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30年】歷史圖輯1989-1990|30年前那個八月晚上,五萬人睡在忠孝東路

【無殼蝸牛30年】歷史圖輯1989-1990|30年前那個八月晚上,五萬人睡在忠孝東路
2019-08-01
文・圖 OURs都市改革組織
15799
30年前一個八月晚上,一個國小老師帶領一群市井小民,發起了一場五萬人參與的社會運動——夜宿忠孝東路,揭開台灣居住正義運動的序幕。隔年,參與者卻只剩5000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1989年:運動緣起

1986年起,台灣房價連續三年快速飆漲,導致都會區受薪階層為高房價所苦。1989年5月初,小學教師李幸長,與該校同事及友人聯合發起組織「無住屋者自救委員會」;其後開始有一批具都市計畫能力專業者、學生,以及熱心市民加入。

1989年6月底,這群人正式定名為「無住屋者團結組織」,要求政府「抑制房價」、落實「住者有其屋」,並且積極進行「萬人夜宿忠孝東路」造勢行動,號召群眾826夜宿台北市忠孝東路。達成五萬人上街頭,聯合報民調「八成以上民眾知曉、六成以上民眾支持」的社運里程碑。.


1989年,板橋新埔國小李幸長老師發起了無住屋運動,揭開了台灣住宅運動的序幕。

1989年6月,台大城鄉所師生與李幸長、潘運欽等國小老師於紫藤廬會談,決議共同推動抗議高房價的都市住宅運動。

1989年無住屋運動,參與的多是一群都市的小市民,開啟了台灣社會運動的全新面貌。

無住屋運動以無殼蝸牛做為運動的象徵,一隻蝸牛一個殼代表著住宅是使用需求,非商品的買賣需求。

1989年8月26日,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活動宣傳海報。

1989年8月26日晚上,許多人從家裡帶來草蓆、野餐墊,便席地而睡。

1989年8月26日,當時的台北市都心、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口被擠得水洩不通。 

連公車都困在人群中,無法動彈。

1989年8月27日,夜宿隔日媒體報導,直指運動能量如何持續等問題

1990年:無以為繼

1989年年底適逢縣市長選舉,無住屋者團結組織透過此政治機會要求政治人物採納改革政見,組織支持的候選人當選率高達六成。

但由於組織基礎不夠穩固,高度仰賴媒體帶起的議題熱潮,其作為早產的都市社會運動,實際上並沒有撼動房地產炒作的政經結構。1989年萬人夜宿之後,官方對住宅問題仍大踢皮球,並未有具體的運動成果。

1990年8月無住屋者團結組織舉辦「無殼蝸牛重返忠孝東路」,參與群眾僅約5000人,為1989年的十分之一,盛況不再。

無殼蝸牛運動參與者逐漸回歸工作及就學崗位、離開組織,運動熱潮逐日沈寂,只剩下該組織所催生的崔媽媽服務中心與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依然存在,持續對台灣社會的居住權益辛苦打拼。

1990年8月24日,媒體報導無殼蝸牛將重返忠孝東路。

1990年重返前夕,無住屋者團結組織對忠孝東路受影響之民眾與店家的「致歉函」。

1990年8月25日,無殼蝸牛重返忠孝東路現場,但人潮盛況不在。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