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AI恐嚇你!新時代的職場生存術

別讓AI恐嚇你!新時代的職場生存術
2019-07-23
文.辜樹仁
10521
「AI來了,小心工作被搶走」,這樣令人焦慮的資訊,在AI議題方興未艾之際,舉目可見。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AI時代?科學資訊專家陳昇瑋於新書《人工智慧在台灣》,闡述企業和個人如何理解並善用新科技力量,為競爭力加值。

人工智慧(AI)是現今產業界當紅的發展趨勢,正在改變各行各業的遊戲規則。不少企業都在苦思如何面對AI帶來的挑戰與機會。AI說起來並不難懂,但執行起來,卻是個相當複雜的經營策略。尤其在台灣的產業環境中,到底該怎麼做?

由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昇瑋與《天下》創新學院副總監溫怡玲合寫的《人工智慧在台灣》,回答了這個問題。

陳昇瑋是台灣少數有產業實務經驗的跨界科學家,2017年接受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與中研院電腦科學院士孔祥重的邀請,擔任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帶領團隊協助逾10家台灣企業導入AI,同時在各行各業培育超過3000位的AI人才。

在《人工智慧在台灣》書中,陳昇瑋從最基本的認識「什麼是AI」開始說起,根據他在第一線輔導企業的經驗,為台灣該如何發展AI、企業該如何導入AI、白領工作者該如何應對AI帶來的改變,提出建言。可算是第一本由台灣本地專家、針對台灣產業需求所寫的人工智慧專書。

以下是本書內容摘要:

經常有人問我,進入人工智慧時代後,如果不是工程與程式設計背景的人,是不是註定將被淘汰?我想,大家最擔憂的問題是,面對來勢洶洶的AI浪潮,該如何規劃職涯,維持職場競爭力?

首先,請大家先拋開經常聽說的各種恐嚇。今日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AI,不可能擁有人類的思考及情緒,沒辦法有人類的常識,更不會有真正的智慧,因此沒必要把那些恐嚇當真。

但是,即使沒有真正的智慧,今天的AI仍足以將許多原本由人類執行的工作,做得更好,這些工作的確可能在未來10年、20年內由AI來接手。因此,身為白領工作者,無論在哪種崗位,一定要有能力分析AI對自己的工作帶來什麼影響。即使沒有影響,更要認知如何以AI這項工具來為自己加值。

延伸閱讀:哪些工作AI 搶不走?

我們或許可將白領工作分為行政、溝通、決策、創造四種類型。每個人的工作內容或多或少都包含有這四個類型,只是比重不同。

「行政」的工作有許多屬於例行性的量化資料整理,而且有規則可循,這部份在未來可以交由AI來執行。

但推銷、談判、協調等「溝通」的工作,由於目前AI還無法真正理解人類語言,也沒有足夠常識處理例外狀況,因此大部份溝通的工作,極難被AI取代。

「決策」則不能一概而論。有太多實例證明,只要決策的情境與標的可以量化,同時有足夠質量的資料,讓AI進行決策可能更為準確且快速。無法量化的決策,則仍賴專家判斷,例如商業併購、創投、市場開發、公共政策的制定等等。

「創造」的工作也是。設計、寫作、企劃與創作等無中生有的工作,短時間內不會被AI取代。但有邏輯可循的創意,AI已經可以代勞。

阿里巴巴旗下的廣告交易平台「阿里媽媽」,在2018年就推出了「人工智慧智能文案系統」,從淘寶、天貓的上億條標題文案中,經過自然語言處理,可以自動快速生成文案。模仿與組合本來就是創作的重要成分,也正是AI的強項。

與AI協作能力,是未來競爭力

簡單來說,若你日常的決策工作背後是有一些原則,大致上可以寫下來或說出來,而且例外狀況不多,那通常就是AI可以替代的。

延伸閱讀:如何不被AI取代?張忠謀給年輕人的4個建議

儘管如此,替代過程會是循序漸進的,由AI提供決策輔助開始,逐漸轉變成人類與AI分工合作,由AI進行常規工作,人類負責處理例外,以及持續改善AI效能。

因此,白領工作者是否具備與AI協同合作的能力,將是影響未來工作表現的關鍵。

企業裡的人力資源單位也需對此有所認知,預先做好準備。因為,未來人與人工智慧的協作將無所不在,不再是特例,而是常規的流程。

白領工作者與其不斷精進同性質技能與AI競爭,不妨考慮調整工作性質,逐漸往人類較擅長的領域移動,讓自己從可能被AI取代,升級為讓AI為自己工作的人才。就像人類不需要與汽車賽跑一樣,汽車不該是對手,而是我們的工具。(責任編輯:賴品潔)

【延伸閱讀】

日本AI專家真心話:不念書的老闆,正讓AI泡沫化
軟銀孫正義來台:AI讓我興奮得彷彿頭髮都要再長出來了!
當AI比你更了解你,你的選擇還是你的嗎?


書名:《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作者:陳昇瑋、溫怡玲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6月4日

文章轉載自《天下雜誌》,原文:別讓AI恐嚇你!新時代的職場生存術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