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局下半該派哪位投手?關鍵時刻,你相信數據還是專業?

九局下半該派哪位投手?關鍵時刻,你相信數據還是專業?
2019-09-11
文・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創辦所長)
3322
現在是九局下半、一分差比賽。我隊先發投手被敲出兩支安打,此時先發投手明顯累了,應該換投手;回頭看看牛棚,後援投手某甲和某乙都已熱身完畢。

投手教練已經告訴總教練,「今天某甲的狀況很好,某乙的狀況很不好。」可是電腦數據顯示,某甲面對接著幾位打者會很慘,反而是某乙對這幾位打者有極高壓制力。此時總教練應該換上某甲,或是某乙?

To do or not to do? 當專業對上數據

球是圓的,面對無法預測的結果,做出任何決策都不能保證結果是好的。因此對總教練來說,或許問題不是如何以邏輯做出決策,而是該相信自己的判斷,或是電腦數據的預測。

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而派出某甲,結果三振對手結束這一局,那麼不會有人質疑這個調度,新聞標題還會說是「神調度」。

然而,如果被打出全壘打而輸掉這場總冠軍戰呢?那麼賽後記者會總教練一定會被質問:「明明電腦數據顯示,某甲無法壓制這幾位打者,為何執意換上某甲,而非壓制力極佳的某乙呢?」

此時,總教練也只能向球迷道歉,一切結果自己承擔。

時間再回到九局下半的投手丘上。如果總教練腦中閃過以上這些畫面,是否會認為:問題並非出在自己該不該相信電腦數據,而是如果比賽因為這個調度而輸掉了,他能否給出一個好理由。

為可能的失敗先找好理由,跟為了追求成功而勇於承擔決策責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你的球隊,想要有個怎樣的總教練?

換一個場景:如果你或家人生了重病,你希望在醫院遇到怎樣的主治醫師?是為可能的失敗先找好理由,還是為了病患最佳利益,做出最符合專業要求的判斷?

無論在棒球場上或在病床上,你都希望你所仰賴的專業人士是本於專業做出最佳的判斷,而非為了卸責而盲從於冰冷的數據。

在棒球場上,輸贏不過就是一場球賽;如果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斷,哪有資格擔任總教練?但現實的人生賽局可不是這麼輕鬆。面對醫療結果的不確定性,醫師恐怕不是道歉就能結案,可能要背負醫療疏失責任,豈能不戒慎恐懼?

醫師有臨床裁量權責,然如何面對數據?

我國為了讓醫師在臨床上更勇於承擔判斷之責,在民國106年12月,修訂了《醫療法》第82條關於醫療過失之認定,其中增加了「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作為要件。

亦即,只要醫師能在事後主張,自己的判斷符合客觀上合理的臨床專業裁量,就不構成過失。而合理臨床專業裁量之標準,是依據該條文第4項「應以該醫療領域當時當地之醫療常規、醫療水準、醫療設施、工作條件及緊急迫切等客觀情況為斷」。

由於病患當下的實際情況,只有他的主治醫師最清楚;且能做的處置,必須考慮客觀資源條件等因素,該條文可避免醫師受到後見之明的咎責。

修法立意固然良善,但實際運作是否會產生其他弊端,也引發不少質疑。本文先不就立法政策利弊進行論斷,但想從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之發展趨勢,進一步探討。

當代新醫療科技的發展趨勢,是整合各種醫療健康資訊;透過研究分析,可對疾病成因、藥物選擇等獲得更多知識,也能對於個人之診斷治療更加精準,所以又稱為個人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

隨著人工智慧(演算法)技術發展,電腦軟體應用於醫療上的預測能力將大為提升。雖然我們都強調,人工智慧的臨床應用,只應作為醫師決策的輔助(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醫師只將其列為參考,並非盲從電腦的判斷。

然而,這樣強大的電腦輔助系統,會不會就像棒球的電腦數據分析:理論上是決策者的參考,實際上卻會引導、甚至限制了專業者的決策?這是我們必須及早去思考應對的。

讓我們回歸到沒有強大電腦數據做為棒球決策的美好時代。誰能要求總教練對哪一位投手較能壓制哪一位打者,記得那麼清楚?多數時候,總教練要依靠自己對投手「臨場」表現的判斷。對於其決策結果,也只能說球是圓的,沒有人能說得準,也沒人會拿著電腦數據的預測去質疑總教練的調度。

同樣道理,在目前的醫療情境,醫師的臨床專業裁量應受到尊重,法律也已經賦予其地位。

但如果將來,人工智慧醫療結合精準醫療,使醫師在臨床上使用的醫療輔助軟體,可以整合病人的長期性與全面性健康相關資訊。此時,該軟體所做的診斷、風險預測及治療方案建議,是否還容有主治醫師挑戰的空間?

或者倒過來說,若醫師按照自己的專業判斷而處置,結果卻是錯誤或不利的後果,醫師要如何證明自己的決策是「未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醫師的「臨床」觀察就像總教練的「臨場」觀察,要對抗的不只是不確定的風險,更是一個強大的電腦數據所做出的預測。像這樣的醫療困難情境,恐怕不是醫療法第82條的修法就能解決。

新科技能解決舊問題,但也會帶來新問題。電腦科技導入棒球比賽,使球隊經營更數據化,也增添不少因數據帶來的看球樂趣(因為數據無法決定結果)。

棒球只是一個娛樂,不確定性的本身就是樂趣之所在。但涉及人命的醫療活動,人們努力想克服的,就是不確定性。

在醫療科技還無法完全解決不確定性因素的階段,我們該注意,為迴避不確定性而對科技盲從,對醫學知識的持續進步,或對醫病關係的健全發展,都會是個災難。這在本質上是個醫療法的議題,需要從法律上的醫療責任論去探討與防範。

(本文同步刊載於AI法律評論網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