森林園區的輕食區,黃玉霖也規定不可有香腸攤或胖卡餐車,去塑化,販賣煮食不可用明火。對要進來園區的一切,嚴格把關。

建設局創新制度,調整行政規章,突破採購法空間,找到策展人角色。不妥協地保有整個園區的完整性,從頭到尾的一致性,以及設計構想的原創性,成就臺中花博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