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荷混血智慧內褲 拯救女性產後漏尿困擾

台荷混血智慧內褲 拯救女性產後漏尿困擾
2017-04-12
文・鄧凱元
12367
智慧穿戴裝置愈來愈盛行,但真的符合客戶需求嗎?這款結合了傳統紡織、創新科技與健康醫療的內褲,企圖解決女性生完孩子後的難言之隱,配合app記錄數據,讓復健更容易。

二月的德國慕尼黑,一場穿戴式科技大會中,六十多國,四百多項產品,角逐全球創新穿戴式科技世界杯。搶下穿戴醫療首獎的是一件荷蘭設計、台灣製造的「防漏尿」智慧內褲。

這款已獲得FDA Class II(等同醫用手套、助聽器、血壓計等醫療器材)認證的智慧內褲,外表和一般蕾絲內褲沒兩樣,內層卻配備了感測器、導電紗、台灣製造的吸水布與蕾絲,能幫女性記錄漏尿的量與頻率,也能快速吸水,還連上手機app,提醒使用者按時復健。

把一般內褲升級為智慧內褲,為的是解決女性最難以啟齒的漏尿毛病。歐美日等地,已經有超過千人使用。

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女性,在生產後,或多或少會因為陰部肌肉鬆弛而漏尿。

雖然七成女性漏尿可在適當的肌力訓練後,大幅改善。但振興醫院婦產科醫師莊雅琳說,患者常羞於就醫,而且沒有持之以恆地鍛鍊肌力。

產品發明人之一,來自荷蘭LifeSense Group的執行長帕普(Valer Pop)說,許多女性遇到漏尿問題,選擇默默使用最容易取得的衛生棉或尿布,但疏於復健的結果,卻可能終身離不開尿布。

讓復健變得像玩手遊

此外,帕普說,走動、起身,甚至是坐在椅子上,都可能無預警漏尿,造成不少女性在公共場合「一片濕」而自信心受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離開職場,「我們的目標就是幫女性解決這個最難以啟齒的問題。」

這款智慧內褲有三個創新,讓它在龍爭虎鬥的智慧穿戴戰局中,搶下穿戴式醫療的首獎。

首先,它能記錄漏尿發生的時機,以此判斷所需的復健型態。

帕普說,激烈運動(如跑步)與緩和運動(如坐立)時的漏尿,所需鍛鍊的肌力不同。傳統的做法必須倚賴醫師用侵入式的方式診斷,但裝上感測器後,就能藉由漏尿發生的時機點和量,判斷該鍛鍊哪些肌肉,內建的app也會以影片指導使用者復健。

其次,帕普說,雖然每天規律復健,幾個月內症狀就可以明顯改善,但過去沒有即時監測資料,復健者看不到進步,就容易半途而廢,「即時資訊能是一個好的誘因,讓復健者持之以恆。」

莊雅琳說,過往他們無法掌握病患回家後的復健狀況,若搭配智慧醫療,能提供醫師更多資訊,且以類似遊戲的方式復健,也能加強傳統的衛教。

另外,帕普提到,他們刻意把智慧內褲設計得與一般內褲沒兩樣,目的是要讓使用者不要有「不健康」的感覺。此外,可水洗的內褲替代尿布,也能減少垃圾量。

從需求出發 研發新科技

要讓內褲的吸水性比擬衛生棉或尿布,台灣研發機能性紡織的實力,讓帕普不遠千里來台,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共同開發新布料。

有別於一般機能布以加工的方式在布料上塗吸濕藥劑,這塊由紡織所開發的布料,用的是「分切」纖維的技術,原理是:把已經細如髮絲的纖維再朝圓心切開,一條纖維就像花瓣一樣散開,增加了吸水面積。

紡織所原料及紗線部主任林政助說,這塊布料的成本,比一般機能布貴一到二倍。但塗藥劑的機能布頂多水洗二、三十次,吸水性就會逐漸變差。不過,因為產品要提供兩年保固,雙方因此共同開發分切纖維技術。

此外,纖維分切成多面後,親膚性也比一般機能布還要好,因此適合用在貼身衣物。

科技與紡織產業的結合成為最火紅的議題。但帕普說,科技固然重要,但如何找到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產品是否能吸引目光的焦點。

這款智慧紡織品的成功,除了國際合作外,也改變了過去由工程師主導,再把產品推到市面的模式。從客戶需求出發,先後找了一百位的女性顧問,花兩年多的時間,由她們出考題,工程師負責解答,「我們不做很酷、但別人不需要的產品,」帕普說。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