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瀨戶內海小島 蓋出與自然共存的地下美術館

日本瀨戶內海小島 蓋出與自然共存的地下美術館
2016-06-21
文・周慧菁
16350
被英國雜誌列為「7個必訪文化名勝」之一的直島,大自然與藝術不分你我、融為一體,更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作品最密集的地方。曾經的工業重地,如何變身成一座大美術館?

在海岸邊、田野間、古宅巷弄裡,與藝術相遇。「瀨戶內海的島上,自然與人向來和樂共生,我們舉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希望能恢復這些島嶼的活力,打造瀨戶內海成為地球上的『希望之海』,」藝術祭官網寫道。

photo 由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及日本藝術家內藤禮打造的豊島美術館,是大自然與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創作。(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提供,鈴木研一攝)

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月二十日揭幕,來自二十三個國家、二一○位藝術家,在十二座小島、兩座港口上創作。

二○一○年舉辦第一屆藝術祭後,每次活動都吸引百萬來自海內外的訪客。根據藝術祭二○一三年會後報告,第二屆藝術祭帶來的觀光人潮,估計為旅館、飲食、美術館等相關產業,創造一三二億日圓的經濟效益。

而曾被英國旅遊雜誌《Traveler》列為七個必訪「二十一世紀文化名勝」的直島,則是這股以藝術振興地方風潮的原點。

客輪在日本本州、四國間的瀨戶內海前行,直島出現,先是幾根高聳煙囪,接著就看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醒目的黑點紅南瓜在港口相迎。直島從工業污染島變身藝術文化寶島的傳奇,從三十年前開始。

photo 日本藝術家大竹伸朗的作品──直島錢湯「I❤湯」,是仍在營業的大眾澡堂,在此能與藝術品袒裎相遇。(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提供,渡修攝)

「以前瀨戶內海的地圖都沒把直島畫上,一講到直島,大家就是工廠,山被剷平,光禿禿的印象,現在變成大家要來觀光、參訪藝術的地方,所以這裡的人民會有一種榮譽感。對自己住的地方感到驕傲,是地方活化最重要的一環,」笠原良二工作的福武基金會,負責推動直島的藝術活動與發展。

而推動直島轉型的主要舵手,正是福武基金會理事長,也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總監制福武總一郎。

二十世紀初期,日本全力發展工業,三菱重工在直島北方設置煉銅廠,山頭被剷平,二氧化硫飄散空氣中,鄰近的豊島在後來更被置放工業廢棄物,污染土地、海洋。這些瀨戶內小島為日本的經濟發展背下污染的重擔,同時也面臨人口流失、高齡化等共同問題。

一九八五年,四十歲的福武因父親驟逝,從東京返回岡山承襲父業,也接下父親要在直島南部建立一個「能聚集全世界孩子的露營場地」遺志,在四年後建成國際露營地。身為教育出版集團福武集團(前身為福武書店)負責人,福武持續思考福武集團與直島的未來發展方向。

福武以拉丁文自創一個新字「Benesse」(好好生活)作為核心理念,後來將集團改名為Benesse(中文為倍樂生),從開發巧虎、《巧連智》等學習工具,擴展到懷孕、幼兒及老人照護等支援全年齡層學習與成長的事業集團。

「經濟應該是文化的僕人,」身為企業家的福武總是昭告員工,「在成為優秀的企業人之前,我們要先身為負責任的社會成員。」

「我深信現代藝術有喚醒人們與轉化地方的力量,」福武透過倍樂生集團(Benesse Holdings)與福武基金會(Fukutake Foundation)攜手,以現代藝術為媒介,逐步在直島、豊島與犬島,打造能提供美好生活體驗的場所。

與安藤忠雄一拍即合

福武與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長期合作,讓直島也被稱為「安藤之島」。從一九九二年結合旅館與美術館的倍樂生之屋(Benesse House Museum),到一三年存放安藤作品手稿與模型的安藤美術館(ANDO MUSEUM),這個人口僅三千兩百人的小島,就有八座安藤忠雄的作品。

安藤建築低調融入周邊地景的特色,與倍樂生希望在直島「自然、藝術與建築充分調和」的基調,相互呼應。「當建物不被看見,空間特質變得至關緊要,」安藤說明自己在直島之作品的設計理念。

來到直島、豊島參觀美術館,藝術品與建築空間實為一體的設計,不但舉世獨有,也為訪客帶來面對藝術品的嶄新體驗。

由安藤設計、建於○四年的地中美術館,為了不破壞直島的地上景觀,安藤將建築物本體幾乎都蓋在地下 ,並和直島地形巧妙結合。

進美術館之前,會先經過一座有小池的花園,是以館內收藏的莫內畫作「睡蓮」為藍本設計。走過莫內花園,再到地下全白的展示間,順著自然光欣賞莫內的五幅「睡蓮」,虛虛實實,看畫也入畫。

photo 直島居民長期受現代藝術的薰染,也愛在自家即興創作。(左頁中上)靈感來自海面上的海市蜃樓「浮島現象」的直島展覽館,由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打造。(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提供,福田金攝)

此外,館藏的瑪麗亞(Walter de Maria)與特瑞爾(James Turrell)的作品,也因自然光線照進,在不同的時辰和季節會呈現不同的風貌。走入美術館中庭「光庭」,更可體會純粹的安藤忠雄。光影移動,時間流動,人在幾何線條間游走轉折,心情在明暗間沉澱。

而坐船到豊島,拜訪沒有收藏品的豊島美術館,彷彿一場療癒的心靈之旅。

遠遠望去,一○年落成的豊島美術館,像是落在田裡的幽浮,沿著進入美術館的引道,先見層層梯田美景,轉個彎又見藍色瀨戶內海。

走進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設計的空間,沒有柱子,像是走進一個開著兩個大窗洞的超大洞穴,看著樹上葉片被風搖雨打落地,風雨聲、葉落聲在空間迴旋放大,人在室內,也在室外,跟自然同感,與季節同步。在天籟中,人只能沉默。

藝術家內藤禮設計的作品「母型」,地面上冒出一顆顆小水珠,有的緩緩流動,有的急速前衝,終是離合聚散。許多人坐望窗洞外或地面,沉思或冥想,美術館竟更像道場。

只有自然、藝術與建築,還是缺少點什麼,「我們想把這個地方的歷史與人的生活,都加在裡面,」笠原指出,一九九八年開始在直島中部的本村推動「家計劃」。

歷史可追溯至江戶時代的本村,有許多年久失修的老宅,倍樂生買下屋主出讓的古民居,邀請藝術家改造為公開展覽的藝術空間,「現在社會常以破壞舊的來創造新的,我們是在舊有基礎上創造新事物,以舊創新很重要,」笠原表示。

在進行家計劃的創作過程裡,藝術家必須向當地長輩請教在地歷史文化與風俗習慣,作品完成後,這些長輩也成為最熟悉作品的解說員。「尊敬舊有事物,因此也會尊敬老人,他們也才願意將舊有的東西,一代一代傳下去,」笠原說。

家計劃的第一間作品「角屋」,是由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改建兩百年屋齡的民宅。外觀古樸的老宅,屋內挖出一塊水槽,設置了數百個LED數位計數器,在水面明滅閃爍。宮島更邀請一二五位當地居民來設定計數器的閃爍速度。

日本藝術家大竹伸朗的「舌上夢」,則將曾是牙科診所兼住宅的整棟建物,變身為藝術作品。室內外貼滿各類作品、廢材、招牌、霓虹燈等,裡面還有個兩層樓高的自由女神,混而不亂。

photo 在直島中部的本村推動的「家計劃」作品之一「舌上夢」,由日本藝術家大竹伸朗打造,將牙醫診所住家變身為混搭藝術空間。(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提供,鈴木研一攝)註: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為倍樂生集團與福武基金會在香山縣的直島、豊島,及岡山縣的犬島所推展與執行的所有藝術活動的總稱。目標是在具有濃厚文化與歷史底蘊的瀨戶內海,將現代藝術與建築置於其間的自然與特有文化中,創造出獨特的場域。

除了家計劃之外,大竹打造的「直島錢湯」,外觀以磁磚拼貼,用色強烈、造型前衛,有種異國與異色情調。原本老舊的大眾澡堂,成為充滿奇想,遊客與居民共浴的藝術澡堂。

從民宅到神社,庭院到澡堂,一件件承載著直島特有傳統建築美學與生活信息的藝術創作,也同時為直島居民創造了新的共同記憶。

藝術、自然及生活共生,傳統與創新合體,小島與世界連結,「我相信直島是現今世上最幸福的小島。我希望將這個『烏托島』經驗,傳遞給瀨戶內海其他小島,當然不是要照抄直島經驗,而是依各島的獨特文化與特色,」福武的直島經驗,將美好生活的漣漪在瀨戶內海擴散。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建築系跨系組隊,到芬蘭讓世界看見台灣設計花蓮鳳林逆向操作 翻身「台灣第一慢城」墾丁不如沖繩?看日本四招做「地方創生」從核廢料事件 向北歐學:透明、公開、建立信任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